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活动受到新闻舆论的监督,是一个国家司法民主,公正的标志,但是,无论在哪个国家,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体系的良好运作之间总是存在着相当复杂的关系,总体来讲,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能起到促进的作用,介有时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之间也会发生冲突,随着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审判公开制度的大力推动以及新闻舆论监督的日趋活跃,舆论与司法之间的冲突趋于明显和频繁。  相似文献   

2.
新闻角度是指新闻事实的一个侧面,是从事物的某一侧面来揭示主题的突破口,也是记者透视新闻事实的一个立足点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在从事新闻工作中,由于记者和通讯员的眼力、阅历不同,即使是同一新闻,在不同的人眼里也会有不同的价值。不同的新闻角度会产生不同的新闻价值,收到不同的宣传效果。人们常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就是这个道理。最佳新闻角度是指最能反映事物本来面貌,最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最能唤起人们注意的主题表现形式。笔者认为,选择最佳新闻角度应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驻站记者也需要践行“三贴近”:深入实际,能开阔视野;深入生活,可置身于新闻“富矿”;深入群众,有利于抢占新闻的“制高点”。与群众交朋友,能“交”出新闻热点;听群众“倒苦水”,能“倒”出新闻焦点;请群众“出题目”,能“出”出新闻亮点。驻站记者只要坚持不懈地践行“三贴近”,准确地抓住新情况、新问题,手头就会握有写不尽的新闻热点、焦点和亮点,报道也就有了深度,有了厚度,有了分量。  相似文献   

4.
《新闻前哨》2004,(8):24-24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近日,《新闻工作2的关键词》一书已出版发行。该书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报纸出版工作法律法规选编》、《广播电视法规选编》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关于新闻工作的讲话中,撷取了220个关键词,采取编年体例汇集,并对每篇作出“核心提示”,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时效性和实用性。阳从侧介川汗引阳公加刀介从介刃介刃介的乍泊《新闻工作200关键词》出版  相似文献   

5.
向延桃 《新闻窗》2011,(2):19-19
“新闻策划”是一面双刃剑,策划得当.不但能充分调动媒体从业人员的能动性,还能充分挖掘新闻价值,扩大传播效果。策划不当就很有可能会产生外延扩大、记者越位等现象,一旦走向歧途即会违背公共利益、违背新闻道德、违背新闻规律、违背客观事实,完全背离新闻策划的本意。正因为新闻策划在新闻实践中时被异化、  相似文献   

6.
漫画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报纸工作者的重视。近几年来,广州羊城晚报常在一版刊登新闻漫画,已成为该报的一个明显特色。现在,广州日报发表漫画也不少,而且都依画的内容,分别刊载各版。其中新闻性强的,作为新闻评论形式登在一版和其他新闻版,其他漫画登在副刊和有关的版上。这样安排是合理的,能取得最佳效果。这里介  相似文献   

7.
短新闻浅议     
最近,李瑞环同志在全国首屠现场短新闻颁奖会上指出:“提倡现场短新闻,既是新闻工作者能不能发挥更大作用的问题,又是新闻改革的要求,也是培养新闻队伍的一项措施。这件事抓好了,报纸、刊物、电台、电视台读者、观众就会增加,影响就会扩大,我们的新闻工作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李瑞环同志把提倡短新闻提高到新闻改革的高度,提高到新闻工作能不能发挥更大作用的高度来认识,对我们有很大启发。实  相似文献   

8.
王轶群 《新闻传播》2010,(3):116-116
"新闻策划"成了一面双刃剑,策划得当,不但能充分调动媒体从业人员的能动性,还能充分挖掘新闻价值,扩大传播效果。但策划不当就很有可能会产生外延扩大、记者越位等现象,一旦走向歧途即会违背公共利益、违背新闻道德、违背新闻规律、违背客观事实,完全背离新闻策划的本意。正因为新闻策划在新闻实践中,经常被异化、滥化成新闻炒作,所以更加要实施新闻策划的过程中切实贯彻新闻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数字能够准确地反映事物质和量的发展变化,因而写新闻总不免要用一些数字,经济新闻更是如此。而数字的运用却往往使记者感到头疼:不用说明不了问题,用得多了又会使新闻枯燥乏味。 数字本身确实是比较枯燥的,呆板地把它们列举在新闻作品里,会使新闻逊色,甚至令读者生厌,但如果用得巧妙灵活,恰到好处,它也能使文章增色。有这样一条新闻标题:《(肩题)电影工作者头脑里要装着三个数:(主题)八亿农民、二亿青年、三亿少儿(副题)陈荒煤在故  相似文献   

10.
细节是新闻作品的神经,好的细节能使新闻更逼近“真实”的内核有的时候,我们读完一篇新闻作品,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记住的,不仅是主要的新闻事实本身.还附带着那些生动、鲜明的细节。细节和事实血肉相连,彼此不可分割,构成了那些历史名篇不朽的画面。好的新闻作品,尤其是西方的新闻作品常常很注意细节描写。新闻作品崇尚简洁,但为什么还要给细节描写留有一席之地呢?因为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这些事实首先必须是真实可信的.其次是有权威性的。第三,还应当是具有可读性的。这三点一常常离不开细节描写。生动、真实的细节描写,可…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实践中,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新闻敏感。 一名新闻从业人员新闻敏感的强弱,直接影响新闻采写的数量和质量。新闻敏感强,就能抓住让人眼睛一亮的东西,就能摸到“活鱼”,就能写出上乘的作品。从这个方面说,新闻敏感的强弱甚至会决定一位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命运。所以每个新闻从业人员,特别是年轻的记者、编辑必须增强新闻敏感,从而能够准确、快速地捕捉到新闻。  相似文献   

12.
正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从上世纪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发展、渐次规范的过程。新闻舆论监督已成为影响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但新闻舆论监督在运作过程中,既受政治、人文环境的制约,又受到法律、道德的约束,如若不慎,就会造成不良后果,甚至会引发新闻官司。要做好舆论监督工作,必须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把握好三个"度",才能达到既抨击丑恶和不良现象,又能促进工作推动发展"帮忙不添乱"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会议新闻是地市党报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践中,会议新闻往往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过多过滥。受“文山会海”影响,有时在第一版会出现四、五条会议消息。 二是冗长空洞。有些报道没有新闻价值,只是重复人们熟知的信息;有的则无中心、无重点,把会议新闻写成了会议记录。 三是报道形式千篇一律。 事实上,党委、政府召开的会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张在“读图时代”问世的新生报纸,三峡商报如何实施“两翼齐飞、图文并茂”的谋略?选择何种图片激活版面?用什么图片开发读者注意力?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实践告诉我们,要把新闻图片运用好,关键在于会不会“读图”。摄影记者会“读图”,就能抓拍到新闻含量大、冲击力强的图片;编辑、主编会“读图”,就能充分发现或挖掘新闻图片的含金量,在版面上为它安排一个最佳位置;社长、总编辑会“读图”,就能在整个报社营造一个高度重视和科学运用新闻图片的良好氛围。我们经过不断探索,在运用新闻图片上逐步深化了…  相似文献   

15.
对"全能记者"培养模式的探索根据已有探讨,我们总结全能记者需具有三方面能力:"用脑"—即有各种媒体思维模式集成的新闻聚合头脑;"用眼"——即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互动传播的"新闻眼";"用手"——即会写、能拍、擅互动,熟练进行电脑、手机制作发布等.  相似文献   

16.
新闻细节,是指新闻作品中那些能有效增强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表现力的“细枝末节”。精彩的新闻细节,虽然取材细微,但它注重抓住事物的特点,描绘细致、脉络清晰、形象生动,能在读者的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使一件新闻作品更具影响力和感染力。新闻细节在新闻作品中除了能起到“以小见大”的重要作用以外,还能起到深化主题、突出重点、增强新闻可读性和可信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可信性方面,新闻细节可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哪怕一丁点的细节问题,都会令读者对一篇新闻作品所描述的新闻事件的真实性产生怀疑,甚至会令整篇报道成为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17.
一个新闻记,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发现新闻?如何从一般性的新闻报道事实中挖掘出新闻深层的内涵?如何不仅能把握新闻事态的现在,更能预测事件的走向及发展趋势?这就需要记达到超乎寻常人所不具备的新闻敏感的“三重境界”,即新闻的发现力、新闻的挖掘力和新闻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18.
新闻每天都在发生,随时都能发现,随处都能捕捉.记者如果没有新闻敏感、没有主动抓新闻的意识,就会四顾茫然,眼中无物,也就会为无米下锅而苦恼.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新闻“贫矿区”的记者,我曾为“无米下锅”而苦恼过、焦虑过,也一直为改变这种现状而努力.我一直磨砺自己的新闻敏感,观察社会、发现线索、捕捉新闻,也确实抓到了许多独家新闻,尝到了其中的乐趣.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同样一件事,出自不同人的叙述,其效果会大相径庭。有的能将其讲得有声有色,有的却讲得平淡无奇,甚至不知所云。新闻写作也是这样,结构设置不同,表达效果也会有所不同。许多新闻作品之所以具有较强的表现力、感染力,与其结构的精心安排有着很大关系。新闻结构是指新闻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总体安排。它包含新闻素材之间的内在联系、联系过程中的过渡与照应,以及新闻素材的取舍和详略安排等。结构设置得好,就会增强新闻作品的表达效果;反之,就会削弱作品的表现力。因此,优化结构是增强新闻作品表现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新闻作…  相似文献   

20.
在我近三年的新闻采写实践中,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新闻写作实践的重要,即要多写。这样才能逐渐地掌握新闻采写理论。不然的话,就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我在开始搞报道时,特别注重新闻理论知识的学习,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大多花在看书上,《新闻采写知识》、《人物专访三十问》、《新闻知识讲座》等,凡是有关新闻方面的理论书,我看的确实不少,知识也学到了不少,对同行写的消息、通讯,也能指出其中的毛病。开始实践时,觉得自己采写的新闻,构思的完全符合要求,五个W也能想进去,但是,同行们看了却直摇头,找出一大堆毛病,都说我讲理论头头是道,可写的作品相差甚远,判若两人。打那以后,我就暂时把新闻理论书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