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5 毫秒
1.
美国化学会期刊网站建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美国化学会(ACS)的出版宗旨及其发展概况,并以美国化学会志(JACS)为例,对其期刊网站建设的基本信息,文献服务以及其他服务模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我国科技期刊网站建设的现状与特点,对我国科技期刊的网站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PeerJ作为一种网络出版的新模式,其内容包括终身免收论文发表费的作者会员制、鼓励公开责任编辑和同行评审专家姓名和评审内容、缩短发表周期、影响力提升策略、基于网络的文章层次的评价指标,以及论文预印服务等,总结这一出版新模式的成功经验,对于克服我国OA出版办刊模式存在的弊端,完善我国学术期刊OA出版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美国化学会及其期刊的编辑出版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朱晓文  夏文正 《编辑学报》2006,18(3):233-236
简要介绍美国化学会及其出版机构的宗旨、服务、发展规划,以及编辑出版规章制度.详细分析美国化学会出版期刊的情况.主要从创刊时间、办刊宗旨、刊期、SCI影响因子、期刊出版总页码等方面分析其各种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从期刊的单价、捆绑售价以及网络本售价对期刊进行价格方面的分析.以<美国化学会会志>为例,详细分析期刊稿件的来源情况、稿件的处理情况、编辑人员情况、审稿过程和编辑加工过程,以及编辑出版自动化等.  相似文献   

4.
提升网络学术期刊传播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升网络学术期刊的传播能力,提高网络学术期刊的发行质量,针对网络学术期刊的特点,围绕其发行与传播环境,并结合对2015年我国SCI收录期刊的实证分析,提出提升网络学术期刊传播能力的对策。网络学术期刊传播能力的提升,需要编辑树立互联网思维,需要建立健全多渠道的发行途径,重视标识符的使用以及重视挖掘语义出版等新出版模式。学术期刊的发展应顺应时代潮流,新元素和新出版模式的使用将成为网络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肖帅 《中国出版》2016,(3):29-31
诞生于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逐渐成为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的新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学术期刊人际化传播的新模式。借助移动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应及时洞察用户的体验与需求,充分发挥平台优势,适应新的传播语境,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探索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和网络化传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针对数字化视域下的学术期刊转型升级新趋势进行了探讨。我国学术期刊经历五个发展时期,实现了与国内数据库的合作,形成了日趋成熟的发展个体。另外,我国学术期刊的在线采编系统逐步完善,且开放存取功能不断增强,期刊内容服务具有即时性和多样性,优先数字出版模式在出版产业得以广泛应用,移动终端出版方式迎合了阅读新需求。  相似文献   

7.
付国乐  张志强  颜帅 《编辑学报》2018,30(1):105-108
中国学术期刊出版在遵守国内出版规定的同时,也要遵循国际出版规律.我们对第2届ISMTE亚太会议的报告和讨论进行整理、分析和综述,阐明国外学术期刊的运营实践——运用JATS&BITS、ORCID、Crossref等期刊服务技术,建设尽责的编辑团队,打造国际品牌期刊.通过此会议综述,对比国外品牌学术期刊发展,发现国内学术期刊自身存在的不足,为国内学术期刊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康军  赵文义 《出版广角》2013,(14):71-73
目前,我国学术期刊仍处于各自为政、管办一体、国际影响力有限、数字化出版水平较低的阶段,针对这些问题,我国的学术期刊必须进行改革。具体的改革思路为:公益性文化企业的定位有助于明确我国学术期刊未来的改革方向;做大做强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全面提升数字化出版水平是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通过改革构建我国学术期刊运营的新模式,需要利用市场和政府两只手促进学术期刊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网络学术期刊运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界定网络学术期刊的基础上,从国际化水平、稿件接收与评审、出版形式、读者服务、经费与版权问题、平行载体等方面探讨网络学术期刊的运作模式,指出其对构建新的学术交流体系和形成新的学术出版格局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静  余望 《中国编辑》2023,(8):78-84
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出版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体融合过程中学术期刊编辑的传统价值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但伴随而来的机遇也赋予学术期刊编辑新的价值。在出版能力单一化、同质化的趋势中,学术期刊编辑的传播意识、传播能力和服务能力无法有效适配新业态下学术出版需求,难以应对学术平台多元化和学术评价多样化带来的冲击。作为“学术把门人”和“学术伯乐”,学术期刊编辑在媒体融合的转型发展中应在立足学术的前提下,充分认识和利用融媒体技术优势,全面提升出版技能、转变出版理念和增强服务能力,重构学术期刊编辑的价值空间,最终能够引领学术传播并更好服务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全面普及,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新业态已成为出版业发展的新的战略制高点,期刊出版业面临严峻的挑战,高校学术期刊也不例外。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校学术期刊尤其是大学学报,在学术成果创新、服务学科建设、培养科研人才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并形成了中国高校期刊的特色和风格。与此同时,高校学术期刊也普遍存在着办刊理念滞后、单刊运行、集约化程度低,同质化,  相似文献   

12.
国内图书馆开放存取出版服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国内图书馆开展开放存取出版服务具体实践的基础上,归纳出图书馆在开放存取出版中承担馆藏建设者、出版者、支持和倡导者三种角色,认为国内图书馆开放存取出版具有图书馆参与角色多样、尚处于起步阶段、侧重学术期刊等特点,并建议提高图书馆对开放存取出版服务的认识、基于机构知识库提升图书馆出版服务、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等.  相似文献   

13.
缪立平 《出版参考》2006,(10X):13-13
日前,新闻出版总署“十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规划的重点项目和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的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的重要项目——《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简称《总库》)建成并通过新闻出版总署验收。这标志着中国学术期刊的权威性文献检索工具和网络出版平台基本建成。同时,也预示着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生产、在线出版传播、在线服务等网络出版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的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和数字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从传统经营模式面临的挑战、国际化出版、全媒体出版和数字化出版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学术期刊面临的挑战,同时探讨了新形势下学术期刊面临的机遇,认为随着基于"大数据"和信息化的社会化网络的建立,以内容为王的学术期刊在增值服务、数字出版以及集团化运作等方面皆存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周同 《图书馆学刊》2014,(12):127-131
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与信息可视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sati、netdraw、Cite SpaceⅢ,对我国以图书馆残疾人服务为研究主题的文献,从文献量、机构、期刊、重要文献和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国内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我国图书馆服务评价研究的现状,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检索平台,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论文时间分布、作者及其机构分布、期刊分布和主题分布4个方面对国内关于图书馆服务评价的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学术资源网络数据库公益出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提出并系统论证了学术资源网络数据库公益出版理念.学术资源网络数据库公益出版的主体是科研基金和出版基金,客体是科研项目成果和资助出版的学术期刊、学术专著.数据库定位为面向个人用户的基本公共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8.
正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作为学术科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展示科技创新成果、推进科研工作发展的双重职能,一直在科技文化、学术成果交流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中国知网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中国知网(CNKI)电子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国内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7707种,全文文献总量3200多万篇。这些数据表明,互联网延伸范围更广,数字网络化学术期刊日益普及,网络用户迅速增加,利用网络查阅数  相似文献   

19.
腾讯公司立足智能终端出品的具有即时通讯功能的微信平台,尤其是微信公众号服务,为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提供了良好平台,但在实际应用中版权保护风险却一直存在.立足微信平台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现状,本文总结了腾讯公司在数字版权保护中的成功经验及其不足,分析了数字版权保护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中的侵权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学术期刊编辑力是助力期刊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不同的出版环境对于编辑力的要求也不同。文章以“服务编辑事业的未来”为目标,探讨全球开放科学浪潮下的“后期刊时代”对于学术期刊编辑力的新要求,通过分析出版流程、出版模式、出版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变化,提出“后期刊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力还应侧重预判力、引领力、服务力和营销力的提升,以此促进我国期刊编辑出版理念的创新和期刊出版范式的革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