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子比我高了。一天,我看他打蔫,就习惯地摸摸他的头。他猛地一偏脑袋,表示不喜欢被爱抚。但我已在这一瞬的触摸中,知道他在发烧。“你病了。”我说。“噢,这感觉就是病了?我还以为我是睡觉少了呢。妈妈,我该吃点什么药?”他问。孩子一向很少患病,居然连得病的滋味都忘了。我刚到家里专储药品的柜里找体温表,突然怔住。因为我当过许多年的医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自己在家就治了,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生病。”我说。“生病还得学吗?我这不是已经病了吗?”他大吃一惊。“我的意思是你必须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我说…  相似文献   

2.
教你生病     
儿子比我高了。一天,我看他打蔫,就习惯地摸摸他的头。他猛地一偏脑袋,表示不喜欢被爱抚。但我已在这一瞬的触摸中,知道他在发烧。“你病了。”我说。“噢,这感觉就是病了。我还以为我是睡觉少了呢。妈妈,我该吃点什么药?”他问。孩子一向很少患病,居然连得病的滋...  相似文献   

3.
一天,王寿荣突然来到我面前说:“游老师!我肚子痛,向你请假。”我热情地安慰他:“你那里不舒服?回去休息休息吧!好了就来上课。”谁知到第三天,王寿荣还没来。我以为他一定病了,心里挂念他,决定到他家去看一下。我一见他母亲,就问:“主寿荣病得怎样,好些了吧!”他母亲很惊奇地说:“什么?这几天他天天上学,不会有病。他向先生扯谎的吗?待他问来一定好好打他一顿。”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几天王寿荣逃学了,他骗了我。  相似文献   

4.
“惹事大王”张巍川病了。我感到意外。这孩子身体壮得很,一冬天都没穿过大棉衣。今天他值日,早上我还看到他提着桶在洒水,中午我到教室走了一圈,看到他又起身自觉地去倒了垃圾。唉,这孩子——生着病,却没叫苦。  相似文献   

5.
晨曦的尿频病已治愈了,怎么这两天又开始“尿频”了呢?刚才他明明与我拉着手和小朋友一起进厕所的,怎么不到五分钟,他又要上厕所?是旧病复发呢,还是一个人跑出去玩了?一位小朋友告诉我说:“晨曦刚去撒了一大泡尿!”这是怎么回事? 今天上厕所时,我就特别注意晨曦。发现他并没有撒尿,只是在里面打了个转儿就飞快地跑了出来,规规矩矩地站在我面前。我问他:“你怎么没撒尿就跑出来了?”他看着我不言语。我严厉地说:“去!撒尿去。”他噘着嘴转过身走了,对我的“命令”他明显地“不乐意”。  相似文献   

6.
“他有病,我有病,你有病,大家都有病,是我们每个人那颗受伤的心病了,还是这整个时代病了?”  相似文献   

7.
那份信任     
“阿伟已经两天没来上课了.也不知他母亲的病好些了没有……”我正在办公室里遐思着,突然.班长跑了进来:“老师,刚才我看见阿伟去网吧了……”“什么?”我心里一惊.“难道他也……”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前天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红日西坠了,我还领着一群红领巾在浇菜。忽然,有个同学说:“秦淮阴脸涨得通红,老师你看看!”我走到素淮阴身边,他的头皮好烫手!我知道这孩子发高烧了。一了解,原来这孩子是带病来劳动的。我问他:“为什么不坦率地说出自已有病呢?”这时,有个儿童不服气地轻声说:“你  相似文献   

9.
酸果     
高考发榜后的第三天,有位学生家长来找我。这是个头发半白的庄稼人,我认出他是我班荣春同学的父亲。我把他让进屋里,问:“有事么?”“刘老师,你去看看荣春他……”“他出什么事了?”我紧张起来。“接到成绩通知书,他哭了一天。昨天又来求我:‘爸,让我再读一年吧!’我说:‘你疯了,考了三年还不死心!家里又是一个钱没有!’他听我这么说,晚饭没吃就上了床。今天病在床上了,嘴里不断地喊着老师你哩!”荣春是一个尊师守纪、勤奋好学的学生。这几天,我正为他再次落榜心里难受。我决定去看望安慰  相似文献   

10.
古人说 :“哀莫大于心死。”共产党员侯凤章的那双拐杖从反面给这句名言加了一个完美的注脚。那天下班后 ,我们走在了一起 ,他上楼 ,我随后。他蹒跚地迈着步子说 :“正常人上楼梯像走平路一样 ,而我……”这是他以为挡了我的路 ,在歉意地自语。我说 :“别急 ,你能到现在这个程度是很大的进步。”“是啊———”这一声悠长的喟叹 ,包含着多少艰难和辛酸啊。三年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迫使他撑上了双拐 ,那苦涩的拐杖声震撼了我 ,我写了《双拐撑起的身影》 ,但我相信 :他的意志一定会战胜病魔 ,战胜一切。不信 ,走着瞧!今天 ,这个愿望终于变…  相似文献   

11.
“我家那只十一岁的老母鸡病了,全家心疼。昨天我抱它到兽医站打了一针,才见好转。”这干巴巴的几句话,是我的一个学生用了两节作文课的时间才写出来的。他愁苦地说:“实在没得可写。”果真没可写吗?我向他提出了这么个问题:“既然这只老母鸡已经十一岁高龄了,一定早就不下蛋了。不下蛋的母鸡,为什么还舍不得杀,舍不得卖,有了病还请医就诊呢?”这一问使他思路大开:十年动乱中,他父母被打成牛鬼蛇神,下放农村劳改,停发工资,他家只可靠养鸡过活。他妹妹落生三个月就没奶吃,是鸡蛋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年龄小 ,缺乏意志力。有的学生由于学习吃力等诸多原因 ,产生厌学情绪 ,不愿来校上课 ,便装病逃学。王炎就是我班常泡“病假”的一位同学。听说曾经有一次“感冒”竟在家呆了20天。我接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后 ,决心帮助他克服这一缺点。那次 ,王炎同学又请“病假”了 ,但我从他家长那里知道他根本没有病。第二天 ,王炎来上课 ,看他走路无精打采的样子 ,还真有点像“大病初愈”呢 !当时我真想揭穿他的老底儿 ,严厉地批评他几句 ,但我理智地忍住了。我知道这位特殊学生经过长期“磨炼” ,已经习惯于老师的批评了 ,说不定连对付老师的词都…  相似文献   

13.
过了就过了     
李碧莹 《新读写》2008,(3):22-23
“简单,你有病呀。”“我是有病。” “你发疯。” “你怎么才知道?” “神经。” “答对了。” 我已经没有力气再和他说话了,我说,“简单,我很累。”  相似文献   

14.
等了一整天     
我们还睡在床上的时候,他走进屋来关上窗户,我就看出他像是病了。他浑身哆嗦,脸色煞白,走起路来慢吞吞,似乎动一动都痛。“怎么啦,沙茨?”“我头痛。”“你最好回到床上去。”“不,没事儿。”“你回床上去。等我穿好衣服就来看你。”可是等我下楼来,他已经穿好衣服,坐在火炉边,一看就是个病得不轻,可怜巴巴的九岁男孩。我把手搁在他脑门上,就知道他在发烧。“你上楼去睡觉吧,”我说,“你病了。”“我没事儿。”他说。医生来了,他给孩子量了量体温。在楼下,医生留下三种药,是三种不同颜色的药丸,还吩咐了服用方法。一种是退热的,另一种是泻药…  相似文献   

15.
我班的汪伟杰十分好动,每天一进园门就横冲直闯,“冲啊杀啊”地闹个不休。每到上课总是满头大汗,上气不接下气,听课无精打彩,东瞧瞧,西望望,老师讲的啥,他一问三不知。课间,很多小朋友向我告他的状。我决心想办法教好他。开始,我在课堂上留神观察他,每当他注意力稍集中时,我就给予表扬。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收效不大。后来,我看到这孩子脸色苍白,身体越来越消瘦,就把他叫到身边,细心盘问有什么病,为什么脸色这样难看。孩子对我说:“妈说我有病,过一段时间要到医院开刀。”于是我又从家长那里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原来这孩子患了疝气病,医生说等天气凉后才能动手术。这使我想起了孩子的病跟他的整天剧烈运动有关,如果能节制他的运动量,也许对他的身体大有好处。此后,每到下课,我就让他玩他特别喜欢的玩具、引导他看有趣的低幼读物,如《小朋友》、《看  相似文献   

16.
沙皇和衬衫     
有个沙皇病了,他说:“谁能治好我的病,我就把一半国家分给他。” 所有的贤明之士都来了,研究怎样治好沙皇的病。谁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只有一个聪明人说,他能治好沙皇的病。他说:“如果能找到一个幸福的人,把他身上的衬衫脱下来给沙皇穿上,沙皇的病就能好。”  相似文献   

17.
责任     
下午,区角活动开始了。我分配完各个区角的活动任务后,小朋友们都悄悄地各就各位了。“小医院”活动区的三名“大夫”和两名“病人”也都活动开了。可是没过一会儿,“小医院”便只剩下两名“大夫”。那两个“病人”看完了“病”,就加入了“娃娃家”和“建筑区”,有一名“大夫”趁我不注意,也跑到“娃娃家”里凑热闹去了。我走到“脱岗”的小“大夫”王一鸣面前,问他:“王大夫,你来给谁看病呀?”“我们医院没有病人去呀!”王一鸣抬头看着我,噘着小嘴不满地说。看着他那委屈的神情,我想,这正是教育的好机会,就拉着他的手回到“…  相似文献   

18.
侄儿晶晶人很聪明,可就是“懒”。都七岁的人了,穿衣、脱袜子、收拾玩具,都还依赖大人,自然也就谈不上为他人服务了。假期里,我嫂嫂把他送来和我一起生活,这触发了我想治治侄儿“懒”病的念头。第二天一早醒来,晶晶就吵着让我帮他起床,我推托道:“姑姑正在看一本很重要的书,你自己起来吧!”我连看也不看他一眼。侧耳细听,  相似文献   

19.
我的祖上姓王。在我不足周岁时,父亲离家出走参加革命。不久,家乡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为了亲人的安全,他改姓“金”,把名字也改了。所以,我也可以这么说,从我父亲这一辈开始,就改姓“金”了。我从上小学到初中,—直是随祖上姓“王”,取名“金波”。后来,我见到父亲,很想问问他,他改姓“金”,是不是受到我这个“金”字的启发。但我终于没有问。我读到初三,因为一场病而休学。痊愈后转到另一所中学,父亲在为我写推荐信时,不知为什么,把我作为姓的“王”字给省略了,这么一省略,我很自然地就随了他,也姓了“金”。当时,我没更正。我认为这样也好,…  相似文献   

20.
上坟     
永远忘不了1972年的清明节。 那年清明节前夕,我为给病故一年的前妻上坟发了愁。新婚妻子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一天晚上,她问我:“两个孩子咋都不给他们的娘穿孝呢?”我说:“不给他娘穿孝、上坟,这是孩子他娘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