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十二种现象(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泛化体验感悟和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出现的两个概念,也是语文教师使用极多的两个词语。然而在什么前提下、在什么时候、怎样让学生感悟与体验,很多老师缺少细致的研究和设计,在实践操作上极易走向形式化与简单化。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自由读课文,刚粗粗地读了一遍,有些句子还没有读通顺,教师就组织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有的教师在学生读课文时,每段必问:“你读懂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成为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感悟与体验的主要手段。前者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读书理解,后者泛化了读书感悟与体验。我们认为语文学…  相似文献   

2.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坚持以读为主的策略 ,教给学生自读方法 ,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默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 ,形成语感 ,受到思想情感熏陶。以读代讲。 我教学《自己去吧》一课时 ,先引导学生自主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让学生反复读顺课文。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思路初步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进一步将学生的读引向发现、感悟的读文层次。这时 ,教师先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进行思考。先要求观察第一幅图 ,问 :“小鸭说了什么 ?”要求学生回顾课文 ,用文中的话以读代答 ,并启发学生注意句末的问号 ,想想小鸭子这句…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带来了许多崭新的教学理念,其中,“阅读教学须抛弃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训练,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已被广大教师接受和认同。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感悟”的误区,以致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质量。误区之一:读的时间不充分,急于让学生感悟。感悟,顾名思义是先感后悟,只有充分地感知对象,才能心有所悟。因此,要让学生感悟课文,首先应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自主阅读课文。然而,在课堂上却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学生初读课文仅几分钟,甚至有的还没有读完一遍课文,教师就匆匆打断他们的阅读,要求他们谈谈对课文的感…  相似文献   

4.
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言语的形象、意境、情感、道理、神韵,引导学生用口、用脑,更要用心去读、去体会、去感悟课文言语,让课文言语在学生的心里活起来。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的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1.设疑导入。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2.提出学习要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  相似文献   

6.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殊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以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  相似文献   

7.
教材版本: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六册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设计特色:自由地读,尽情地读,读有所思,读有所得。 教学流程:一、细读,感知文本1.读课文,识生字。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再用钢笔在生字栏里描红。(重点指导“凯”、“殖”、“染”、“胁”等)2.读课文,读通顺。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要争取读得通顺、流利。遇到自己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3.读课文,明文意。读了几遍课文,现…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本教案注重学生读的实践,它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品读、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另外,本教学设计围绕“亲情,爱”这个主题,通过扩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加深对“爱是奉献”的感悟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2.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回报他人对自己的爱。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本课以探究性阅读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对本文语言的理解、感悟、内化,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熏陶,获得启迪,从而提升其语文素养。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理解题意1.说一说:你脑中出现的蒙蒙细雨是怎样的。(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自己感受到的蒙蒙细雨的样子)2.找一找: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蒙蒙细雨的。(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蒙蒙细雨的两句话)3.指导朗读这两句话。(1)带上自己的体会自由朗读这两句话,想想:怎样读会更好。(2)交流朗读后的感受。二、再读课文,确立专题1.了解课文内容。(1)自由轻声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边读边想:课文写了…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 ,开展研究性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议、写等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培养自主探究精神 ,训练阅读速度 ,丰富语言积累 ,提升情感的价值。教学流程设计一一、情境导入 ,初读课文。1.创设情境。2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3.交流感受。4 .快速寻读。自由选择课文中最感人的语段。5 .检测初读效果。6 .小结过渡。二、研读交流 ,探究语言。1.自主选择研读。A.研读描写沃克医生神情变化的语句。(1)找 :文中表现神…  相似文献   

11.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殊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教师如果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把握和自身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以得到整合和深化.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学生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在自读感知阶段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教学如一盘棋,教师只有精心设计,用好每个“棋子”,才能使课堂这盘“棋”全面活跃起来。一、下好“朗读”棋,尊重学生独特感悟由于学生和作者常常不是处于同一时代、同一环境,知识基础、生活阅历、文化心理、世界观等不可能与作者完全相同。因此,对课文的理解,不应刻意追求准确地复制出作者的本意和再现作者的思想。教师应放飞学生心灵,允许他们对课文从不同角度去感受、去体验、去理解,允许有不同的感悟体会和结论。例如,教学《生命的壮歌》一文时,我们设计让学生自由诵读课文,选择自己最想读的一句话,自己来读一读,并汇报自己的感受。在课堂上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3.
唐昌芬 《新疆教育》2012,(16):239-239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大多数语文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分讲读、课内自读和课外自读(高中只分讲读和自读)三种类型,这套教材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由“教”到“不需要教”的过渡趋势,组成了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的三部曲,因此认识三类课文的地位和作用是处理好它们的关系,正确使用这套教材,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一些教师对三类课文处理不够恰当,特别对自读课文处理不当,有的教师用一个课时对一篇自读课文从结构、内容到写作特色作空洞乏味的讲解,实际上把自读课变成“简讲课”,并没有体现出自读;有的教师对课内自读课文,只在课堂上三言两语提些要求,就放任学生自己阅读,这是纯粹“自读”;有的教师对课外自读课文放任自流。第一种作法,是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地强调教  相似文献   

15.
《桃花心木》是台湾作者林清玄的一篇哲理散文 ,作者从种树人怎样给桃花心木浇水的事实和从与他交谈中获得启迪 ,感悟人才成长的规律。从生活小事入手 ,显现人生智慧 ,是林清玄作品的基本特点。教学时 ,应根据课文特点 ,引导学生感知事实 ,感悟道理 ,发表见解。(对课文特点的准确把握 ,是确定教学思路的重要依据)主要教学环节安排如下 :一、充分地读1 初读。扫清字词障碍 ,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 美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 ,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 ,或选择合作伙伴自由地朗读 ,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获得…  相似文献   

16.
犤设计理念犦倡导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的教学设计,针对教材特点,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读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内化。犤设计特色犦以如何读好课文中父亲赞颂白杨的一段话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显性目标,巧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依次感知白杨、感受白杨、感悟白杨,直至最后被白杨精神所感动,并在此过程中达成知识、情感、能力等多维目标,提高语文素养。犤教学过程及设计说明犦一、读中感知1.疏通全文。让学生带着下面两个问题自读课文:课文中一…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已是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体,也是时代的呼唤。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发挥其主体作用呢?一、创设读书情境,让学生在读中自悟“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读可以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读还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变琐碎的分析为导读,尽可能增加学生读书的机会,做到以读为本,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读、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要让学生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意境、读出品位、读出神韵,力求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品析语言,在读中积累、运用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有所感悟,并受到情感的陶冶。如《五彩池》一课,是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文字优美,语言流畅,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五彩池”这一人间奇迹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三次读:1.自由通读全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默读全文,划出生字生词,提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和问题。3.有选择地朗读文中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和段落,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再对典型语句进行对比读或欣赏读,反复指导学生读好停顿...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品德的提高,更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一、培养低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1.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低年级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首先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可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勾划出生字,自己多读几遍,然后再同桌对读,互相正音,最后由教师利用生字卡片通过抢读、轮读课文来进行检查。从而让学生初步学会自学生字字音、自己读通课文的方法,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2.提出要求,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学生对课文的阅读,不是盲目的,应该对每一次阅…  相似文献   

19.
在课堂教学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多了,思考的内容便呈现多元、便有了深度,课堂也因此变得生命跃动、精彩纷呈,充满生机和活力。然而,笔者在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中,看到了美丽中的些微瑕疵,也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泛化体验 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自由读课文,刚粗粗地读了一遍,有些句子还没有读通顺,教师就组织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有的教师在学生读课文时,每段必问:“你读懂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成为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感悟与体验的主要手段。前者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读书理解,后者泛化了读书感悟与体验。 笔者认为,语…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的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1.设疑导入。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2.提出学习要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