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信息交流     
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外,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最好再懂一些相关的医学知识。这样,在课堂上不但可以旁征博引,应对自如,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林倩 《宁夏教育》2005,(6):43-43
主体性知识。教师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要确保新课程实施的成功,必须具备厚实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的时候,才有可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真正能手,否则只能“照本宣科”,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也就无威信可言了。  相似文献   

3.
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在分析国内外学者关于教师专业知识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专业化所应具备的知识基础: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精深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实践性知识、教育行动研究的科学方法知识。  相似文献   

4.
学习知识的目的最终在于运用,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也不例外。生物学知识的应用是建立概念、巩固规律、活化规律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常常反映,生物学知识一听就懂,却无法运用到具体的情境中,更谈不上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这实际上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有关。那么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实行怎样的思维训练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下面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微课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不仅可以辅助教学,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查缺补漏,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高中生物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它的知识内容十分庞杂,包含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需要学生具备综合应用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因此,高中生物学教师可以将微课引入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方式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知识,促进学生不断提升生物学素养。本文先从微课的概念和运用优势展开讨论,再从优化课前预习活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运用到课后评价、运用到课后复习、播放生物学实验视频几方面出发,为高中生物学教师提供了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师不能只懂一些汉语知识或修辞等语文理论知识,要做好领路者,引领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汲取知识财富,才能渗透人文精神。语文教师的工作富有创造性和内在魅力,组织与管理教学就是把安排课堂教学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地驾驭调节课堂和培养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7.
6.提高教师观 21世纪的基础数学教育呼唤一支高素质的数学教师队伍。作为跨世纪的数学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 人们常用“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来比喻教师专业知识深度的重要性。作为教师,仅仅满足于通晓教学大纲和  相似文献   

8.
张娅莲 《考试周刊》2011,(54):190-191
高三生物总复习的教学是促进学生系统掌握生物学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能力,提高学生生物学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高三复习课难上,对此许多教师有同感。高三的一轮复习时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因此,复习课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采取力求细致地讲解、透彻地分析、全面地总结,再讲些例题。教师通常采用归纳知识点、建立知识网络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但  相似文献   

9.
热点问题指的是对社会影响力大、时效性强、几乎人所共知且在某种程度上能引发大家关注与思考的话题.中学生物学相关的热点问题除具备以上特点外,易被学生接受且与生物学知识有一定相关性是其必备特点.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同时能够把握热点问题与生物学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就能将这部分内容作为生物学教学有效的参考资料,做为实施STS教育的良好素材.在教学中教师有效渗透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提高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的结合,可将生物学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使知识呈现更加生动、形象、逼真,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教学资源,使生物学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协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蓟荣孝 《中学生物学》2005,21(12):22-22
种子、种子的萌发的知识在中学生物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们对这部分知识既有熟悉的一面,又有许多陌生的方面.教师澄清其中的生物学知识及原理,不仅可以达到强化知识点,而且还可以提升对相关知识的认知,使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2.
拥有知识是对教师的第一要求.语文教师既要有精深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还必须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积累“渊”且“博”的知识是成长为优秀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杨菊芬 《中国教师》2014,(Z1):146-147
在患者权利意识高涨、医患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医学类高职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和人文精神。为了能使边疆高职院校医学生在校期间既可以学到医学知识又可以培养高尚的医德,本文从边疆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对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物教学》2017,(4):26-27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一些流行元素。多样化的流行元素与生物学知识的完美结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今天,素质教育不再是新鲜话题,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素质教育主要靠教师来实施,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就教师如何适应素质教育要求谈谈看法。其一,必须具备较全面的知识与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素质,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俗话说:“与人一杯水,先得自己有一桶水。”在进行素质教育中,这桶水还必须是营养丰富的水。作为教师,不仅要有厚实的任课专业知识,还要求知识面广,如音乐、舞蹈、文学、美术都懂一些。这样,才能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得心应手。其二,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不计个人得失…  相似文献   

16.
一、教师的语言应该广博、精深作为教师头脑中的语言信息应该广一点,精一点。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轶文掌故,山川名胜,花鸟虫鱼,风土人情,天上人间的诸事物都要懂一点。文科教师要懂一点数理化,理科教师要懂一点文史哲,文理教师对美学、语言学、社会学方面的知识也都要懂一点,这样,在传道授业时,才能高屋建瓴,游刃有余。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曾把老师比作数丈高的围墙,墙内屋宇高大,富丽堂皇(指知识),一般人不但达不到,连看也看不到,而那些不是老师的人如果是围墙的话,也只有肩膀那么高,一眼就看穿了。一个教师要成为一座高大的围墙,就要进行长…  相似文献   

17.
周长梅 《教学与管理》2006,(12):106-108
一、对传统生物学教学观念的反思 1.把知识当成定论教给学生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真理既具有绝对性,也具有相对性。然而在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大多数生物学教师却把课本知识当成了定论,看成是无需检验,只需理解和记忆的“绝对真理”,课本简直就是至高无上、毋庸置疑的圣经,好像只要理解了,记住了课本知识,就可以套用它去应付灵活多变的实际问题。然而,生物学界的复杂性、多样性、动态性,不可能套用一两个概念原理就能分析透彻,只有真正地用活知识,才能给人以力量。教师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另外,生物学知识在多数情况下的应用并不是简单地套用,具体情境总有其特殊性,所以学习生物学方面的知识绝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把握它在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使学习走向“思维中的具体”。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消化食物的过程、花草树木生长的过程、婴儿成长的过程以及就医看病的过程等,都与生物学知识密不可分。可以说,生物学是促进人类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在这个前提下,生物学教学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往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都是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心,然后通过教师对知识点的解读和讲述来让学生学习知识,这种模式对学生来说相对被动,无法起到有效教学的作用。所以,科学合理地将探究式学习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发现学科中的知识并参与实践,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亲身感受,而且能够加深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记忆。  相似文献   

19.
打造“爱学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觉性,是教育者完善自身的自觉行为.教师要想成为良师,不仅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教育技能技巧.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丰富创意,保持自身艺术创造教学能力;围绕专业积累知识,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积极进行课后反思,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0.
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以理论为主,生物学术语多,科学性强,学生听课常感到枯燥、疲劳。在讲课时,教师可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描述生物学方面的诗词谚语,在课堂上加以讲评,可以说明或进一步强调某些生物问题。就会使学生亲切地感受到生物知识就在身边,就蕴藏在生活当中,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