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的心灵正处于萌芽状态,需要人去扶持。音乐教学,就好比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播撒一颗颗美好的种子,让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都肩负起重任,用音乐教学引领孩子放牧心情、驰骋灵魂。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中小学生学习的基础。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兴趣,才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之一。有一位古罗马教育家曾经说过:"学生不是一个需要添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那么,如何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去点燃这颗火种呢?本文将从四方面进行分析概括。  相似文献   

3.
刘爱格 《科教文汇》2008,(5):120-120
兴趣是中小学生学习的基础。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兴趣,才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之一。有一位古罗马教育家曾经说过:“学生不是一个需要添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那么,如何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去点燃这颗火种呢?本文将从四方面进行分析概括。  相似文献   

4.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这只是古代人们美好的愿望,因为直到目前为止,任何一粒农作物种子,都还不会收获一万粒粮食的。但是,杂草却能做到,一棵杂草往往能结出上万颗甚至几十万颗种子呢!不过优良种子对于保证农业丰收是极其重要的。良种促丰收种子外观千变万化,在大小、形状和颜色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如椰子的种子大如人头,而芝麻、烟草的种子犹如沙砾;大豆种子是  相似文献   

5.
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意识形式.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新需要,引起某种创造的动机表现出创造的意向和愿望,即为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创新意识的基本要素需要和动机是创新意识中的基本要素.需要与活动相联系,人们的需要引起人们的活动.为了实现某种活动,在人们的头脑中产生指向这一活动的目的和意向,去满足某种需要.这种指引活动或活动动力的东西,叫活动的动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按其属性,可分为物质动机和精神动机;按其作用强度,可分为优势动机和次要动机;按其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6.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这只是古代人们美好的愿望,任何一粒农作物种子,都不会收获一万粒粮食的。相反的是,杂草却能做到,一棵杂草往往能结出上万颗甚至几十万颗种子呢!不过播种优良的种子对于保证农业丰收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正>每年夏天,我都要去公园看荷花。它高雅脱俗、亭亭玉立的姿态以及粉嫩的色彩,让我十分喜爱。天气渐渐热起来,我来到荷花池边,定睛往莲蓬中一看,发现了它那黑不溜秋的种子——莲子,我心里盘算着,能不能收集几颗,自己种荷花呢?在征得公园管理员的同意后,我小心翼翼地取出五颗种子,心里默默地与这还未出世的荷花许下了约定。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0,(25)
环境保护一直是全世界密切关注的问题,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世界的主人,因此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显得格外重要。而幼儿园则是他们认识世界的第一站,所以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要把保护环境的种子种进幼儿的心里,让这颗种子与他们一起发芽、成长。然而环保教育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并未像我们期望的那样展开。通过这一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我们也希望学生能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各种创新手段方法,利师利幼儿地把环保理念带入到幼儿园中。本论文讨论了环保启蒙教育的同时,通过手工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罗玲玲 《科学学研究》2006,24(Z2):508-511
论述科研课题组客观存在着不同层次结构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创造力的关系对科研管理和创造力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不同层次的课题组中领导所起的作用。认为课题组长的创造力是团体创造力的核心指标;大科学需要懂得管理文化创新的领导;处于不同层次科研课题组的领导需要具有不同的能力。最后,提出有利于团体创造力发挥的领导胜任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创造力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对创意、构想的实施?还是那些原创思想本身?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缺少创新?是创造力真的枯萎了还是因为缺少将创意变为现实的习惯和能力?这的确是一个值得认真自省的问题。本文是已故哈佛商学院资深教授西奥多·莱维特关于这些问题的一篇经典型性文章,作为最早提出全球化概念的人,他一再提醒企业:创造力并不能点石成金,那些为了创新而创新的“头脑风暴”其实是没有意义的,真正的创新是创意加执行。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创新过程视角,从个体层面的创新过程投入以及组织层面的程序公正,自上而下地探索了知识创新团队内部创造力传导机制。通过问卷调研获得了分布在49个团队的301对上下级配对数据,并且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方法检验了所提出的假设。结果表明,领导者创造力与员工创造力显著正相关;创新过程投入在领导创造力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并且领导创造力通过创新过程投入影响员工创造力的间接效应受到程序公正的正向调节;当程序公正程度较高时,这一间接效应显著。最后讨论了理论意义与管理实践启示,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刘超  刘新梅  李彩凤 《科研管理》2017,38(10):76-84
探索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内在影响机理是战略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本文从知识创造的视角分析了组织创造力和组织整合对吸收能力—创新绩效这一关系的影响。以307家中国企业的调研数据,运用基于自助法(Bootstrapping)的调节的中介的检验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组织创造力中介了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组织整合增强了组织创造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且组织创造力的中介效应随着组织整合的增强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选种的“能手”种庄稼,有了好的种子,再配上其它农艺措施,就有可能获得高产。但是,怎样鉴定种子的好坏呢?一种办法是称称一千粒种子的重量,得到所谓千粒重,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千粒重大的,一般都是饱满充实的好种子。称重量好办;数种子得一粒一粒地去数,很费事。此外,要知道种下去的种子百分之几能发芽,就要事前小量试种,测定发芽率。这也得数种子粒数。如果采用一种称为种子计数器的电子仪器(图1),那么种子计数这桩麻烦事就变得轻而易举了。我们把种子放在落料器中,  相似文献   

14.
年幼的我曾在心中的某个角落深深地埋下了三颗种子。时光荏苒,流年似水,这三颗种子已经不知不觉地冲破了土壤的束缚,在青春的天空下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这三颗种子就是:梦想、友情和回忆——它们,构成了我生命中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景山学校郭善渡老师曾提到:"应让我们的青少年学一点计算机高级语言和程序设计.这是信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创造教育的需要,更是发展我国信息产业的需要".我完全赞同他的观点.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是中国发展的需求.创造力首先来自于思维的能力,而思维的能力来自于学习.学习知识被认为是学习的基本内容甚至是唯一任务.但我们很少去研究学习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不是知识,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此意义上,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创新能力的强弱,创新结果的优劣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国民的创新意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苗洪泽  刘炳奎 《学会》2008,(4):45-48
<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一个民族的创造能力与创造成就的较量,人才与创新就是竞争的实力与资本。科技人员作为创新的主力处在竞争的第一线,只有不断增强科技人员特别是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开发创造力,企业才有旺盛的生命力。通过继续教育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力,建设创新型企业,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工程,继续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创新这一重大主题有所作为。近几年来,山西省科协的继续教育工作紧紧围绕上述主题稳步开展、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的根本在于开发人的创造力。加速教育信息化建设,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是提高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这就需要我们能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育媒介与技术,不断完善教学的硬件和软件,逐步改进教学策略,要将以讲解教材、传授知识为主的封闭式教学转变为以增长经验,发展创造力为主的开放式教学,要将传统的“我讲你听”式课堂模式改变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模式。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笔者想与同行们探讨一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物理情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这一问题,以期各位专家和同行们的批评和指正。  相似文献   

19.
银河系里我们有那么多的邻居,既然与我们朝夕相伴,为什么没有相遇呢?根据人类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对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预测,我们还不可能走出太阳系去访问其它的恒星世界,这是被一些基本的原则所限定的。一、生活中我们还无法直接找到合适的词来形容与恒星距离之遥远。即使坐最快的飞机,去访问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半人马α星座,往返也需要300万年。二、我们不可能象科幻故事中的人物那样通过时间隧道,从一个星球跳到另一个星球。光速极限原理是物理  相似文献   

20.
<正>人类一直充满着好奇心,不满足于自己只能待在地球的现状,还想要去地球外看看,并因此发展出了航天技术。在航天技术出现后,人类就开始不断地将一些东西送入太空。这其中就包括很多植物种子和植物,并由此诞生了很多"太空植物"。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送植物(种子)去太空吗?截至目前,都有哪些植物(种子)去过太空?为什么是这些植物(种子)去了太空,而不是其他植物(种子)呢?问题似乎有点多,不着急,我们一个一个来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