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可见教育与现实生活联系之重要。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作为基本理念,第一次被写进课程标准,它包涵三个基本要义: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到:"改变课程内容‘难、烦、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们进而认为没有生活味的课堂则是死的课堂。“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因此,我们要将教学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语文的经验与知识,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作文》2007,(3)
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同样,作文中没有生活作为素材,这样的作文是僵硬的、呆板的、空洞的。小学生习作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学生语  相似文献   

5.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数学作为学生的一门基础课,教学也需要生活化,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同时使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实施"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将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现象与物理学习结合起来,让生活中的物理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我们的物理课堂。一、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现象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相似文献   

7.
王雷 《师道》2002,(10):22-23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先生是先死,学生是学死!先死与学死所造成的国是死国,所造成的世界是死世界。——陶行知  相似文献   

8.
<正>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在生活中备课。为此我们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铁秀梅 《甘肃教育》2013,(20):79-79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因此.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不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由此看来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学生生活。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相似文献   

11.
祁自成 《甘肃教育》2011,(24):67-67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因此,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不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还是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由此看来.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生活。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还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由此看出,教育源于我们的生活,教育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一、生活教育的特点在幼儿教育中的体现生活教育要将教育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生活中寻找教育的内容,正如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教学要“面向丰富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学科,其教学也需要生活化,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  相似文献   

15.
科技的迅速发展,要求与之相对应的高科技人才.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麻木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必须不断变革.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先生是先死,  相似文献   

16.
彭佳 《生活教育》2008,(12):32-32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陶行知先生强调说.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能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们是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我们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教科书上的知识激活,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这样给课堂输入"生活"的活水,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享受精彩纷呈的生活数学,才能生成智慧,促进发展,提升数学的价值,并且使学生切切实实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李杨友 《广西教育》2014,(21):117-11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教育的"生活化"是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课堂教学改革应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倡导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也需要生活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更好地习得知识。教师应拉近学生的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距离,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信息技术的紧密联系,使信息技术课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科教学与社会生活接轨,在传授知识和训练能力过程中,教师要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和大力实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等学校校园活动和社团活动蓬勃地开展起来。这些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对于打造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堂具有重要的资源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教育人的德育课程,也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应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