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今年6月,王建民军事摄影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厅里,悬挂着反映我军面貌的各种题材照片一百一十六幅,其中绝大多数是对越自卫还击前线的战地新闻照片。这些作品吸引了首都新闻摄影工作者和广大观众。一位女摄影工作者面对这些照片泪流不止,她说:“我看到了真正的战地新闻照片,发现了新闻摄影的魅力所在。”在留言簿上,几位大学生写道:“拍好‘最可爱的人’的人,也是最可爱的人。”来自云南边防的战士们写道:“军功奖章也有你一枚。”  相似文献   

2.
欣赏新闻照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那些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新闻特写照片。比如1956年至1986年30年间,“荷赛”——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最佳新闻照片的29幅作品中,就有8幅是特写作品。这些作品以其特有的视觉表现力和震撼力打动了评委,赢得了观众。应当说,近几年,我国新闻摄影工作者在新闻摄影特写的表现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并拍出了不少好作品。如王文澜拍摄的《聂卫平》,以及他参加全国体育摄影十佳评选的人物特写作品;郭建设的《最后的护理》;王援朝的《奉献——全国劳模曾乐》等。这些作品不仅被多家报刊选用,而且在国内  相似文献   

3.
新闻照片,首先必须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内容重要、事件新鲜,感兴趣的人多,真实可靠.这是新闻照片最根本的要求.与此同时,新闻照片也必须拍得生动活泼,发挥图片这一形象艺术的特点,富于感染力,使人看后能很快地抓住人的注意力,并为其思想内容所感染.当然,取得这样的图片效果,要有熟练的摄影技巧和技术作为基础.我们过去的新闻照片,因为长时期受到思想束缚,框框比较多,拍的照片总觉得不够新鲜,不够生动活泼,真实感较差.总的讲,不能吸引人.有待于广大新闻摄影工作者今后作不断的努力.《凯旋归来》,纪录的是对越自卫还击战结束时各族人民欢迎凯旋归来英雄战士的热烈景象.在坦克上的战士和涌来的欢迎者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在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的分类和关系上,许多问题一直扯不清。在摄影实践中,也存在着按新闻摄影的标准去要求艺术摄影,或按艺术摄影的要求去对待新闻摄影的问题。一幅优秀的新闻照片是不是一幅艺术摄影作品?对于这个关系着两种摄影分类的核心问题,至今看法不一。我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新闻摄影的双重性认识不足或没有认识。新闻照片是具有双重性的。即:优秀的新闻照片,是既具有新闻性又具有艺术性的照片;是艺术性强的新闻照片。对优秀的新闻照片来说,它的新闻性是第一性的,艺术性是第二性的。  相似文献   

5.
河南日报社摄影记者王根乾拍摄的《喜相逢》,几年过去了,但仍然经常闪入眼底,浮于脑海。这就是一幅好的新闻照片的魅力。这幅作品,曾获河南省1985年新闻照片一等奖,同年获省新闻摄影展览二等奖。新闻照片和其他诸如艺术照片、广告照片一样,可以使用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手法。《喜相逢》属中景照片。中景照片比较难拍。它是以情节取胜的一种表现手法。王根乾同志在谈体会时曾经写道:“过去拍母女相逢,一般都是落泪,这张照片哭中有笑,笑中有甜,人物之间感情协调,画面真切活泼。”他说得对。拍摄中景照片主要是表现人与人的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北京日报在新闻摄影报道上有不少改观,摄影记者拍摄了一批新闻性强、有特色的新闻照片,一些摄影作品在北京市和全国获奖;编辑在新闻照片的版面安排上冲破了一些旧框框,用通栏大照片作头条。甚至在一版出画刊,在“全国报纸第一版运用新闻照片好版面评比”中获一等奖;第十一届亚运会报道,进一步打破常规,编报以新闻照片为中心,出版彩色照片专刊,给人面目一新之感,版面编辑获“全国亚运会优秀新闻作品”特别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北京日报编委会领导,特别是总编辑刘虎山重视新闻摄影工作,不断挖掘新闻摄影潜力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结束的’99年度人民摄影报新闻摄影评选,与以往中国新闻摄影界举办的各种评选有很大的不同。除了“高起点、高难度、高追求”成为本届评选的最大特点外,一些未见诸报端或主流新闻媒体没有刊发过的新闻照片的获奖也成为一道风景。 相对大多数新闻摄影评选要求“参评照片必须见过报”这一规定来说,此次未见报作品的参评是一种大胆而有益的突破,但优秀新闻照片未见报多少令人有些遗憾。因为这些作品并不是拍得不好,而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有些编辑不大懂新闻照片,缺乏图片意识,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摄影照片见报通常是两种情…  相似文献   

8.
新闻摄影是党的新闻工作的组成部分,它的任务同文字报道一样,是宣传党的政策,反映在四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气象。它不同于文字报道的地方是以相机为手段,通过可视形象来发挥它独有的作用。我们党的新闻摄影事业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发展起来的。老一代摄影工作者在艰苦的条件下出生入死,深入战地,深入群众,拍摄了不少反映时代进程的新闻照片。这些照片在当时起到了团结人  相似文献   

9.
摄影记者应该下功夫拍好新闻照片,这是毫无疑义的。然而,照片又脱离不开文字的作用。文字不仅可以补充照片画面形象之不足,而且可以为照片提供“画外音”,两者相得益彰。为什么必须重视新闻摄影的文字手段呢?一。新闻摄影固然有“一图胜千言”之长,却也有“天文不成图”之短。没有文字说明的新闻照片不可能成为新闻照片。“让照片说话”,是强调抓好新闻现场瞬间形象,拍出更好、信息量更大的照片来。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或轻视文字写作。二、同一幅新闻照片,好的文字说明为照片增辉,文字平平也会使照片失去进力。三、文字可以弥补照…  相似文献   

10.
"形象价值"优先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闻摄影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新闻价值"和"形象价值"历来被认为是新闻照片拍摄和评价的两大要素。长期以来,许多新闻摄影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都认为在这两大要素中,新闻价值是首位的,因为新闻摄影是属于新闻范畴而不是属于艺术范畴;读者看新闻照片主要是看新闻。我曾经也是持这样的观点。作为一名新闻摄影教育工作者在近几年教学实践中,我曾多次让同学们分别在任何报纸和指定报纸上选择自己最喜欢的10幅新闻照片,在多次交流中发现有两点共性:一是同学们选择照片的  相似文献   

11.
照片新闻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它以摄影手段记录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实,它通过新闻形象向读者传播新闻信息和内容。西方新闻界有句名言,叫做“一图胜千言”。我国报界也流传着一句话叫做“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可见,新闻图片相对于报纸来说是何等重要。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在他的作品《父与子》中说: “一张照片表现出来的东西,如果用书本来说,可能需要一百页的篇幅。”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穆青在《论新闻摄影》一文中也指出: “新闻照片能使读者了解到新闻内容,又能享受视觉上的美。”因此,新闻照片比文字报道简洁、生动。  相似文献   

12.
怎么定义突发事件摄影呢?以笔者拙见,突发事件摄影是指摄影记者在事前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运用抢抓的手段对于突如其来的新闻事件中的新闻形象进行现场摄影纪实。其新闻形象有强烈的现场感,对读者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突发新闻事件出精品是一个规律。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的平面新闻媒体上,能对读者形成强大视觉冲击力的新闻照片,非优秀的突发事件摄影作品莫属。“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每年只从全世界的优秀新闻照片中评出一幅“年度最佳奖”。而几十年来,“年度最佳奖”中80%为优秀的突发事件照片。中国新闻奖中,突发事件摄影也占据着极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1981年,中国新闻摄影界首次提出评价新闻照片的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的“五求”标准后,广大新闻摄影工作者在新闻摄影实践中,认识到只有重视情感表现,才能真正在作品中做到“五求”,才能称得上优秀作品。换句话说,情感表现,乃新闻摄影之本。《烛光照亮回家的路》就是一幅以情感表现取胜的佳作。  相似文献   

14.
改进新闻摄影宣传,一是提高认识,一是提高质量。先讲提高认识,新闻摄影确实有文字报道所起不到的独特的作用。好的新闻照片、直观、形象,意思一目了然,读者一看就懂,给人印象深刻。所以新闻宣传要重视新闻摄影,应该是一种起码的、基本的意识。把新闻摄影作为报纸宣传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来看待,这不仅总编辑应该明确,也是全体办报人员所应有的共识。要提高新闻摄影作品的质量。总的来说,要承认我国新闻摄影的水平还不高,使人喜爱、给人启迪、引入思考的新闻照片还不多,一般化的照片多,质量高的照片少。怎样才能称得上是好的新闻照片呢?我个人认为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导向正确,照片所反映  相似文献   

15.
徐斌 《新闻实践》2006,(3):F0003-F0003
今年2月10日,第49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路透社摄影记者芬巴尔·奥赖利拍摄的《尼日尔紧急供给中心的母亲与孩子》(见附图一),在122个国家和地区作者的8万多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成为本届“摄影奥斯卡”的最大赢家。“荷赛”评委会主席詹姆斯·科尔顿在点评这张照片时说, “这张照片包含了一切:  相似文献   

16.
今年新年、春节期间,报刊上陆续刊登了许多发自柬埔寨抗越前线的新闻照片,一幅幅真实场景生动地反映了柬埔寨军民抗越救国的艰苦斗争,报道了民柬三方力量团结战斗的事实,揭露了越南侵略者在柬埔寨犯下的罪行。这些冒着生命危险在战火中拍摄的照片引起了国内外读者的注意;同时,人们也注意到照片下面那个熟悉的名字:新华社记者陶俊峰。  相似文献   

17.
新闻摄影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读者评价一幅新闻照片的好坏,是根据它的新闻价值和它包含的信息量多少而定,照片为读者提供的信息量越多越能扣动读者,体育摄影也不例外。有人曾说;体育照片拍得再好也不是新闻作品,充其量是把照片拍得很美,是一幅欣赏作品。而笔者通过几年拍摄体育照片的实践得出一个结论:体育摄影不是没有新闻、而是大有新闻可作。体育摄影记者完全可以在拍摄时将更多的新闻含量凝固在照片上。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摄影记者对比赛中的新闻人物、明星队员及场内、场外、赛前、赛后所发生的新闻事件给予关注,及时用相…  相似文献   

18.
一、突发新闻在新闻摄影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外新闻照片给人们脑子里打下烙印,使人过目不忘的是哪类照片呢?是突发事件新闻照片。1988年《世界新闻摄影展览》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引起轰动,观众挤倒了展板,最吸引人的是那些突发事件新闻照片。如《浅沼遇刺》、《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在我国的新闻摄影史上也产生过一大批优秀的突发事件新闻照片。如《日军轰炸上海南站》、《洪水  相似文献   

19.
作为报社新闻版的编辑,我每天都在等待着那种看一眼就被抓住的新闻照片。如果在摄影部送来的稿件中能找到一幅这样的作品,我便觉得对整个版面的筹划有了一半的信心;如果一天里能有两三幅比较令人满意的作品,我就真有点喜出望外了。 在我的案头上积压的照片有几十幅之多,都是失败之作。“矮子里拔将军”,已发表的一些照片也仍然是见了报的“矮子”。面对这些以反映企业活动、职工生活为主要题材的经济新闻照片,我想到了这  相似文献   

20.
一幅完美的新闻摄影作品,不仅要求它的内容充实,而且要求构图的形式也能达到完美的统一。照片的构图形式越优美,就越感人,起到的传递内容效果就越好。所以,新闻摄影作品要求思想内容深刻,意境深邃,并要画面简洁,主体突出,最忌浮浅、庸俗. “此处无声胜有声”是对一幅好摄影作品的概括。一幅构图形式完美的新闻摄影作品应含不尽之意于画外,使人觉得有无穷的画外之音不绝于耳,有无尽的画外之情萦绕脑际。匈牙利著名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拍摄的《西班牙战士》、《阵亡的一瞬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