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靠社会各界支持拓展再就业培训新路上海市家庭服务员电视培训的若干体会黄清云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以及“优化资产结构、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等改革措施的出台,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下岗女工的再就业更引起社会各界...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竞争机制。随着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 中国职协名誉会长袁宝华同志在听取中国职协工作汇报时指出:“目前看来,再就业是中国面临的大问题,中央领导同志指出企业应“减员增效,下岗分  相似文献   

3.
大量下岗女职工如何尽快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随着企业改革深化,科技进步和经济结构调...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把减员与增效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下岗分流的目的在于通过精简企业冗员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合理配置,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是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是一项积极的政策,是实现国有企业3年改革和脱困目标的关键。长期以来,困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冗员过多。不解决这个问题,国有企业就无法从困境中走出来。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方针,着力解决好…  相似文献   

5.
再就业培训———职教部门的新使命○攀钢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梁士海伍大勇特别策划职教部门必须在深化内部改革、优化运行机制、拓宽培训功能、提高培训质量、完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担当起再就业培训的新使命近几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已成...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郑重指出:“随着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的确,就世界范围而言,职工下岗不足为奇。但在我国,职工下岗却是绝大多数职工难以接受的,加上我国人口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社会保障体系等善后措施尚未健全等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使得下岗职工再就业  相似文献   

7.
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是党的十五大和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国有企业扭亏增盈,走向市场的重要措施,这不仅事关企业的发展,而且事关广大职工利益的再调整。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的报告中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提出:“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随着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难以避免。这会给一部分职工带来暂时的困难,”据统计,到1995年,城镇失业人数达到700万左右,城镇停产半停产企业涉及到的职工人数在600万左右,企业下岗职工约200万。(新华文摘1997.4P12)因此,对职工进行挫折教育,增强其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对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维护安定团结的  相似文献   

9.
牡丹江市总工会认真履行工会组织的维护职能,不断拓宽再就业的新渠道,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中介活动,积极在全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非公有制企业之间架设再就业的“金桥”。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工会累计培训下岗职工8200多人次,帮助3000多名下岗职工转岗就业,其中市总工会直接帮助160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为促进职工队伍和全市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深入调查,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推进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新途径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力度不断加大,下岗职工日益增多的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10.
再就业工程——中专大有作为王志国张素芳坚持持证上岗推进企业培训郁正华随着企业实施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再就业工程已成为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一件大事。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党和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关心和安...  相似文献   

11.
重视职业教育在再就业工程中的作用韩延明随着机构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事业职工面临着分流下岗,再就业工程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对下岗职工进行再培训,使他们掌握新的专业技能,早日实现再就业,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职业教育在再...  相似文献   

12.
据有关部门统计,到1996年底,全国下岗职工为892万人,其中女职工约占一半。目前已远远不止此数。职工下岗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解决失业下岗女工再就业问题,是实施整个再就业工程的一个重点。把再就业工程与“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联系在一起,这是十五大的精神,是推动企业改革的重要措施。本文根据一些粗略调查和各地信息,试就与下岗女工再就业有关的主客观方面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在实现“软着陆”后,通货膨胀率持续回落,经济增长仍然强劲,与此同时,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就业问题历来是劳动关系中首要的核心问题,关系着职工的生活与生存,关系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这一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随着企业改革深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长期积累在企业深层中的矛盾越发尖锐的暴露出来.职工失业,下岗已在为必然趋势,特别是中央提出减人增效,规范破产,鼓励兼并的政策,将有更多的剩余人员被推向市场,给再就业工作带来更沉重的压力:再就业培训工作作为“下岗分流,减人增效,实施再就业”将对劳动力结构调整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目前再就业培训已形成一种普遍的社会需求,许多教育机构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投入到再就业培训工作之中,为下岗择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这种突击性的培训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何将再就业培训工作纳入到继续教育的体系之中,使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中学有所教、用有所需.这将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相似文献   

14.
’98高考政治第34、35两道简答题,在坚持命题改革方向,突出能力考查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点:(一)时代性.第34、35两道简答题,都注意密切联系了当前的国内外重大时政,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第34题是依据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随着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改革正向深入发展。伴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职工的人员分流、下岗、转岗、减员增效成为不可避免。这些职工面临着再就业和重新上岗的问题。这个问题除了社会给创造良好的条件外,国有企业特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的深化,企业转机建制步伐的加快,职工下岗已成为当前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企业技术进步,调整经济结构,建立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导致部分职工下岗甚至失业已不可避免。工会如何做好下岗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实施下岗再就业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企业改革发展和社会安定团结的大事。我认为,工会要做好下岗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教育职工认识和理解下岗分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对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已经取得成果。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又发出了《关于在若干城市执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补充通知》强调“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人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的精神,实施再就业工程,大力抓好下岗职工的教育已成为职工教育的当务之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随着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党和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和安排好下岗职工的生活,搞好职业培训,拓宽就业门路,推进再就业工程。”当前,再就业工程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实施再就业工程的过程中,再就业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全面了解全国工会开展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职工再就业培训工作所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逐步加大了改革力度。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减员增效,下岗分流。这给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近两年的情况表明,安置难、就业难已形成恶性循环,少数职业技术学校已停办关门。要解决安置难、招生难,调整专业结构,改革办学模式固然重要。但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也同样不容忽视。据了解,大多数职校生在就业观念上仍存在如下误区:①择业理想化。希望能进工作清闲、条件舒适、工资高的单位。②受传统观念束缚严重。眼睛盯着…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这是世纪交替的时候,也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严峻挑战的时候,中央对企业提出“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的方针。去年底,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表示,今年国企改革要加大力度,仍然严重亏损的国企要坚决关闭。这意味着国家在企业破产问题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