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英译汉中动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副词、名词与形容词的互相转译,以及名词译成副词、形容词译成动词、副词译成动词、介词译成动词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最近教授高中语文第三册文言文基础知识中实词的活用一部分时,发现学生对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活用记忆较困难,我用图示法帮其记忆,效果较佳,特介绍如下。图中表示:名词有四种活用情况,动词有三种活用情况,形容词有四种活用情况。其中名词、一般动词和形容词都有意动与使动用法;形容词可活用为名词和一般动词,而名词和一般动词不  相似文献   

3.
全国统编中学语文教材,几经修订,多次更易,对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情形概括为如下几种: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使动、为动用法等。其中,除了“名词作状语”一说之外,其它诸说都指明了词性的变换。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英译汉中动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副词、名词与形容词的互相转译.以及名词译成副词、形容词译成动词、副词译成动词、介词译成动词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的不同处着眼,对英译汉中,名词转译成动词、形容词或副词,形容词转译成动词、名词或副词,副词转译成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介词转译成动词、连词等的用法,作了较为详尽的剖析,以期对英语学习者翻译水平的提高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形容词的活用,一般是指形容词起动词和名词的语法作用。这种活用现象是有规律可寻的。形容词的活用,一般是指形容词起动词和名词的语法作用。这种活用现象是有规律可寻的.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用作名词  相似文献   

7.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这种语法现象在如今的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中有些已经不复存在了,而在开封方言中有些词类活用现象还依然存在,这可以说是开封方言对古代汉语语法的继承。开封方言中的词类活用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为动词,形容词用为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用为动词等。  相似文献   

8.
朱芸 《现代语文》2008,(5):102-104
本文运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对外汉语教材<博雅汉语>中级冲刺篇中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统计数据我们发现,其中部分动词和形容词具有名词用法.但是,在词典和教材生词表上并未将这些动词和形容词归入兼类词,也未标明其具有名词用法.本文试图通过描述这些动词、形容词的分布状态概括出其共性.  相似文献   

9.
诺苏彝语(彝语北部方言)中有一种语音、构词和语义都有别于一般双音节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的双音节长音合成动词、名词和形容词;而以往的诺苏彝语研究根本没有重视对这些双音节长音合成词的研究,本论文深入研究双音节长音合成动词、名词、形容词的语音、构词及其语义。  相似文献   

10.
在古汉语语法的教学和研究中,人们特别喜欢讲活用。当一个动词或形容词用在名词的地方,就说是动词或形容词活用成名词。相反,一个名词或形容词用在动词的地方,就说是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简虽简单,但在有些情况下,活用说似乎不能令人满意。如,《史记》中有“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的句子,句中的“坚”和“锐”是形容词,但由于分别用在动词“披”和“执”的后面,构成动宾关系,于是  相似文献   

11.
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其一定的含义,也有其不同的重叠形式。如AABB式的,一般是形容词,ABAB式的,一般是动词。不过,“一般”并非“绝对”。名词、动词、形容词也有特殊的重叠形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现代汉语里的63个常用范围副词与动词、名词、形容词、数量词的组合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考察,发现范围副词与动词组合能力较强,与形容词的组合能力较弱,与数量词、名词的组合能力处于中等水平.通过分布考察,发现范围副词不论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名词还是数量词,它们都充当状语,而不能充当其他句法成分.  相似文献   

13.
“动、形转名”即动词、形容词活用名词,是古代汉语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对处于主、宾语位置上的动词、形容词是否活用名词,不应持全盘肯定,全盘否定或持回避态度,应作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当动词、形容词处于主、宾语位置,它们的结构形式和显层关系意义相同时,其隐层关系意义则成为其是否活动为名词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4.
词性是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比较困难的知识点之一.尤其是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三类词,学生经常不能正确区分名词与动词、动词与形容词.现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办法区分它们.  相似文献   

15.
赵月华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4):54-57,66
古代汉语里存在着大量的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并且往往是其他类的实词活用为动词。从词性方面来看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数词用作动词。从用法方面来看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一般用法的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意动用法的动词。另外,古代汉语里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谈词类活用,应该注意这么几个问题:词语"本用"与活用的辨别,一般用法与特殊用法的辨别,特殊用法与特殊用法的辨别等。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一册教材语法知识词性辨析,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实词类);副词、介词、助词、连词、叹词、拟声词(虚词类)等12种词的分类,并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划出词的意义单位,辨别词的性质。名词、动词、形容词在实际当中运用最广,学生对动词和形容词往往掌握不好,容易混淆。怎样能准确区分动词和形容词呢?教学中发现动词和形容词有如下几点不同:  相似文献   

17.
英语词化使役动词由零位使役动词和缀合使役动词组成。零位使役动词包括原生使役动词。部分心理使役动词以及由不及物动词、名词、形容词和部分副词经同形转换而来的使役动词。缀合使役动词包括由名词、形容词和部分动词附加具有使役意义的词缀而形成的使役动词。英语词化使役结构可分为:词化使役动词接施事宾语和词化使役动词+形容词述语或状态被动结构。  相似文献   

18.
汉魏以后的汉语,新词数量增加很大,其中出现了通过比喻手段使古汉语中的两个单音节词组合成新的双音词,并被广泛运用。这些词主要是动词、名词和形容词。这类动词的结构特点是“名词语素+动词(名词)语素”;名词的结构特点是,结构中前后语素之间的语法关系一是定中关系,二是并列关系;形容词的结构特点是“名词语素+形容词语素”  相似文献   

19.
朱德熙先生说:"临时量词是借名词当量词用",但在语料中,还有借自动词、形容词的临时名量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语义与其作临时名量词都有一定关系,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单音节形式是它们作临时名量词的优选形式。  相似文献   

20.
通常情况下,形容词可作定语,或位于名词之前(前置)作表语,或置于系动词或起系动词作用的少数动词之后,如be,seem,look,get.然而,有些形容词只能做表语,有些形容词作定语时只能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后(后置),有些形容词做定语时放在名词之前或之后有着不同的含意.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容词并列使用时,其排列顺序有规律可循.在这里,我们只讨论形容词做定语的词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