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民族地区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因而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是民族地区发展的现实需求。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具有多元民族文化背景的民族院校进行跨文化学习和生活,文化适应能力成为其信息素养构建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借助文化适应理论,依据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问卷调查和个体深度访谈的数据分析结果,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构建中的态度倾向、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归因分析。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建构与其文化适应意识、能力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前的信息素养文化资本较弱,入学后普遍对信息素养重要性的认识呈现积极态度;民族院校开设的信息技术等公共必修基础课程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升信息素养提供了重要帮助,校园网络、在线网络课程、同伴间的互相学习也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跨文化适应和信息素养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民族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环境亟待完善。最后,本研究基于文化适应的学习环境,提出提升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路径:(1)在意识观念上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意识教育;(2)在技术知识上不断完善民族院校的信息素养教学改革;(3)在组织管理上加强民族院校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广西是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同时处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前沿阵地,多元文化激荡尤为突出,加强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教育意义重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培育“广西精神”是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民族文化教育,坚持社会实践锻炼,创新民族文化教育载体是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教育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校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大学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对大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是民族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本文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丰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教育手段和构建传统文化校园五个个方面探讨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1.当代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关注程度不够 历史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尤为重要,但在现实中民族传统文化却往往被大学生忽视。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源泉。本文从政治、文化和经济的角度分析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民族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是高等教育教育的重要组成,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我国高校多年来一直积极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有效途径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实效。但一些问题的出现,也直接影响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本文从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理性分析,并从课程建设、师资结构、实践育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对高校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1.当代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关注程度不够历史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尤为重要,但在现实中民族传统文化却往往被大学生忽视。究其原因不外乎三方面:其一,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有些学校更加注重升学率,而弱化了对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教育自觉、民族文化教育政策落实、制度保障、课程建设、教学、师资队伍、民族文化教育研究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与不足,应采取明确民族文化教育的定位,创新民族教育制度,加强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综合利用民族文化教育的途径,坚持民族语言教学,加强民族文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等教育对策以促进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9.
朱安文 《教育评论》2012,(1):108-1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河北少数民族聚居区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教育模式仍以汉族为准,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传统正逐渐淡化。本文就此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应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突出和加强民族文化教育,保障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人才的极其重要的工作。民族高校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特殊性,更显出其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表现在群体和个体上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教育,对做好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群体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