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关注,经济宣传的地位也越加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虽然在新闻工作中不能简单化为“以经济报道为中心,”但无疑,它是当前新闻宣传中的重头戏。在每一部经济报道的电视作品中,记者都要面对着素材中无数个人点和出点。因此,找准出、入点是我们在宣传中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一、入点:要善于沉入宣传中去寻找视角在当前社会接轨、利益重构的关键阶段,电视经济宣传无疑应当聚焦“领导关注的中心工作”。但另一方面,“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也应是记者们“大写特写”的镜头,因此寻找一个好…  相似文献   

2.
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是一场根本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新闻工作者都面临“转行”的任务,即由计划经济的宣传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宣传.怎样才能成为市场经济的宣传内行呢?重要的一条是记者的主体意识,即是指记者作为市场经济报道的主体,对自身所具有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确认,并促使自己去追求、去创造、去驾驭和反映市场经济的实际.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宣传中,记者的主体意识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一流记者炒股票,二流记者拉广告,三流记者跑书号,四流记者拿红包,五流记者写报道”——顺口溜中,似乎市场经济把中国的“老记”也冲成了五个档次。当然,作为一个记者,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确要强化自身的市场意识,对股票、市场信息等有一个较深的认识,实践一下也属工作需要,以便更好地为党的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做宣传。但如果身心都投入到那上面去而抛荒了工作,就别挂记者这个衔,做经纪人得了。大手笔的记者出表书是荣幸而合理的事儿,可出了书别一个劲往不是对象的读者手中塞;至于掂红包就有辱于作为舆论导向与监督的新闻记者称号了。  相似文献   

4.
二、现实观照:市场经济对人的“塑造”——经济新闻必须塑造“完满”的人明确经济新闻必须以人为主体,只是问题的第一步。更重要的在于,这个人是怎么样的“入”。1、市场经济对人的两种“塑造”。市场经济以人为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对人进行着正面塑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破除特权等级观念,促进独立自主意识,培植开拓创新和竞争意识,增强行为的文明性和自律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确立个人独立人格。这一切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逻辑结果,同时也是其逻辑前提。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却是完全抹杀了个人独立人格的。所谓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5.
摄像记者是新闻记者队伍中的一个特殊兵种。有人说他是新闻队伍中的“尖刀班”和“敢死队”,这说明摄像记者必须时刻冲在新闻前沿和亲临现场的事实,也是摄像记者区别于文字记者的个性所在。角色意识和思维方法主要是对新闻摄像记者讲。摄像记者以摄录图像传播新闻信息为己任,是按照新闻摄像特点和拍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心态。这种角色意识表现为新闻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6.
有一首歌中说:“你有我有咱都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新闻记者到底应该具有些什么呢?笔者认为—— 必须拥有高尚的人格 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曾经说过:“有了健全的、高尚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闻记者,记者应当是社会所尊重的人物,如果在人格上有了根本的缺点,就不能算做新闻记者。” 所以说,从事新闻工作的新闻记者,首先而且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格品质,这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前提。 然而,由于与市场经济相伴的拜金主义的冲击,如今的某些新闻记者却在种种物质诱惑下,人格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证券报社成立已经两年。在这段时间里,报社的编辑、记者积极宣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改革、发展、稳定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证券报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报道方针,选准了自己的报道领域、服务对象和读者层面,形成了“准确、超脱、可信”的报道风格,逐渐确立了自己在证券报道方面的权威地位,拓展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新 闻界是永远不会寂寞的。“惟恐天下不乱” ,这是新闻记者的自嘲 ,也是社会对新闻工作的一种褒贬兼而有之的评价。新闻记者捕捉的新闻多 ,新闻界本身的新闻也多。因此 ,虽然是相对静态的新闻学专业期刊 ,但是我们时常感觉应接不暇 ,忙不迭地追踪新闻背后的新闻、新闻采写中蕴涵的哲理。翻开这一期《新闻记者》 ,请读读我们“抢”来的“新闻内幕”、“正方反方”、“网络新闻圈” ,你可能会在“津津有味”中悟出一些道道来。我国的新闻媒体一向是作为舆论机关、宣传工具 ,政治属性鲜明。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新闻媒体的经济属性…  相似文献   

9.
“钉子”精神,是雷锋同志提出的人生哲理,其主要含义归纳起来不外乎这样一句话: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新闻工作者也需要有这种“钉子”精神,因为这是新闻记者的职业所决定的。记者捕捉新闻要求钻进去,挖掘新闻题材要求深下去。在以经济报道为中心,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广宽天地的今天,在宣传报道工作中,如何体现记者的“钉子”精神呢?如何用这种精神投入深层次采访呢? “钉子”精神来自记者高度的事业心。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翻开了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新的一页。如何适应形势要求,深化广播电视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广播电视的改革,其首要的方面则是宣传改革。宣传改革的任务,就是要深入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进一步加强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也就是必须紧密结合本省本地的经济  相似文献   

11.
深化电视宣传改革 自觉服务经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已成为观众最多、影响最大的传播媒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电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服务并直接参与经济建设已成为电视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在底子薄、基础差、资金匮乏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一座一万平方米的彩电中心,注意发挥电视宣传的优势,自觉地为党的中心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观众的好评。我们的体会是:一、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主动参与中心工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电视宣传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以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方向,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如何正确地把握市场经济宣传中的舆论导向,却是新闻界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回顾前一段时间新闻报道,我们在宣传“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前提下,大力宣传了一批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成功地进行各项改革的样板,一批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展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典型;一批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而作出贡献的不同类型所有制企业或地区。这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宣传中继续坚持与发扬的。可与此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在这“先声夺人”的过程中,舆论宣传也曾产生过这样或那样的导向失误,需要认真加以总结,并注意消除。  相似文献   

13.
党的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新闻记者肩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发展的历史使命。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业务精通、作风扎实、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高素质记者队伍。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迅猛发展,记者置身于这一改革洪流中不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还要有纵览经济全局的战略眼先;不仅要有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采访作风,还要有熟练的采编技巧。本期推出一组“经济宣传”,希望对活跃在经济战线的记者们有点启示,同时也希望大家踊跃投稿,共同探讨新时期经济宣传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一经确立,就成了新闻报道的主旋律。经济体制的转轨,记者也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建立市场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人们转变观念。而要完成这一任务,首先是记者的思想观念要来一个根本转变。长期以来,我们的新闻报道是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记者的思想观念中,“左”的和旧的东西不少。以前我们搞经济报道都是以生产环节为中心,路子狭窄,内容单一,枯燥乏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虽然我们对经济报道作了一些改进,但从总体上讲,还是从领导角度、生产角度、工作角度报道得多,  相似文献   

16.
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宣传,是新闻工作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的最重要的内容。近年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宣传报道的实践中,我体会到,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市场,才能写好市场,报道好市场。 深入市场,才能认识市场,拓宽经济报道的领域。过去,我们的经济报道长期受计划经济宣传框框的束缚,报道面窄,题材雷同,内容单一。报道农业往往是“夏熟大丰收”、“秋熟夺高产”;报道工业常常是“首季开门红”、“六月双过半”、“年终产值、利润超去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经济报道的内涵不断扩大,也要求新闻工作者从老一套的经济报道模式中跳出来,深入市场,拓宽经济报道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新闻记者是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繁荣新闻事业的主力军,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是对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严重。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对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提出几点建议。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是在长期的记者工作实践中,对新闻记者行为的规范,是社会对记者行业的要求。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坚持真理、忠于事实,谦虚谨慎、  相似文献   

18.
经济宣传报道要清除“左”的影响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宣传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着力宣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经济宣传和政治、文化宣传一样,不仅要防右,而更要防“左”,可以说防“左”比防右更重要。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大发展。它必将推动人  相似文献   

19.
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宣传就一直是新闻宣传及新闻工作者大显身手的主战场,因而“深化经济宣传改革,提高经济宣传质量”必然成为新闻宣传的重要任务。要高质量地完成这一任务,不仅要摒弃旧的经济报道模式,改革经济报道的内容,改进经济报道的形式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大局。这样,才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登高而望远”,拓展经济宣传视野,形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势,给人以鼓舞、振奋和启迪,发挥经济宣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前瞻性的导向作用,并且创出…  相似文献   

20.
知识是记者创造力的发射源。面对今天五光十色的现实世界:改革开放大潮的涌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种新学科、新知识的涌现……新闻记者必须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使自己成为适应现代化新闻事业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