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序章已在,开启未来.2015年10月8日,白俄罗斯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以“口述实录”的新闻兼文学的模式,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殊荣.她把沧海装进杯子,她把历史收进一页;她记录过去,她开启未来. 阿列克谢耶维奇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她做记者属于科班出身.在她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先后出版了《我是女兵,也是女人》(1983年)、《我还是想你,妈妈》(1985年)、《锌皮娃娃兵》(1989年)、《被死亡诱惑的人们》(1993年)、《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1997年)、《二手时代》(2013年)等作品,并创作了21部纪录片脚本和3部戏剧.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5,(22):12-21
<正>北京时间2015年10月8日19时(瑞典当地时间13时),瑞典学院宣布,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白俄罗斯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像加西亚·马尔克斯和海明威等诺奖前辈一样,她也是一位记者。(南方周末)瑞典文学院新任常务秘书萨拉·邓尼斯女士现场宣读了评委会的授奖词:"她的复调式书写,是对我们时代苦难和勇气的纪念。"萨拉·邓尼斯接受现场  相似文献   

3.
张力  徐丽芳 《出版参考》2016,(10):29-30
20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白俄罗斯纪实文学作家斯韦特兰娜· 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这也是包含纪实文学在内的非虚构文学时隔60余年再次受到诺奖认可.非虚构文学缺席诺贝尔领奖台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从电气时代进入信息时代,阅读习惯在信息过载的背景下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早前,有华人媒体记者就"中国作家为什么得不了诺贝尔文学奖?"咨询一外国友人,对方回答:"因为中国作家还停留在'叙事冒险'的阶段,而外国作家在'冒险叙事'."这一实践性的话语存在同样适用于影视制作.  相似文献   

5.
飘逸的长发,浅浅的笑容,穿着秀气娃娃装的吴妮民,整个人就像春天一样轻柔,连说话都轻声细语,让人很难把她跟她的职业——救死扶伤的医生联想在一起.这位任职成大医院的女医师,同时也是刚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私房药》的医生作家. 31岁的吴妮民过去是文学奖常胜军,《私房药》收录她大学以来的作品,写作时间横跨10年.她在书中坦承学医是被父母所逼,对于人生突然转个弯成为了作家,她淡定地说:"这本书像是跟过去的一个道别,我会继续写下去,开启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填履历表上的工作单位和职务时,达吉娅娜·苔丝总是填在《消息报》,任特约记者。苔丝是在1939年当上《消息报》的特约记者的。在这之前,她写诗,写报告文学,是苏联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米哈伊尔·柯尔卓夫建议她停止写诗,向另一方向走,去从事新闻工作的。苔丝离开《星火》杂志社,开始了她所说的“一种新的生活、不平静的、困难的、美妙的记者生活”。在苔丝看来,记者生活是再好不过的了。岁月流逝,几十年过去了,当人  相似文献   

7.
只要看一看文学史,我们就知道,在许多国家最早的文学作品中都有游记.两千多年以前耠人类留下了编年史"史记"的中国历史学家及旅行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他的旅行描写占了显著的地位),还有写过"中国游记"的著名的马哥博罗以及其他许多作家,早已为旅行特写体裁奠定了基础.还在上世纪,特写作家与琵者就被看作为人民自由幸福而斗争的战士,看作在大地上寻求真理,希望在更好的基础上把世界改造过来的"政治家".卓越的作家兼记者,写过动人的苏联旅行特写的艾·艾·吉士曾写过澳大利亚游记.吉士是以反法西  相似文献   

8.
记者这行自有乐趣 大学入学的时候,北大学界"泰斗"给新生训话,大意是说,假如你考进中文系是想当作家的话,那你就是走对了路、进错了门!这里是培养学者的,不是培养作家的! 一年一年地学过去,眼看一届届系友毕业时大多很明确自己的志向:77级的梁左才华横溢要写相声、78级的刘震云激扬文字要当作家、79级的胡春华胸怀大志要去西藏、80级的张颐武义无反顾要做大师……而我,则完全不知道该干什么——写相声缺才、当作家少能、去边疆欠志、做大师无心. 听凭分配,就这样当了记者.事后同学们互相攀比,公认我"最没追求","分配最差"理所应当.  相似文献   

9.
作家孙犁说:"艺术家的特异功能不在反映,而在创造."新闻记者与作家从事的精神劳动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应用创新思维是共同的.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在有的记者眼里什么也不是,而在有的记者眼里却是值得报道的好新闻;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由这个记者写出来的新闻是白开水一杯,淡而无味,而由另一个记者写出来的报道却是一篇精彩的好稿.差别就在于有无创新思维品质.优秀的记者应该是一个勇于进行创新思维的记者.  相似文献   

10.
一家都市报推出一组城市建设成就报道,气势恢弘,图文并茂."有一座城市,她视绿色为信仰,打造人居诗意的家园;她将古典与现代交融,飘逸出海洋气质的独特风格……"被这段优美的导读牵引着,我耐着性子把15个整版看完.如此庞杂、如此大信息量的报道,记者是怎样采访、怎样写出来的?他们说:"这类报道,哪需要采访?哪有时间采访?每个人的电脑里都储存一些材料,网上可搜集一些材料,再到有关部门要一些材料,包装一下,编排一番,就成了."  相似文献   

11.
作家孙犁说:"艺术家的特异功能不在反映,而在创造."新闻记者与作家从事的精神劳动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应用创新思维是共同的.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在有的记者眼里什么也不是,而在有的记者眼里却是值得报道的好新闻;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由这个记者写出来的新闻是白开水一杯,淡而无味,而由另一个记者写出来的报道却是一篇精彩的好稿.差别就在于有无创新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2.
版权超市     
作者是我们熟悉的日本作家,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作为一个残疾儿的父亲,作者对儿子的成长史有感而发,写下了如何对待人生及过去和未来的短篇小说集。全篇以德国著名诗人布莱克的作品为纽带,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生与死、再生与奋斗的透彻解析。  相似文献   

13.
与饶雪漫结缘,正是她最当红的时候,有幸与这样一位畅销书作家合作,收获感触颇多. 雪漫是一个很不一样的作家,一般来说,作家应该闭门谢客,专心写作.而她则不同,她会不怕干扰地边上网聊天边写,且要同时开着QQ和MSN(两个网络聊天工具),写一段就给朋友或者编辑看一段,让大家提意见.  相似文献   

14.
经济报道难,难在其专业性强.术语难懂,让人如坠雾中;数字枯燥,记者写着劳神费力,读者读起来"就像喝了一杯苦涩的水".与其大家都痛苦,还不如记者换换思路,用另一种方式把报道写漂亮,写得"有滋有味".这就需要记者进行巧妙的构思,新闻是要讲究构思的,经济报道更是这样,构思不同,采访方式不同,写作方法不同,写出的文章质地也有所区别.构思独特,报道也必然"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15.
在济南军区153医院临床一线上,活跃着这样3位女报道员:白天,她们身着白大褂,穿梭于静谧的病房中;晚上,她们甩掉一身的疲惫,把定格在脑海里的灵感火花,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情感,倾吐在一个个方正的“格子田”里,尽现着女性不凡的文采。吕青:记者梦伴随到如今 她鼻梁上那副晶莹剔透的近视镜,显示着文人特有的聪颖和智慧。她就是有着“秀才护士”之称的吕青。 还是小学时代,吕青就有了当“记者”的天赋和潜质。她写的作文在同类年级中出类拔萃,每每当作范文宣讲、展览。因文采出众,她还当上了学校“未来记者站”的站长。在羡…  相似文献   

16.
室内:两帧条幅,垂几许诗情画意;窗外:几袜梧桐,传几终绿的汛息.她爱安静,常常把窗户紧闭;她说:编稿子象蒸馒头,最怕蒸笼透气。她也爱喧闹,每每把窗户洞开!施说:文章也有生命,需要新鲜的吸呼:…客宫会矍昌|卜陌涕一本台历,一部电话,她的写字台很小很小,她的世界却很大很大.电话传递寿空间,台历撤tj)着时间,更有那教不清的稿件,同她热列一地交谈。稿件一页页俏开,象一条录像磁带,写宇台走一方巨大的荧光屏,映照出色彩瓜娴的时代:…她的额头勺流着晶︸丫的汗;她的笔头,流着红色的汗。电话铃响了,记者从远方向她发稿,捷报:又一座高炉点火,电话线…  相似文献   

17.
酝酿出来的东西总是芳香的。在脑子里过滤之后,一个个音符汇成键盘的奏鸣化作屏幕上的文字,于是,她新创作的中篇小说在向后不断延伸……写着写着,竟写不下去了,她很困惑,虽心静如水,却不知如何摆脱这个困境。她请教两位先生,一是鲁院时的同学,一是同行。他们拜读有关章节后感言:少有的大气之作,以散文手法写小说很有优势。她来电说已是柳暗花明,知道该如何往下走了,并问我那二位说的是否有道理。我说当下真正的作家已不多,原因是造作,无病呻吟。她连连慨叹:说得太对了。这是新世纪第一个冬天来临时她的状态。她,就是军中作家烈娃。  相似文献   

18.
新闻要突破老框框,多写评述性新闻是个好办法。应该说,目前评述性新闻太少了。有人说,一个记者只有写好报告文学,逐步向作家靠拢,才有出息。这是片面的。记者就是记者,记者的工作不是作家所能代替的,记者也不一定当“候补”作家。记者有自己广阔的道路,记者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低于作家。但是,好的记者也确实不能满足于写一般新闻,而应该成为时事评论家。我国和世界许多名记者都是评论家,他们的主要武器之一就是写评述性新闻。  相似文献   

19.
一提起记者,过去我们总是把他们与"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无冕之王"、"正义"、"公正"等词汇联系起来.但近几年,这些词汇却变成了"红包"、"假新闻"、"狗仔队".记者的光辉形象似乎正在失去其光鲜的色彩,甚至出现了"新闻民工"、"防火、防盗、防记者"等一些说法.当下我国记者的社会形象是否正面临着一场危机?如果是,导致这一危机的原因又有哪些?如何应对?这是我们必须直面并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怎样把新闻稿件中的人物写真实,我们觉得写活用好其中的人物言语对话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过去有个时期,不适当地强调新闻的理论性、思想性;写新闻稿件时,一涉及到人物的言语对话唯恐起点低,影响新闻价值,于是记者、编辑就笔下生花,把一些新闻人物的言语对话写成大话、套话。比如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