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犹太文化与美国文化的融合与冲突是美国犹太小说深刻的文化根源。索尔&;#183;贝娄作为20实际美国杰出的犹太作家之一,其作品在探讨人类的精神危机之外,也深刻地反映了美国主流文化与作为亚文化的犹太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冲突。本文从文化角度入手,论述了文化融合与冲突在其小说主人公身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2008年1月乔国强教授所著的《美国犹太文学》一书由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从文化的视角出发研究美国犹太文学,探讨了美国犹太文学的发生、发展情况,并阐述了其与犹太文化、宗教和美国现实的关系。全书紧密结合文本,注重对文学内在规律的揭示,蕴含了作者的文化批判精神。乔国强教授在书中对"犹太性"的界定提出了创新性的见解,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该书的出版在帮助中国读者了解美国犹太文学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它也为中国学者研究美国犹太文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3.
开封犹太文化的内在超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犹太文化是唯一发生于上古而延续至今的大文化,只有中华文化才能与之相比,由于西方文化相当一部分“胚芽”包含在犹太文化之中,因此,中西文化的比较,必然导向中国文化和犹太文化的比较研究。 开封犹太人做为犹太文化的载体,将古老的犹太文化带进了中国,和中国文化发生了直接的接触,经过七个世纪的交融,开封犹太文化被儒家文化同化了。这种同化过程也是犹太文化价值观转变的内在过程。  相似文献   

4.
伯纳得·马拉默德被公认为“犹太性”最浓的美国犹太作家之一,为美国犹太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试图从另一侧面,即犹太婚姻家庭观的角度,结合他的三篇佳作《店员》、《基辅怨》和《杜宾的生活》,分析作家创作过程中对犹太民族传统婚姻观的看法和态度,揭示其中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反对中心性、整体性、体系性,主张变革和创新,强调开放性和多元性,承认并容忍差异,主张思维方式、表现方法、艺术体裁和语言游戏的彻底多元化。《弥漫着犹太文化品性的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一文认为,为了抵制被主流文化完全同化的趋势、保存美国犹太文化的品性,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在实际的文学文本中,坚持道德要求,涉及犹太教文本,以多种多样、轻重强弱不同、含混和隐晦的形式呈现犹太性,表现出犹太文学的特质和力量。文章《美国精英文化及其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指出,在以移民国家为特点的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代表传统主流文化的“沃士波”精英阶层与倡导反正统文化的知识精英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一直分庭抗礼,到90年代出现了第三种文化,即布尔乔亚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与20世纪60年代反主流文化价值观的融合。《美国女权主义——反中心化和文学表达》揭示,美国女权主义在后现代主义反中心化理论深刻影响下,其重要的表达形式——女权主义文学以独特的方式表现了对男性中心的批判与否定,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赋予了女性话语权,对以男性声音为主导的传统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6.
袁文卓 《东吴学术》2023,(4):147-153
作为当代国际汉学界研究“五四”启蒙与中国知识分子思想问题最富盛名的学者之一,对中国启蒙运动的关注与对犹太文化的探索,构成了舒衡哲学术研究的两大板块。贺桂梅和倪文婷在《回家的路,我与中国——美国历史学教授舒衡哲口述》一书中采取了口述访谈的研究方法,以一种互动叙述的方式娓娓道来。在口述史中,舒衡哲一方面追忆了自身的学术研究与中国之间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还指出正是在有关中国启蒙历史记忆的思考中,她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文化认同。这部口述史的出版,不仅为我们全方位探究舒衡哲及其学术研究打开了一扇窗,更为我们厘清中国的启蒙运动与中国知识分子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一种视阈与参照。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反对中心性、整体性、体系性,主张变革和创新,强调开放性和多元性,承认并容忍差异,主张思维方式、表现方法、艺术体裁和语言游戏的彻底多元化。《弥漫着犹太文化品性的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一文认为,为了抵制被主流文化完全同化的趋势、保存美国犹太文化的品性,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在实际的文学文本中,坚持道德要求,涉及犹太教文本,以多种多样、轻重强弱不同、含混和隐晦的形式呈现犹太性,表现出犹太文学的特质和力量。文章《美国精英文化及其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指出,在以移民国家为特点的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代表传统主流文化的"沃士波"精英阶层与倡导反正统文化的知识精英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一直分庭抗礼,到90年代出现了第三种文化,即布尔乔亚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与20世纪60年代反主流文化价值观的融合。《美国女权主义——反中心化和文学表达》揭示,美国女权主义在后现代主义反中心化理论深刻影响下,其重要的表达形式——女权主义文学以独特的方式表现了对男性中心的批判与否定,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赋予了女性话语权,对以男性声音为主导的传统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反对中心性、整体性、体系性,主张变革和创新,强调开放性和多元性,承认并容忍差异,主张思维方式、表现方法、艺术体裁和语言游戏的彻底多元化。《弥漫着犹太文化品性的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一文认为,为了抵制被主流文化完全同化的趋势、保存美国犹太文化的品性,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在实际的文学文本中,坚持道德要求,涉及犹太教文本,以多种多样、轻重强弱不同、含混和隐晦的形式呈现犹太性,表现出犹太文学的特质和力量。文章《美国精英文化及其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指出,在以移民国家为特点的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代表传统主流文化的"沃士波"精英阶层与倡导反正统文化的知识精英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一直分庭抗礼,到90年代出现了第三种文化,即布尔乔亚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与20世纪60年代反主流文化价值观的融合。《美国女权主义——反中心化和文学表达》揭示,美国女权主义在后现代主义反中心化理论深刻影响下,其重要的表达形式——女权主义文学以独特的方式表现了对男性中心的批判与否定,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赋予了女性话语权,对以男性声音为主导的传统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反对中心性、整体性、体系性,主张变革和创新,强调开放性和多元性,承认并容忍差异,主张思维方式、表现方法、艺术体裁和语言游戏的彻底多元化。《弥漫着犹太文化品性的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一文认为,为了抵制被主流文化完全同化的趋势、保存美国犹太文化的品性,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在实际的文学文本中,坚持道德要求,涉及犹太教文本,以多种多样、轻重强弱不同、含混和隐晦的形式呈现犹太性,表现出犹太文学的特质和力量。文章《美国精英文化及其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指出,在以移民国家为特点的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代表传统主流文化的"沃士波"精英阶层与倡导反正统文化的知识精英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一直分庭抗礼,到90年代出现了第三种文化,即布尔乔亚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与20世纪60年代反主流文化价值观的融合。《美国女权主义——反中心化和文学表达》揭示,美国女权主义在后现代主义反中心化理论深刻影响下,其重要的表达形式——女权主义文学以独特的方式表现了对男性中心的批判与否定,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赋予了女性话语权,对以男性声音为主导的传统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犹太文化在新一代美国犹太作家笔下复兴,以色列成为当代犹太美国文学的书写热点。作为引发母性联想的犹太人家园,作为父权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冲突前沿,作为在与四邻纷争中艰难求存的主权国家,以色列尤其为美国犹太女作家们的文学想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由于她们的以色列书写往往以女主人公离开美国前往以色列寻求自我身份认同为叙事模型,是较为典型的成长小说,本文以此为视角,结合女性身份构建、女性本真生存、姐妹情谊等女性文学要素,探索《慈爱》、《来自一个封锁的房间》、《七次福佑》三部作品的女性人物在以色列完成主体性构建的成长历程,讨论其在主题探索与叙事审美维度呈现出的特性与共性,并分析以色列在美国犹太女性身份建构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小说《荒谬斯坦》讲述了俄国犹太青年米沙·温伯格迂回返美的故事。作为叙述者兼主人公的米沙,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俄国的厌弃、对坚持犹太性的质疑和对美国生活的向往。然而,他在言说自己杂糅身份的同时,又巧妙地建构了三重并列且叠套的文本结构,即嵌套回环结构、复调结构和破碎性结构。结构所累积的含义间接地展现了主人公对俄国的深切担忧、对犹太性的坚守以及对美国不切实际的奢望与想象。文本结构挤压并颠覆了叙述者表述的真实可靠性,构成了对话语的反拔。  相似文献   

12.
索尔·贝娄是美国著名的犹太裔小说家,本文从犹太民族的历史以及贝娄的犹太家庭环境谈到犹太元素对贝娄的影响。又从美国文化对贝娄的影响和同化,谈到他的犹太灵魂和美国生活发生的矛盾冲突以及碰撞交融。小说《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作为表现犹太性和美国文化冲突的范例,对于深入理解贝娄的写作内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国当代犹太作家辛格在小说创作中潜心关注Schlemil文学典型,以“犹太幽默”的审美态度,突出泛悲剧感和可笑性,这实际上是对犹太传统文化的审视和反思,折射出“犹太幽默”的特殊文化内涵和意义:辛格的叙事文本完成了对其民族伦理道德和文化心态以及处世哲学的悲剧人格的透析,又构成一种超越其上的嘲解;而“犹太幽默”的别题意义和深层价值,则体现为现代幽默精神的“类自嘲”。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从垮掉的一代到嬉皮士反体制、反主流文化传统的青年激进文化在美国演为时代大潮.它的出现在对传统社会文化产生严重冲击的同时,又为社会价值体系的更新和重构提供了契机和思路.从根源上考察,犹太文化背景在其中占有突出位置.犹太家庭和社区宗教与政治文化氛围以及犹太知识分子群体的共同熏陶造就了一代青年文化反叛者.反物质至上主义、对社会正义的执着、对主流文化的抵抗、对和平变革与理想社会信念的坚守等激进青年文化的基本诉求,无一不与犹太文化和政治传统相关联.左翼犹太知识分子群体则在为激进青年提供变革理论的同时,通过参与其中起着引领和榜样作用.  相似文献   

15.
提起美国犹太文学,任何同一或连贯的文化和宗教模式都不能成为衡量它的尺码,因为在美国,社会结构的熔炉性特征、经济的高速发展、思想意识和文化价值观的不断更新,使犹太作家从创作主题到风格上都颇具特色。随着19世纪大量犹太移民离开故乡带着希望与梦想进入美国,描写犹太移民生活的美国犹太文学逐渐兴起,并在美国文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二战以后,在美国文学的各个领域和各种思潮中,涌现出一大批有代表性的犹太裔作家,像贝娄、罗思、  相似文献   

16.
美国当代著名犹太小说家贝娄的作品,与犹太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论文以其代表作《赫索格》为例,通过对小说情节设置、内容内涵、结构模式等进行分析.集中探讨贝娄这部小说的犹太特质。  相似文献   

17.
索尔·贝娄是美国犹太作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基于他的犹太身份,"犹太性"是其艺术创作的根基。索尔·贝娄塑造了众多的犹太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犹太主人公在以家族关系为基础、自我优越感为核心的犹太文化和以适者生存、个人利益最大化为表现的美国文化之间艰难困苦地生存着。他们一度感到内心的焦虑与彷徨,在现实生活中精神常常处于崩溃的边缘,游离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小说中的犹太主人公为找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曾做出很多尝试和努力,最终认识到爱的力量和作用,心态逐步得到调整变得积极乐观,并与他人和解,与社会融合,从而找到了生命的真正价值,人性得以回归。本文以贝娄早期小说《赫索格》为对象,从作品中人物及作品主题来解读其犹太性,最后揭示贝娄小说超越民族概念,在关注美国犹太人命运的同时把民族的命运上升为整个人类命运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伯纳德·马拉默德,二战后蜚声美国文坛的著名犹太作家之一,其作品风格独特,内容平实,读来恬淡、自然。作为一个身居美国的俄国犹太移民后裔,他的特殊身份和深厚的犹太文化素养使他自觉地将犹太民族的历史和生存现状,纳入自己作品的考察范围之内。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促使他在一系列小说中塑造了诸多受苦受难者形象,真实记录了犹太民族在不同阶段的苦难生活。谈及马拉默德在美国犹太文学中的作用,笔者认为用当代瑞典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在《心理学与文学》中论“艺术家”角色的一段话来描绘最恰当不过了:“他从集体精神中召唤出治疗和拯救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边缘化:美国犹太人的处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尔·贝娄是战后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作为犹太作家,他特别关注处于同化时期的犹太人:这些犹太人生活在美国,但他们又有着犹太文化背景,所以,他们感到,他们既不是一个自信的美国人,也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犹太人,他们只能生活在双重文化的边缘体。  相似文献   

20.
犹太神秘主义虽与犹太神学相伴生,但同时又是贯通和弥散在宗教与世俗生活中的一种大众情感和文化品性。对上帝和世界的不可知论是犹太神秘主义的核心内容和认识论基础,犹太文献中的神迹奇事、异象,“希伯来先知现象”以及散布在犹太生活中的禁忌、戒律等,是呈现犹太神秘主义的重要因素。犹太神秘主义的文化效用表现在:对上帝及相关神学思想的论证;以虚妄的方式抗拒现世压力的世俗功利动机及心理慰藉;作为一种意识存在对犹太人认知世界及其实践行为的隐晦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