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藏》2009,(7):175-175
苗墨,又名苗三太,1940年生于河南滑县。师从赵望云、石鲁先生。陕西国画院专业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 作品《天堑变通途》《南泥湾春晓》《粮阿姨来了》《榴红图》参加全国美展,《春娇双艳图》入选全国首届中国花鸟画展,《大寿图》于1992年参加中国画邀请展,《春雨》参加第四届国际水墨画展。  相似文献   

2.
戴南海 《收藏》2001,(12):36-37
黄慎(1687~1772年),初名盛,字恭懋、恭寿,号瘿瓢子、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黄慎一生布衣,父亲早卒,事母以孝称。由于家境贫困,16岁离家,从师学画,以求卖画养家。他学习刻苦,读书勤奋,所以他的画很早就有点名气。他33岁时离家,曾游历过瑞金、南昌、南京等地。雍正初年后侨居扬州12年,与李鲜、郑燮等常相往来,画风随之一变,从此易工整为粗放,且于人物外兼作花鸟和山水。著名传世作品有(《仕女图》卷(现藏山东省博物馆)、(《墨菊图》轴、(《漱石捧砚图》轴(均藏故宫博物院)、(《伏生授经图》轴、(《醉眠图》册页(均藏天津艺术博物馆),还有(《瓶梅图》轴和(《菊蟹图》轴等。著有(《蛟湖诗钞》。  相似文献   

3.
黄敦 《上海集邮》2006,(11):33-34
夏大纬先生在2006年3月的《中国邮刊》(台湾)第81期上发表《新发现的贵州末期银元汇票》,其图1、2是我的藏品,即《上海集邮》今年第3期拙图8和图4,夏图5、6、7(本图1-1、2-1、3-1)曾在2002年3月的《今日邮政》(台湾)第531期上发表,夏图8(本图4-1)则初见,读后,我对夏图8汇票产生疑点,与夏先生通过电子邮件探讨,并翻出我的藏品比较研究,我认为夏图5、6、7也是伪品。  相似文献   

4.
王乃栋 《收藏》2007,(1):92-93
石涛《清湘书画稿》图卷(图1,局部),纸本,设色,25.7×421.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已收入《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二册,《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二十二册,以及《四僧绘画·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联合出版,2000年8月)等书。  相似文献   

5.
任道斌 《收藏》2012,(11):111-113
江苏徐州《楼阁享宴图》汉画像石拓片 两汉时期的王公贵族、地主豪强,往往家饶资产,田连阡陌,养士之风亦颇盛行,宾客幕僚常常座无虚席,如淮南王、梁孝王等皆是,此在《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中有所记载,而且在汉画像石中亦有形象的表现。陋室所藏徐州出土的《楼阁享宴图》就是实例之一。  相似文献   

6.
陆根清 《收藏》2006,(11):91-91
8月19日,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会员、省书画研究会理事王金祥,将自己精心创作的《种瓜得瓜》《献寿图》《延边长鼓》等六幅漫画作品赠送给丰子恺纪念馆。这六幅漫画作品中《种瓜得瓜》等三幅漫画是临摹丰子恺作品的,《献寿图》是王金祥专门为纪念丰子恺诞辰108周年而作。  相似文献   

7.
《收藏》2007,(10):192-193
继《清明上河图》《潇湘图》等国宝级书画在港连展后,佳富拟推出更大型的展拍会,届时将有超过300幅的古今绝代书画精品免费供全港市民参观。其中李可染的《山林清音图》、张大千的《红拂图》皆冠绝当代。前者乃画家雅赠重要友人的扛鼎之作,后者更与另一件国宝同被中国国家邮政局选登干2002年首日封。  相似文献   

8.
姚小平  张品超 《收藏》2006,(5):47-49
近日,京城多家媒体报道:2005年9月8日,我国一位民间收藏家收藏的明代天顺年间刊刻的巨幅版画《西方极乐世界之图》(以下简称(《极乐图》)拓片现身北京艺术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新和单国强、张淑芬、王家鹏三位故宫文物专家一道,对《极乐图》进行了鉴定。专家认为,这幅拓片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尺幅最大、年代最久的木雕拓片。拓片真容到底是什么样子?该民间收藏家为何许人也?《极乐图》是怎样发现的?为何今日公之于世?其价值有多大?带着诸多疑问,笔者访问了此图收藏者,在京城有“书生玩家”之称的张雅宗先生。  相似文献   

9.
仇勇 《上海集邮》2002,(6):17-17
《上海集邮》2001年第7期36页刊登了居洽群、徐星瑛的《牡丹图广告邮资片的版式研究》(以下简称“《牡》”),按邮资图内“中国邮政”4字彼此间距离的相等或不等,将这种邮资片分为3种版型,笔发现尚有遗漏,现按《牡》顺序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上海集邮》2009,(6):8-10
209-6T石涛作品选 广西南宁 3月22日,广西区文化厅、区邮政公司、区集邮协会主办的邮票首发式暨石涛作品真迹集藏展览(至24日)在广西博物馆举行,展出石涛的Ⅸ墨竹图》、《山亭独坐图轴》、《木石幽居图轴》、  相似文献   

11.
袁康就 《武当》2009,(11):48-49
一、《内景图》的来源 《内景图》本是清初道人所画,后被光绪年间一位道号叫素云道人的刘诚在高松山斋中检观书画时看到。他发现此图揭露了打坐修炼的重点,觉得非常可贵,便发心付梓印制,并在原图左下角落款,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07,(1):200-200
《雍正耕织图》是历代耕织图中的极品。与其他耕织图都是木刻或石刻不同,《雍正耕织图》为设色绢地手工彩绘本,是雍亲王特命数名资深宫廷画家费时数年绘制进献给康熙帝的。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06,(10):199-199
《雍正耕织图》是历代耕织图中的极品。与其他耕织图都是木刻或石刻不同,《雍正耕织图》为设色绢地手工彩绘本,是雍亲王特命数名资深宫廷画家费时数年绘制进献给康熙的。  相似文献   

14.
杨耀增 《集邮博览》2001,(11):30-31
1950年11月间,我和黎震寰合编《新中国邮票手册》。本来打算编写一部图并茂的《新中国邮票图鉴》。这个动议在《新中国邮票手册》的“例言”里.即已阐明,“例言”提到:“敬祈海内先进同好,绳其得失,正其缺谬,俾再版时分别订正,并作编篡《新中国邮票图鉴》之参考”。同时在《手册》的扉页也刊登了全版面的“出版预告”,原计划于1951年春节出书。  相似文献   

15.
郭宝成 《收藏》2008,(6):73-73
中国仕女画的形成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两晋时期,尔晋时出现了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到了唐代,仕女画得到空前发展,张萱的《捣练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都是描绘仕女的千古佳作。进入现代社会后,现代仕女画的风格和样式呈现出了有别于传统仕女画的风貌。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仕女画的发展空前活跃,形成姹紫嫣红春满园的景象。与传统相比,现代仕女画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片面:  相似文献   

16.
爱之越深求之越苛,作为一个忠实的读,我常给《上海集邮》“挑刺”。最典型的事例是:《上海集邮》第78期封二刊出一张称作“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极限片,笔将片图、票图(T143-3)仔细对比后认为:两并非反映同一事物,于是提出了异议(《上海集邮》2873页),但又遭到了许恩浩先生的否定。他认为片图和票图均为“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我坚持已见。  相似文献   

17.
林霏开 《上海集邮》2004,(10):31-31
利比里亚1987.11.6莎士比亚戏剧《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亨利四世》、《哈姆雷特》、《麦克佩斯》、《李尔王》、莎士比亚像环球剧院(图见封面)  相似文献   

18.
张英 《收藏》2006,(4):45-45
我的收藏品中,有一幅费丹旭的画作,由于末题画名,我称之为《贵妃出浴图》,这幅画和现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中康涛的《华清出浴图》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19.
邮票也时尚     
在美国“世纪之庆”系列邮票的“1990年代”一组中,有一图名为《时尚》(图1,部分图刊第30页),票图是一位打扮入时的年轻人,长发、墨镜、合成纤维衬衫及喇叭型长裤等,正是这一年代的一种流行装束;同样,在另一名为《吉布森女郎》邮票(图2)上,是美国插图画家查尔斯·吉布森用钢笔创作的时髦女性,画中她的发型在当时美国年轻女性中迅速流行起来。在冰岛1985年的《国际青年年》邮票(图3)上,也展现了一位形象颇为新潮的女郎。  相似文献   

20.
一、这原是一卷两文、一图的帛书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以下简称《导引图》),是绘制在一幅长帛后段的导引图谱部分,而这实际上是一卷先文、后图的帛书。这幅长帛宽50厘米,长133厘米。全书自右至左依次为《却谷食气篇》、《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和彩色绘制的《导引图》。其中两篇古佚文所占长度为33厘米,而《导引图》长约100厘米。《溯源》说:“《导引图》帛画长100、宽100、高50厘米。”想必系笔误或排印错讹所致,否则怎么会变成“立体图”呢?经查唐(艹二)《试论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导引图》一文,证实该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