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与翅膀,许多科学创造、发明与发现,都是从想象开始的.创造性的人才经常借助想象发挥其超凡的创造才能;想象是创新的先导,创新离不开想象,大多数创新都是经过"想象-假设-实践"这样的过程实现的,想象力是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2.
郭琼 《知识窗》2012,(3X):55-55
<正>想象是人脑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新的心理过程。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都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努力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开启学生的思维之窗,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3.
想象就是在人的头脑中把曾经感知过的形象进行加工、创新 ,产生新形象的过程。例如 :我们并没去过大草原 ,但是当你看到“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时 ,在头脑中立刻就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美丽的图画。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 ,在头脑中形成某种新形象的过程。比如 :建筑工人看图纸后 ,就马上在头脑中显现出将要建筑成的新房子形象。创造性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或图样 ,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也就是说 ,创造想象是根据预定的目的 ,通过对已有的各种表象进行选择、加…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处处是想象创造之地,天天是想象创造之时,人人是想象创造之人,而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要注重解放儿童的想象创造力。因此,我在各种活动中探索怎样对幼儿的想象力进行培养,并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幼儿进行丰富的想象。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相互激发、相互驱动、辩证推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科。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能力,健全创新性人格,这就是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重视质疑发现,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唤起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造。运用遥远想象,变通思维,塑造创新个性。培养发散性思维。  相似文献   

6.
祝红军 《科学大众》2011,(4):110-110
创新精神是创造激情,想象能力和科学精神三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体育的发展来自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体育的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有特殊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想象,是伟大的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渠道是作文教学,因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的知识水平、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能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它是最能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门课程。在写作中理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人才有着重要意义。1,作文教学与想象力的关系什么是想象?想象是通过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这种把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能力就是想象力。所以说,创造性是想…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就体现营造好的创造环境、引导学生想象、创新.从四方面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音乐教育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创造出特殊的艺术形象,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教育既是整个基础教育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音乐教育可以给儿童提供更为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前儿童创新意识、创新意志质量,帮助学前儿童掌握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基本方法,为他们后期的创新实践奠定底蕴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感知、情感、想象及创造灵感的发展与培养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蔡伟 《科学大众》2013,(1):11+5
科技创新设计也可称为条件式技术创新活动。本文以"木结构(桥梁)模型设计承重赛"为案例,通过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发挥创造想象、探索创新设计、动手操作改进、表达交流展示等过程,实现创新思维提升、创造潜力开发、创新精神培养和实践能力锻炼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审美想象作为一种最具自由品格的创造性心理形式,广泛存在于人类的一切审美活动之中,尤其是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在科学活动中,审美想象可以使科学主体自由地进行科学表象的组合、概括和抽象,从而得出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在阐明科学审美想象的涵义及其与艺术审美想象区别的基础上,揭示了科学审美想象在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中几个方面的功用.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育,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去对权威、传统进行挑战,突破条条框框,思维定势的局限,形成自己独特、新颖、富有创新的见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研究和实施。一、鼓励勤思善问,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想象是思维的灵感所至,是发明创新前迸出的思想火花,科学创新中有很多这样的事例,如德国化学家…  相似文献   

14.
王凤才 《科教文汇》2009,(31):145-145
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础阶段。数学课被公认为是培养刨造力的最主要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应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利用新课程标准为教师和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积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展开想象,发表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知识间的转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莉 《科教文汇》2010,(26):143-143,148
创新是教育发展的积极因素。在英语课堂中,应不拘泥教材和传统教法,不断革新,创造适应学生心理和基础特点,激发其思维想象等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宜当代社会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李卫 《知识窗》2014,(6):12-12
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无论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人类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经验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后创造新形象的心理活动,它渗透在学习的各个方面。有了想象,人类才能超越常规思维的束缚,  相似文献   

18.
糜晨 《中国科技纵横》2010,(24):226-226
现代社会是科技的社会,是创新的社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开展“七巧科技”活动是科学活动课的一个很好素材,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玩”中开动脑筋,“玩”中动手操作,通过讲规则,按图分解,专题设计,举一反三,观察创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从而达到开发智力、提高智能培养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9.
吴萍 《科教文汇》2014,(29):178-179
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在语文教学中创造“平等、开放”的课堂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孩子们的“质疑”能力,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最大限度地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李怀斌 《科教文汇》2008,(7):102-102
本文从四个方面较为详细地阐述了体奇教学中创新能力与个性培养,一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热爱体育;二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这是创新能力培乔的核心;三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这是体育创新的关键;四是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创新活动,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