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管子·轻重》中的经济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管子》是先秦诸子中名著之一,它假托管仲之名,记述了管仲的思想及其施政主张。该书在战国时已广为流传,《韩非子·五蠹》说:“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但《管子》此书,并非出自管仲之手,乃管仲之后,经过多人编写增删修改整理而成。宋代叶适认为:“《管子》非一人之笔,亦非一时之作”(《叶适集》),此论极  相似文献   

2.
<正> 《管子》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综合巨帙,也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素有“论高文奇”之赞。《管子》是依托管仲之名而成书的。管仲(约公元前725年—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自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5年,管仲相齐达四十年。他任相期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改革和建树,并辅佐齐恒公“九合诸候,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因此说,管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经济家、军事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改革家。由于他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后人依托管仲之名而成《管子》之书,也就并非偶然。《管子》书中的多数篇章假借管仲的名义来分别论述作者们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哲学、社会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思想内容,还有部分篇章是以齐恒公与管仲一问一答的形式,记载了管仲(当然也可能有作者自己)的思想和治国业绩,全书自始至终都与管仲保持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傅玄对《管子》“轻重”篇作出的“鄙俗”二字的评判,揭示出“轻重”篇在《管子》一书中的地位和性质。以此为基础,从管仲思想与《管子》“三匡”、傅玄的思想倾向、“轻重”篇是对“三匡”的悖谬亦是对傅玄思想的背离三个方面,初步解析“鄙俗”二字所蕴含的意义指向。  相似文献   

4.
“管仲相桓公”作为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事件,在《周驯》《列子》《管子》不同文本中被加以改造,增添了该历史事件的思想性。因文本的思想旨趣各不相同,故不同的文本在叙述详略、叙述重点、叙述情节、人物设定等方面对“管仲相桓公”一事进行不同程度的改编。《周驯》侧重叙述桓公一人,旨在凸显桓公为君具备选择贤才的优良品质,这是由《周驯》的性质及其思想氛围所决定的。《列子》注重揭示管仲被重用的缘由为“命”“力”二者。而《庄子》以桓公杀兄的不义之举与管仲辅佐弑兄之君的张力,传达“守真”之旨。《管子》的《大匡》《小匡》则侧重叙述管仲之治国才能,旨在塑造管仲具备高超治国之才的形象。在历史叙事的视域中考察“管仲相桓公”在不同文本中的不同叙述方式,以期呈现历史叙事与思想史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根据《管子》一书撰写管仲的传记。主要是管仲的"轶事",首先述评了管仲与鲍叔牙终生的莫逆之交,管仲体认到"鲍叔知其贤";其次述评了齐桓公称霸,用了"管仲之谋也"。他概括为:一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加强道德建设;二是"以民为本","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又述评了管仲善于化祸为福,转败为胜的"轶事"。因此,他高度评价:"管仲世所谓贤臣。"  相似文献   

6.
《管子》     
中国古代典籍中,《管子》一书被人们称为“先秦史料的宝库”。相传,它是由春秋时代齐国的大政治家管仲所作。但据后人研究,这种说法靠不住。如《管子·立政》论及“寝兵”、“兼爱”及“全生”之说,这是墨子、杨朱等人的学说,这在管仲之后;《小称》中记载了齐桓公之死,《七臣七主》提到“吴王好剑,楚王好细腰”,《形势》提到“五伯”,这些事的发生在管子身后。所以,《管子》一书决非管仲所作。先秦的思想家著作往往出于门人、弟子编辑(如孔子的《论语》),并在其中附入本学派的著作,所以其中可能有些篇章出于作者身后,记载了作者所不及见的史事(如题为商鞅所作的《商君书》)。但《管子》的情况与它们又有所不同,书中各篇涉及了春秋战国许多学派的思想材料,宋学者叶适认为“《管子》非一人之笔,亦非一时之书,莫知谁所为”,这一论断为后学  相似文献   

7.
我在1981年写的《我国先秦时代租赋思想的探讨》一文(载《中国经济思想史论》一书)和以后写的《管子经济思想研究》一书中,都对管仲“相地而衰征”的改革措施有所论述,但论述分散,未能充分说明此改革措施的重大意义。今以专题方式,缕陈愚见,以就正于专家。 1 春秋时期,大政治家管仲(?——公元前645年)相齐桓公(?——公元前643年),实行重大政治经济改革,其中一项,是租赋制度的改革。此事载于《国语·齐语》及《管子·小匡篇》,除个别文字外,二书记载完全相同。作为史实来说,应该是可信的。《齐语》所载整段文字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国首次《管子》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15日至20日在古齐国都城临淄的所在地山东省淄博市召开。来自九省市研究《管子》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管仲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霸业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托名管仲著的《管子》是一部古代综合性的学术巨著。它有丰富的哲学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政治思想、法律思想、伦理思想、军事思想和自然科学思想。但是,《管子》历来号称难读,加上其他种种原因,学术界对它的  相似文献   

9.
《管子》一书阐述了管仲的政治、经济、哲学、军事、教育等思想,有关教育经济思想的论述,散见于各篇之中,虽无系统论述,但对后世的影响却颇为深远。一、对发展经济与伦理道德辩证关系的认识《管子》全书开首的《牧民篇》提出了“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经济  相似文献   

10.
《管子》是一部先秦诸子时代百科全书式巨著,其中可见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其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包括审授官、明赏罚、培育人才以及“说在爱施”等内容。《管子》先进治国理念以及管仲在齐国的治理漏洞,为当今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五、管子的生命思想 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管仲,曾相齐40年,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子》一书是其思想和言行的记录,  相似文献   

12.
《管晏列传》在《史记》七十列传中的位置安排及材料取舍,体现了管仲、晏婴在司马迁心中的典范意义,从中可见司马迁进步的义利观。管仲、晏婴不死君难,弃个人小义而逐国家百姓之大"利",以国富民强为己任,重视物质基础、造福百姓、强大国家的行为,义于名而利于实,是司马迁心中"义"与"利"相融合的理想境界,也是后人学习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管子》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综合性子书。该书学说庞杂,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学、法学、哲学、经济学、伦理学等诸多方面。也正是因为该书体系内容的庞杂,学界对其作者的争论至今仍未达成统一。所以,尽管当前《管子》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管子》研究相比其他古籍的研究仍然十分薄弱,特别是对《管子》具有独创性价值的哲学思想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因此,我们重点以《管子》为依据,从管仲所处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分析《管子》认识论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其认识论思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CNKI收录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数量变化动态表明:对《管子》思想的多学科研究呈明显升温趋势,且成果丰硕,但有关其法哲学思想的研究文献占比很低,与其重要性与丰富度不匹配。有关研究成果散见于相关专题文献中,以CSSCI收录的相关期刊论文和相关博士论文为样本文献进行梳理发现:《管子》法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上都已得到关注和揭示,且《管子》法哲学思维具有整体性、辩证性和实践理性等特征,把礼义等道德规范纳入法的范畴,包含着将丰富的民本思想制度化法律化的思考,将术、势统一于法,比韩非子阳光、温和等方面已形成基本共识;只在对《管子》法哲学思想的学派归属问题上存在不同观点。依据对样本文献的梳理,提出三个有待进一步推进的问题:《管子》法哲学思想的专题性系统研究,管仲与《管子》法哲学思想的分辨,与西方法哲学思想的比较。  相似文献   

15.
《管子》是战国中期出现的一部经济著作。《管子》一书的基本经济概念的奠基者是管仲。管仲死后,一些崇拜他的经济思想的有行政工作经验的学者,将他的言行用文字记载成书,大约到战国中期,全书完成。春秋以来社会经济所发生的剧烈变动,到战国中期更为波澜壮阔。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广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动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代表社会各阶层、各集团利益的知识分子,在这个时期都自由地抒发他们的主张,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富自由意识、学术最繁荣的“百家争鸣”时期。下面,让我们浏览一下先秦诸子的大概情况。 先看管子和管仲学派。管子即管仲,是春秋末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任齐国国相四十年,帮助齐桓公进行改革,对齐国称霸诸侯起了重要作用。现存《管子》一书,被认为是管仲学派的集体论著。管子主张以法治国,严于刑罚,  相似文献   

17.
《管子》是记录管仲及其学派思想和言论的著作,因年代久远,文献错漏较多,历来被学界认为难读。郭沫若《管子集校》综合整理了前人对《管子》的研究成果,同时加入自己的考证,其"沫若案"中的训诂严谨而详尽,从内容看可分为考证和校勘两大类。  相似文献   

18.
<正> 管仲是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周王朝急剧衰落、“礼崩乐坏”的时代,管仲为齐相达四十年之久。他为政“贵轻重、慎权衡”,“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对外实行“尊王攘弗”、联盟称霸,为齐国的强盛和春秋社会封建化的加速建立了赫赫显功。正如司马迁所云:“齐恒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史记·管晏列传》)。  相似文献   

19.
学者多言《史记》中的人民性思想是司马迁主观思想的体现,这与事实不符。《史记》中的人民性思想,主要源出于三个因素:一是司马迁从维护刘家统治的立场出发,总结陈胜吴广起义的教训,要统治者切莫苛暴,以免造成官逼民反失天下的教训;二是司马迁自身的经历使其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反暴政精神;三是司马迁为使《史记》“成一家之言”,由是以不与圣人同是非的标准来总结历史经验。正是这些因素使《史记》在客观上有了人民性思想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管仲学派的著作《管子》一书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管理思想,建构了完整的管仲学派管理哲学体系:趋利避害的人性观、利决定义的义利观、先物质后精神的需求观、兼听独断的决策观、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分民而治的组织观、明于分职的协调观、身治与法治统一的控制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