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太阳的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地表增温;同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又能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减少地表热量的外散,使气温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尘,将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同时吸湿性的微尘又能作为凝结核,促使周围的水汽在其上面凝结,导致低云、雾增多,从而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使地面降温。这种现象被称“为阳伞效应”。地表因温室气体造成的“温室效应”和因大气尘埃造成的“阳伞效应”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全球气候变暖(发生“…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增多形成温室效应由于工厂、交通运输以及家庭等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学燃料 ,再加上滥伐森林 ,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年增多。二氧化碳能够透过太阳短波辐射 ,到达地表增加温度 ;同时它又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使气温升高 ,再以逆辐射形式射向地面 ,如同温室玻璃一样 ,起保温作用。温室效益的产生 ,使全球的气温逐渐升高 ,两极冰川部分融化 ,全球海平面升高 ,危及部分岛屿和大洲沿海低地的安全。大城市产生热岛效益。大城市中密集的人口和众多的工厂每天产生大量的热 ,使气温升高 ;同时 ,晚间工厂排出大量烟尘和二氧化碳 ,如同被…  相似文献   

3.
  项爱明 《地理教育》2020,(3):58-60
高中地理必修1“大气的温室效应和保温作用”是学习的重难点,如今公众关注的全球变暖,基本归因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导致温室效应和保温作用加剧。所谓的温室效应是指太阳短波辐射绝大部分能穿透大气层直接加热地面,而大气却能吸收几乎全部的地面长波辐射,并向地面发射长波辐射(称大气逆辐射),这种辐射具易进而不易失的效应,称温室效应,也称花房效应。大气中有此选择吸收能力的气体很多,如水汽、二氧化碳等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将热量储存于大气中,再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起到保温作用。然而,二氧化碳真的是温室气体吗?它是怎样产生温室效应的?产生的效应究竟有多强?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和思考,想通过实验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4.
内能的利用给人类文明带来进步的同时 ,也给人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据统计 ,全世界每年因使用各种燃料排入大气的有害物质达数亿吨之多 ,这些有害物质不但影响了动植物的正常生长 ,而且对人类身体的健康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甚至直接影响到全球的气候 ,形成“温室效应” ,使全球变暖 .所谓温室效应 ,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而地面增暖后放出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吸收 ,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 ,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除二氧化碳以外 ,对产生温室效应有重要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精讲精练】考点1.大气的保温作用【精讲】例1.读图,回答(1)~(3)题:(1)在图示各项内容中,由于的存在,使大气具有“温室效应”(保温效应)。(2)请阐述地质历史上大气“温室效应”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3)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指出降低“温室效应”的措施是和。【解题分析】大气的“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CO2等气体成分,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没有吸收作用,而对地面长波辐射有着较强的吸收作用,使得近地面的大气增温,并将吸收的大部分能量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回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生物呼吸…  相似文献   

6.
①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使全球的温室效应__,造成了水资源的紧缺。科学家指出,在今后的几十年内,供水量的变化对于灌溉农业的制约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素材观察 温室效应是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二氧化碳等气体就像温室中的玻璃顶棚一样(如图1所示),既能使太阳光顺畅地透射到大地,又能截留和吸收地表放散出的热量,导致大气温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8.
杨欣 《科技文萃》2005,(11):33-35
提到温室效应,大多把罪魁祸首归为二氧化碳.其实,造成温室效应的因素很多,二氧化碳固然是重要原因之一,但人们还忘掉了另一个来源,即活化氮及其氮化物,如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氮对人类生存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人类过度开发利用,使氮素在循环过程中加剧了全球三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水体富营养化和酸雨.  相似文献   

9.
1.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可以影响热量的辐射.在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并阻挡红外辐射的通过,就像温室的玻璃顶罩一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多,热外流越受阻,从而地球温度也就升得越高,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0.
孙斌 《中学生物学》2001,17(3):28-30
人类的活动对环境是深刻、巨大和多样的,其中对气候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四种:1温室效应 由于工厂、交通运输、家庭等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农业生产上频繁的耕作(使土壤中分解的分解作用加强);地球表面光合作用总量下降(森林等绿地面积减少和海洋被污染),从而使大气中的CO2浓度逐年增加。CO2透过太阳短波辐射,使其到达地面以增加地面温度;同时它又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上升,再以逆辐射形式射向地面。这种现象如同温房一样,故称“温室效应”。(当然温室效应的产生还有其它原因,如甲烷)  相似文献   

11.
模拟温室效应的一种演示实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居住环境一地球不断变暖,南、北极的冰川不断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人类对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所导致的地球变暖现象越来越重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有必要让同学们认识温室效应现象。为此我们设计一了个实验,其目的是使同学们对温室效应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下面简谈一下温室效应,并对我们设计的演示实验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碳是大气的正常组分,是一种常见气体,它直接存在于动植物生命的摄取和排出中,与人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让我们一起来真正认识二氧化碳。1.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碳循环的主要载体自然界中各物质通过循环达到平衡,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碳的循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它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进行的。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的标志性气体“温室效应”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在媒体的报道中可以说是谈之色变,其实“温室效应”自“古”就有,它是由于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物质吸收的热量多于散失的而造成的。它使地球…  相似文献   

13.
追寻碳迹     
《中学科技》2012,(10):10-11
今昔地球“天花板” 如果地球没有水和空气,它会是什么样?月亮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它光秃秃地暴露在宇宙中,昼夜温差极大,与地球形成鲜明的对比。地球大气所包含的温室气体——水蒸气、二氧化碳和甲烷,将地球反射的太阳辐射保留下来,使地表温度比没有温室气体的情况下平均高31摄氏度。这就是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14.
温室效应自然界大气中固有的 CO_2、水汽、O_3、CH_4、N_2O 等成分,以及人类活动释放的污染物质,主要有氟氯烃化合物(CFCs)及 CO_2、CH_4等气体,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但对于地面的长波辐射却能强烈吸收并转化为热能,再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因长波辐射而温度降低,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即大气的温室效应。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15.
初中科学教材中提到,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使全球的气候变暖,即可产生“温室效应”,教材中只简单说明了温室的保温原理,学生难以理解.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升高,笔者经过反复试验设计了以下对比实验,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6.
光合作用仪     
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因环境污染而增加,它使地球温度升高,产生温室效应,威胁人类的健康。我发明的光合  相似文献   

17.
星载微波辐射计计算植被光学厚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震  王磊 《鄂州大学学报》2006,13(3):3-7,19
大尺度的土壤水分变化监测对于建立全球的水循环模型意义重大,是实现气候变化预测和洪涝预警的基础。星载辐射计为实现大尺度土壤水分的监测提供了有效途径。由于地表植被对地表的上行微波辐射存在衰减作用,已有的反演算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地表植被信息辅助数据来计算地表植被层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就是植被光学厚度。该文基于地表微波辐射传输模型,分析微波极化差异指数(MPDI)与植被光学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6.9GHz通道MPDI与地表的植被覆盖度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该文建立了MPDI反演植被光学厚度的方法,并应用于土壤水分反演。实验中采用2004年AMSR/AMSR—E的亮温数据计算我国植被光学厚度并进行土壤水分反演,反演结果表明MPDI计算地表植被光学厚度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温室效应”中的二氧化碳例1(昆明)左图①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示意图,表明二氧化碳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及维持生态平衡十分重要,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应该采取措施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发展.请你提出能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高的两项措施.解答:从图文信息中可知,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一个因素是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故减少煤、石油、天然气作燃料或利用新能源是防止“温室效应”的一种有效措施;森林的减少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因素之一,因而禁止乱砍滥伐森林,大量植树造…  相似文献   

19.
文慧 《宁夏教育》2009,(1):40-40
地球的气候出奇的稳定,而且始终处于一个狭小的、适于居住的范围内将近40亿年。关键在于板块构造、二氧化碳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个循环始于火山向大气层喷发的二氧化碳,它有助于地球在温室效应的作用下保持温暖。这种融融暖意使海水通过蒸发形成云和雨。雨中含有溶解的二氧化碳,略呈酸性,所以它会与表层岩石发生化学反应,将含碳的矿物质溶解到水中。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学生想要真实感受温室效应现象的需求,以二氧化碳为研究对象,设计了3组模拟温室效应的科学探究实验,学生通过实验直观地认识到温室效应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