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超 《报刊之友》2011,(12):112-113
面对新科技的迅猛发展,编辑的工作范畴日益增多,而编辑人员的责任意识却逐渐淡漠,很多编辑对稿件把关不严,敷衍了事,导致低劣书刊充斥市场,文化垃圾不断产生。众所周知,编辑工作的基本职能是对文化产品进行评价、选择、优化、推荐,使之能够高质量地传播,在这个编辑流程中,“三审制”可以说是一个评价编辑人员责任观念的手段。“三审制”在编辑出版部门已实施近六十年了,它在把关文稿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的“三审制”落实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在社科期刊的学术把关中执行不力、责权不明等现象非常严重。需要增强编辑人员责任意识,落实“三审制”在社科期刊学术把关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颁布后,图书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图书的质量到底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编辑工作的含量,体现于编辑“三审制”的质量。新闻出版总署前些年颁发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对编辑工作“三审制”做出了具体的规定,特别对初审、复审和终审三个环节分别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制度层面来说,这些规定体现了图书编辑工作的规律,具有可操作性。但由于多种原因,在一些出版社,编辑工作制度规定和编辑工作实际操作“两张皮”的现象还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编辑“三审制”疏于管理等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图书编辑工…  相似文献   

3.
逆言三题     
简化原则在审稿过程中的运用书稿三审制,不知它自何时兴立,我想,它大约与以往“左”的思潮统治下的神经脆弱的编辑出版业是不无干系的。为保政治上的稳妥无虞,于是层层把关,处处设防。在政治清明、讲求效率的今天,三审制的弊病似乎愈来愈碍眼了。编辑们私下议论,很有必要将三审制改二审制。好处之一是,环节得以简化,可加快发稿速度;好处之二是:审稿力量集约化后,有利于撷取精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多数科技出版社坚持实行“三级审稿制度”(简称“三审制”)。即责任编辑一审(亦称初审)、编辑室主任或委托资深编辑二审(亦称复审)、正副总编辑或委托资深编审三审(亦称终审)。实践证明,“三审制”是保证书稿质量的重要制度,是提高图书质量的重要环节。要切实做好“三审”工作,把差错消灭在成书之前。我在编辑工作中体会到,一审是“三审制”的基础,二审则是“三审制”的关键。下面,就谈谈二审工作。一、二审的作用二审处于一审和三审的中间环节,对于保证书稿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①二审者一般由编辑室主任和资深编辑…  相似文献   

5.
对于我国出版社实行的图书三级审稿制度,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非议。有人认为这项制度已不能继续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些同志虽然是从实践中提出问题的,但正如衣服做的不合适,不能否定人需要穿衣一样,当前“三审制”存在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否定编辑工作需要“三审制”。相反,这恰恰证明“三审制”必须进一步加以完善。关口是否多了有人单纯把“三审制”看作三级把关,  相似文献   

6.
50年代“三审制”在我国出版部门实行以来,到目前已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三审制”的目的在于集中群体智慧,提高图书质量。事实证明,“三审制”在对编辑工作的严格控制管理以及保证图书质量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按照“三审制”的规定,每一步每一级都各有分工...  相似文献   

7.
“三审制”的误识及辨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践中,人们对“三审制”的执行有着不同的态度。比较常见的错误做法是将编辑审读与编辑加工混淆起来.书稿审读的“三审制”在执行时就变形为所谓发稿的“三审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出版界关于出版社现行三审制的议论颇多,成为改革出版社编辑管理体制的热门话题之一。笔者根据近年工作的经验,提出如下看法。一、现行三审制的利弊在议论改革现行三审制的文章中,以湖南教育出版社欧阳维诚、刘华清所写的《论出版社“三审制”的改革》(载《编辑之友》1988年3期)和康秉礼所写的《关于科技编辑体制改革的认识和设想》  相似文献   

9.
编辑加工是编辑工作中的重要的环节,也是编辑的一项基本功。出版社实行严格的三审制,对每一书稿都进行认真审核,层层把关,各负其责,使书稿的编辑加工质量有了保证。责任编辑在图书出版流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要按出版要求对政治性和科学性问题做深入的检查,对所发现的错误和不妥之处加以修  相似文献   

10.
“三审制”的回顾与审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一次与外商洽谈合作项目时,外商对我们的成本核算中要支付二审与三审的审稿费用表示大为不解。他提出.既然书稿已经由书稿编辑进行编辑加工,为什么还要有第二和第三个人来做这项工作?如果需要第二和第三个人来检查才能保证书稿质量的话,说明这样的编辑加工人员是不合格的,不合格的人员出版社为什么要聘他呢?……由于国情不同.编辑工作的模式不同,因此他的一连串问题使我们难以回答。但是引起我思考的是:这些国家没有三审制,图书的质量从整体上却好于我们(除去文字特点等原因),我们有三审制,图书的质量近几年却成了一个困扰人们的问题,在图书出版引入市场机制后,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审稿制度,才能确保图书的质量?这些都逼迫我们去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三审制”是国家为保证出版物质量而制定的出版法规,即对书稿的政治性、学术性、知识性、艺术性等整体质量作出基本评价、确定是否采用,所实行的由责任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社长(总编)终审这样一种编辑程序。多年来“三审制”为保证图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加强和保证图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规范性制度。然而,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三审制”却受到了冲击,在一些出版社,“三审制”形同虚设,流于形式,造成了图书质量的滑坡。这就是所谓的“三审制”虚化现象。“三审制”有三大属性。一是管理性,表现为编辑…  相似文献   

12.
编辑是“杂家”,是“无名英雄”,编辑工作是“为他人做嫁衣”。这能否概括地表述编辑的本质呢?能否集中地反映编辑工作的特征呢? 本文不想论是议否,而试图对编辑创造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探讨编辑的本质特征,着意推动编辑工作理论和编辑学的研究。一、出版创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人们感觉到的  相似文献   

13.
谈谈三审制中的复审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审制”是国家颁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明确规定的 ,出版单位必须执行的审稿制度。所谓三审制 ,是由责任编辑对已经确定采用的书稿进行初审和编辑加工 ,然后由编辑室主任复审 ,最后送交总编辑终审签发的编辑程序。但是 ,在当前出版部门转型改制过程中 ,不少出版者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滋长了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 ,致使三审制时常流于形式 ,导致图书质量事故不断出现。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出版界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笔者长期担任编辑室主任工作 ,在此想谈谈三审制中复审工作的经验教训与心得体会。   一、复审责任者的地位及资…  相似文献   

14.
三审制亟需改进与完善——出版管理改革之我见■李凤玲当前实行的三审制,即“一切采用的书稿实行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和社长批准的审稿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出版工作实践,证明了它对于贯彻党的出版方针,保证图书质量,起了积极的作用,是一个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5.
墨愚 《编辑之友》1998,(5):10-11
对书稿实行“三审制”,在我国已坚持了40多年。无论不同时期各出版社执行得怎样,“三审制”保证图书质量的作用功不可没,这便是要坚持“三审制”的原因。由于人们对“三审制”认识的差异和操作上暴露的问题一又使图书内容和编校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读者作者怨声载道,社会舆论抨击之声不绝于耳,这就是必须完善“三审制”的理由。论述编辑初审、加工的文章车载斗量,而从编辑角度审视。终审”的文章寥若晨星。笔者不揣浅陋一仅就“终审”问题直抒己见,求教同行。  相似文献   

16.
“三审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个时期,报刊上发表了不少论述“三审制”的文章。这些文章大多是言之凿凿,闻之殷殷,给人以很多启迪的。“三审制”之所以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之一,不仅是由于它是提高书刊质量,实现出版工作阶段性转移的重要环节,而且也由于目前在对“三审制”的认识上以及实践上,都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想结合“三审制”执行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真审还是假审 据我所知,认为稿件来了便可以发表,不需要审稿把关的人是极少的;认为“三审制”作为一项保证书刊质量的重要制度已经过时了的意见也不占上风。但是,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三审制”在一些单位并没有真正落实,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一些书刊的发稿单尽管“关卡”重重、栏目齐全,但大多是空着的。在那上面,既看不到二审、三审的审稿痕迹,也看不出一审在审稿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又提出哪些需要二审、三审重点把关的问题。一审、二审和三审在同一天签字的,也绝非个别。一本书稿,少则几万字,多则几十万字,如果粗略地翻上一遍,少说也要二三天时间,怎么可能一天内完成三审呢?即便是二审、三审只抽看一部分,也难得如此之神速。基于这样一些事实,我提出了“是真审还是假审”的问题。这  相似文献   

17.
学术性科技期刊编辑初审的关键性原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献[1]规定,学术性科技期刊(其他科技期刊也基本类似)采用稿件必须经编辑初审(内审)、专家(或编委)复审(外审)和正副主编决审(终审),即所谓“三审制”定稿。“三审制”是编辑工作流程中重要的审稿程序,3个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而,在审稿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孙超 《今传媒》2011,(12):112-113
面对新科技的迅猛发展,编辑的工作范畴日益增多,而编辑人员的责任意识却逐渐淡漠,很多编辑对稿件把关不严,敷衍了事,导致低劣书刊充斥市场,文化垃圾不断产生。众所周知,编辑工作的基本职能是对文化产品进行评价、选择、优化、推荐,使之能够高质量地传播,在这个编辑流程中,"三审制"可以说是一个评价编辑人员责任观念的手段。"三审制"在编辑出版部门已实施近六十年了,它在把关文稿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的"三审制"落实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在社科期刊的学术把关中执行不力、责权不明等现象非常严重。需要增强编辑人员责任意识,落实"三审制"在社科期刊学术把关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坚持三审制龚建勋我们历来都强调坚持三审制。三审制对保证图书质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不待言。但是,认真贯彻三审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不仅涉及编辑的工作责任心问题,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编辑出版的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一种矛盾的情况,对...  相似文献   

20.
书稿的“三审制”,是出版社编辑人员熟知的项制度.从50年代新闻出版总署规定关于“一切采用的书稿应实行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和社长批准的编审制”以来,一直为出版界所重视,并坚持至今,实践证明,出版社严格执行书稿三审制,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