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何我们成了世界上最熟悉的陌生人? 突然发现,我们之间已好久没说什么话了;突然发现,我们之间横着一座难以逾越的珠穆朗玛,是因为我们已高三了吗? 我不喜欢竞争,但我们面对的是最残酷的竞争,不成功,便失败。高考那座独木桥好像是通往天堂的唯一道路,而处在“地狱”中的我们都想成为幸运儿。于是背水一战,我们残喘在地底最深处;于是书山题海,我们各自奋战;于是日日夜夜,我们眉头深锁;于是我们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高三是一道分水岭是与学校各种活动隔绝的标志。一切都以高三为重,一切都以 高三为先,一切都与高三无关。高…  相似文献   

2.
过去,我们把教材叫作教科书,这名词显得很庄重,也很神秘。人们普遍认为:做老师只要认认真真把书教完了,他的教学任务就很出色地完成了;做学生的只要仔仔细细把书念完了,,他的学习目标就很圆满地实现了。于是,对书本的烂熟于心、倒背如流,便成了评价老师和学生的首要条件;于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便成了教坛流传甚广的经典之言。然而,叶圣陶老先生早  相似文献   

3.
在其他欧洲人的眼里,不列颠民族(尤其是英格兰人)最著名的特点是“矜持”。一个矜持的人不大与陌生人交谈,感情不外露,也很少激动。要了解生性矜持的人很困难,因为他从不告诉别人有关他自己的事,也许你和他共事几年却根本不知道他住在哪儿,有几个孩子,也不知道他对什么感兴趣。英国人往往就是这样。他们出门乘公共汽车时总想方设法找一个空座,乘火车时总想找一个没人的隔间。假使他们非得与陌生人同坐在一个隔间里,俩人或许好久都不会相互攀谈。即使相互交谈,也难得问“您多大了?”或“您叫什么?”这类有关个人的问题。平淡交…  相似文献   

4.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两会”小组讨论会上严肃地说:“我一直觉得代表们在发言时,‘唱赞歌’的多,真正反映情况的少。我观察了一下,领导不在时,我们的发言很踊跃,讲得很深刻;但是只要有领导在,我们相当多的时间都是在歌功颂德!”  相似文献   

5.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两会”小组讨论会上严肃地说:“我一直觉得代表们在发言时,‘唱赞歌’的多,真正反映情况的少。我观察了一下,领导不在时,我们的发言很踊跃,讲得很深刻;但是只要有领导在,我们相当多的时间都是在歌功颂德!”  相似文献   

6.
我们小班是由25个来自杭城及外地的学生组成的,这是一个新的“大家庭”。我们之中,有胖的,有瘦的,有高的,有矮的,我们的个性、爱好、特长、兴趣也都不尽相同,但我们都很融洽地相处,彼此互相尊重,使这个大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我们这个小班的同学都想使它变得更美丽,更出色。于是,在我们热火朝天的讨论中,有的提议在教室的角落设一个生物角,让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和一些可爱的小动物们,快乐地生活着;有的提议在教室的墙上办一个“英语沙龙”,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有的提议在教室两旁写两幅题字,以此激励大家努力学习,积极进…  相似文献   

7.
贾书凤 《河南教育》2004,(12):40-40
培养师生间的真诚互信关系是以认知为基础的。我们要改变以往那种只看学生成绩和外表的观念,牢固确立有教无类的信念。作为班主任,只有伞面了解学生,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学生,才能对学生产生爱。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班主任爱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必然会信任、拥护班主任。当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就应当恰到好处地关心学生。一般说来,学生遇到如下情况时,更需要班主任亲切、真诚的关怀:1.学生思想有疙瘩时;2.学生之间产生矜持时;3.学生遇到困难时;4.班级某种不良风气抬头时;  相似文献   

8.
在解一些稍难的数学问题时.一些学生往往很难下手,或者做几步就“卡壳”;有的解答过于繁琐;有的刚看到问题时觉得很顺眼,可上手后费尽力气又回到原地,于是着急,乃至“暴跳如雷”而始终不得其解.这些都是初中学生解题时出现的较普遍现象.这些现象是学生存在思维障碍的表现.下面谈谈学生存在的常见的四种思维障碍.  相似文献   

9.
绿叶如是说     
绿叶如是说文/鲍振义王淑茹过去我们认为,保育员工作越细越好,只有这样才是爱孩子。于是,桌子脏了,我们擦净;玩具落一地,我们收拾;孩子不会穿脱衣服,我们帮忙;孩子吃鸡蛋,我们剥皮……许多本该由孩子学着做的事都由我们包办、代替了。通过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  相似文献   

10.
在学校,老师会告诉我们植树造林是好事;在家里,爸爸妈妈会叮嘱我们砍树是坏事;在公园,园丁会宣传只有世界铺满绿才是美好的家园。于是,我们慢慢有了一个固有观念——植树造林可以永久地解决环境问题,让雾霾、尾气、黄沙都消失在叶片之间;同时,凡是砍树的行为就是破坏行为。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导读》2013,(12):39-39
我知道,冬天迟早要来,于是我们时刻准备着迎接它的到来;我知道,当冬天来临时,风会很强烈,但我们仍然做好用坚强的意志征服它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
猜想新世纪     
去年的这个时候,是我们,倾听无数的梦想,那时我们很激动;今年的这个时候,还是我们 ,继续倾听美丽的梦想,这时我们很幸福。于是,我们开始了我们的猜想,猜想那些给我们 激动,给我们幸福的人。 他们,这里不如说是你们,也许是一群满脸稚气的孩子,满脑子都是没有任何羁绊的幻想; 你们,也许是朝气蓬勃的青年,像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能把漫漫的天空染红;你们,也 许是年富力强的壮年,带着爽朗的笑声,传递自己的心愿,感染周围的人,也感染这个世界 ;你们,也许是阅历丰富的老者,用沉稳而缜密的思维,仔细分析这个世界,预测新的世纪 。我们还猜想,不论你们是谁,一定都是乐观积极的人,一定都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一 定都是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激情的人。因为只有这样,你们才会去猜想未来,你们才会把自己 的猜想讲出来。 因为,你们就是未来。 新世纪的教育是素质教育,是信息技术拓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张立群 《早期教育》2001,(14):37-37
女儿从小在外婆家长大,三周岁时,我们才把她接回南京上幼儿园。由于外公、外婆的百般庞爱,女儿养成了任性、娇气等许多坏习惯,特别是坐不住,很容易分心。于是,我们就从这一点入手,开始了对女儿的调教。  相似文献   

14.
方祝发 《班主任》2009,(9):38-38
那天傍晚,我与爱人散步时,偶然遇到我班学生小叶和他妈妈,于是我和他们坐下来聊天,聊的都是一些生活中很琐碎的事,并没有谈小叶的表现。小叶那天很乖,一直静静地听我们聊天。半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们彼此告别。  相似文献   

15.
黄健 《湖南教育》2006,(9):10-11
认识妻的人都说妻说话的声音很好听,娇声细气,温温柔柔;妻的学生都很喜欢她,说她的课生动有趣,洋溢着诗意美,说妻很有慈母般的亲和力。妻极喜欢苏轼的旷达,李白的豪放,更爱毛泽东的旷古豪情,但她最喜欢的是舒婷的那首《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相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于是,自打走进婚姻的殿堂,我的“木棉树”便不时地展露着她蓬勃的风姿。  相似文献   

16.
[案例]师:在哪些场合,我们要保持矜持?生1:在今天的升国旗仪式中,我们不能嘻嘻哈哈,要矜持一点。师:说得很好,升国旗是比较严肃的大事,在这种庄严的场合中,大家保持矜持的态度,是对国旗的尊重。生2:到别人家做客时,我们不能随便乱动主人家的东西,要保持矜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句老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是很准确的。父母给了我们骨肉肌肤,而老师给我们知识,给我们力量。我爱我的老师,我每印出一本书来都要寄给我的老师们,像当年交作业一样。我忘不了读小学时,司先生画墨菊相赠,于是,我画松,画虎,产生最初的创作欲。虽...  相似文献   

18.
小学时,班里有一个男生,成绩很不如人意。男生的哥哥高我们一届,却是数一数二的尖子生。于是,班主任经常以“你哥哥和你就是天和地”为开场白对该男生进行一顿批评,这句话伴了他整整三年.以致小学毕业后班里每一个同学都深刻地记住了这句话。  相似文献   

19.
★11月话题:知己和流言,叫我们如何面对我是一名初中女学生,却结交了一个男生“死党”,因为他人很爽快,不论快乐和忧愁我们都能彼此分享。但是最近班里针对我们生出了可怕的流言,这让我们很尴尬。于是我们都退缩了,但我们又都不想失去这样难得的知己。请问,我们该怎么办?———小涵截稿日期:2002年9月5日★12月话题:朋友要用成绩来衡量吗我是一个比较贪玩、热情的女孩。我有一大群朋友,都和我有很深的交情。但是由于我成绩不错,父母总是很反对我和朋友的交往,即使可以交朋友,他们常常自作主张让我选择成绩好的同学…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中学生是一个很感性化的群体,所以熟悉与陌生也往往是由心情而定的。快乐时,你会觉得周围每一个人都很细心,都是很好的朋友。失意时,你便觉得自己与别人总是格格不入,或许也会因一句无关紧要的话而受伤害,发出“原来他不了解我”之类的感慨。作为临近高考的我们,激烈的竞争,高考的压抑,让我们不自觉地染上了世俗的冷漠,于是便永远不会有人进入心灵的深处,进入那个狭小的空间,因为我们不自觉地对它进行了抵制。即便自己也不是时刻都了解自己的心,找一个与自己相知的人岂不是更难?五期“男孩女孩”《米歇尔》点评!(037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