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漱溟的文化民族主义内涵丰富、意蕴深厚。他不仅对传统文化充满信心,以复兴传统文化为己任,对西方先进文化也有极大的包容性,并致力于乡村教育以改造国民性。在对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的体认中,梁漱溟衍生出对民族国家和文化前途的强烈的忧世情怀。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民族主义成为解构梁漱溟思想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2.
从梁漱溟的文化哲学到他的乡村建设的教育思想,以及邹平乡村建设实践,贯穿了梁漱溟的农村教育观。“改造旧文化,创造新文化”是梁漱溟赋予乡村教育的文化使命,乡学村学是实现这一使命的具体机关。平民教育、社会教育和乡村建设是一回事。只有平民得到教育,乡村得到建设,中国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的开创者,又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社会活动家.他从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形成了独到的中西文化观,并深刻剖析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和现状,试图为救国救民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4.
以当代著名新儒家梁漱溟文化哲学与人生实践中对儒佛定位的矛盾,揭示了梁漱溟人生哲学中佛儒互融,以佛证儒的特点,阐明梁漱溟出入佛儒、“出而不出”、“不出而出”的人生哲学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5.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乡农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梁漱溟教育哲学思想中的“创造新文化、救活旧农村”教育作用论,“培养新民众,建设新农村”教育目的论,“乡村社会学校化,伦理道德世俗化”教育方法论,“承袭传统文化,复兴道德社会”德育论等入手,尝试找出梁漱溟教育文化哲学思想的内核以及能启迪今天教育事业的成分。  相似文献   

6.
社会形态与文化模式有其同步性,但也有其相对独立性。因此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模式,有时会超前于社会形态,而有时又滞后于社会形态。世界上的文化模式千差万别,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本文根据著名文化人梁漱溟先生的观点,把世界文化模式分为中东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三种模式,并对每一种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比较,突出它们各自的显著特点,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家梁漱溟的教育本体论思想是与其哲学本体观相一致的,强调对受教育者生命的关注.教育的目的在于成全生命、教养生命,情意教育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教学实践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并强调亲密师生关系的构建;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沟通教育与生活的距离.梁漱溟生命教育本体论与当今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紧密相连,对现代教育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试图以乡村教育为起点来解决社会问题,其乡村教育思想独特之处在于:乡村教育的工作重心是文化再造;注重精神陶炼,进行人生行谊教育;"政教合一"的乡村教育;以社会为本位的乡村教育系统.它不仅对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当前新农村的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后殖民主义关注"他者"的身份问题,旨在打破西方对东方的文化霸权。从"他者"身份的角度解读《圣经》"亚伯兰下埃及",分析希伯来女性撒莱和埃及奴隶的被殖民者身份,可以解构圣经的传统权威阐释,突出被殖民女性的双重掩盖身份,展现埃及奴隶作为"他者"的边缘化身份,从而消解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霸权,推动各民族文化平等自由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制度文化与非制度文化、共同体与现代社会等方面分析了广义文化观。从梁漱溟文化中性论和梁启超的民族劣根性、美国传教士的有色眼镜与中国知识精英的文化批判诸方面评价了狭义文化观。从中国文化生态基本面貌、三种文化形态的局限性、多元文化的价值迷失、弘扬主导文化,培育文化合力诸方面探索了价值观的文化困惑与超越。  相似文献   

11.
J.M.库切是当代世界文学中一位有着混杂文化身份的移民作家,他关注所有处于弱势地位的"他者",并创作出了一系列内蕴丰富的文学作品,塑造了"受难者"群像,他们不仅是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民众生存状态的写照,也是当下全人类的生存境遇。本文对这些"受难者"的生存困境进行归纳分析,并通过分析我们能够看到作家的人道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2.
文化认同是人们之间或个人与群体之间对同一文化达成的共识。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是文化认同的依据。方言这种文化符号,作为一条纽带或桥梁连接并通向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唤起人们"我"的文化认同感,区别于"他"的文化认同感,并在"我"与"他"的文化碰撞中寻找或选择属于自己的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贾平凹惯用"文化"的视角来审视人生.他笔下的女性可以看作两种文化的代码.以<浮躁>中的小水为代表的"传统"女性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废都>中唐宛儿为代表的女性则体现了他对现代文明的思考和批判.从贾平凹笔下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出他创作的文化心态及作家对重塑国民性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标志着国家形象的各种民族文化在发展中不断的相互撞击,相互融合,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这种浪潮中举步维艰,发展遇到了"瓶颈"。通过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现状分析,从文化认同和文化选择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进行分析,认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应该走"见贤思齐、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形成具有时代性的、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5.
家国同源,家国一体,"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在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多年悠久历史中,家风、家规已经自然沉淀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中国人来说,有家就有家风,有家就有规矩。从王朝世家文字化的、有严格明确要求的家规、家训,到普通百姓家中通过自身言传身教,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不尽相同,所以家风、家规所蕴含的含义都各不相同。"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处事风格、思想观念都与他成长的环境和接触的事物息息相关,传递出的就是他背后的家庭的道德取向和价值观念。本文通过对几千年来我国家风文化的形成、发展、影响和新的含义的分析,来探究家风与我们的关系和对我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他者"的建构从来都不是自在的、客观化的,而是自我价值和自我欲望的投射.分析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及其续记中"他者"的建构:地理他者、种族他者和文化他者的建构,以揭示小说中的殖民主义思想和殖民扩张的欲望.  相似文献   

17.
"友善"的内涵表现为与人和睦,善待他人、恭谦礼让,互相帮扶、共同努力,携手奋进。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大学生本身对寝室文化建设现状评价不高,寝室人际关系呈现为淡漠、松散、和谐友好、关系恶劣四种类型,寝室学习气氛淡薄。本文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寝室文化活动与宣传、校园文化建设三个层面来实现"友善"型寝室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追溯了"和实力"的文化渊源,并以此说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称霸世界的基因;并对文化走出去进行了再次解读,就"文化"及"走出去"的定义进行了阐述;还通过分析"和实力"的深刻内涵与文化走出去之间的联系,证明"和实力"可助力文化走出去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蜀道地区地理范围、文化背景、保护现状等问题的分析,尝试对本区域文化发展的优势和具体方略做了简单的思考。其中,对于蜀道地区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施文化"走出去"和蜀道地区文化"申遗"的思考与现实结合紧密,不乏一些亮点。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父亲"作为传统、权威、生命和文化本原的象征,始终是文学无法回避的主题。先锋派作家余华,通过"无父""渎父"和"弑父"的方式,颠覆了"父亲"这一传统、权威、生命和文化本源的代表,也使他的小说叙事具有了后现代性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