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正>书屋中的那点星火,如同一片精神圣地,于无形之中打动我,激励我。“黑夜固漫长,黎明终会到来”,那是红岩,那是信仰的力量。所以何为红岩?带着思考,我翻开了这本书。起初,我想,红岩是沉着敏锐,意志坚定,视死如归的许云峰。在沙坪书店,他立刻察觉到郑克昌的可疑,当机立断撤销联络站,转移人员。待甫志高叛变后,他又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沉着冷静,顾全大局,不顾个人安危,掩护革命同志,自己却因此被捕入狱……每每读到这段,我总会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2.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许云峰、华子良、江姐……这些《红岩》里的热血儿女,用他们的生命垒砌起一座座精神丰碑,让人高山仰止。【作家简介】《红岩》的作者罗广斌和杨益言都是四川人,早年参加革命,后因叛徒告密,于1948年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囚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解放前夕二人成功越狱。建国后,为了对青年们进行革命传统  相似文献   

3.
拿到选票后,我的手不由抖起来了。因为我早就有一个心愿:在有朝一日的“评书”活动中,我要把自己最爱看的一本书——《红岩》评上去。《红岩》,我亲密的伙伴,在关键时刻,是你,挽救了我这颗—度失去光彩的心。  相似文献   

4.
代表作品《红岩》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一曲《红梅赞》,传唱半个多世纪。这首歌曲背后的《红岩》一书更是创下了出版史上的传奇。数据显示,至2000年,《红岩》已有2版59次印刷,总发行量突破一千万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行量最大的小说。1961年底,由罗广斌、杨益言根据他们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这两口革命者的活棺材中的亲身经历共同创作的《红岩》问世,人们不约而同地将《红岩》看做共产主义的教科书。40多年来,其昂扬的英雄主义、革命的乐观主义、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  相似文献   

5.
《红岩》是我认为在当时那一大批红色书籍中人物刻画最为成功,艺术水准最高的一部小说。一本书,能把一两个主要人物刻画成功就很不易,而《红岩》中一组群像能刻画得如此栩栩如生,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6.
晓 :百义先生 ,您好 !您既是一位作家 ,又是一位优秀的出版家 ,我想请您从这双重身份出发 ,为我们的中学生朋友谈谈写作与读书的关系。首先我想问的是 ,是哪一本书使你产生创作冲动的 ?能详细介绍一下那本书吗 ?你是什么时候读的 ?周 :具体是某一本书现在说不清。我想 ,一个人走上写作道路也不可能完全是受一本书的影响。小学阶段 ,我读了《烈火金刚》、《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平原枪声》、《破晓记》等书。其中《破晓记》这本书写的就是我们那一地区的革命斗争故事 ,这使我感到新奇 ,也使我对作家的神秘感多少被打破了一些。当然…  相似文献   

7.
《今日教育》2011,(7):67-67
《红岩》是我认为在当时那一大批红色书籍中人物刻画最为成功,艺术水准最高的一部小说。一本书,能把一两个主要人物刻画成功就很不易,而《红岩》中一组群像能刻画得如此栩栩如生,难能可贵!许云峰、江姐、成岗、双枪老太婆、华子良等,  相似文献   

8.
怀着好奇又崇敬的心情,我读完了《红岩》这本书,它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让我感悟到了现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红岩》讲述了地下共产党和国民党展开激烈斗争,许多烈士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换来重庆解放的故事。里面记录了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9.
新发表的毛主席词《念奴娇·鸟儿问答》,是一篇声讨苏修叛徒集团的战斗檄文,也是一曲马克思主义的雄伟战歌。毛主席在这首词里,以蔑视革命叛徒的无产阶级气概,通过“鲲鹏”和“雀儿”的形象,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同修正主义的根本对立,刻画了现代修正主义的丑恶嘴脸,无情地鞭挞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逆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10.
《红岩》堪称是我生命里的第一本大书。从小学时阅读少年版的《红岩》到现在,我已经不知道翻读过它多少次了。《红岩》的故事早让我心旌激荡。我去学校图书室借《红岩》,居然没有,真让我寝食难  相似文献   

11.
前几天一位"80后"送我一本书,书名叫《永远的红色经典》,是她就读研究生期间在老师指导下编著的。此书对《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铁道游击队》《山乡巨变》《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  相似文献   

12.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名叫《大河百川》的书,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大河百川》这本书里,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正>午后的阳光如金子般在洁白的书桌上跳跃,我怀着一种敬畏而激动的心情,渐渐地融入《红岩》的故事情节中。读完后,革命先烈们坚如磐石的精神,仿佛一颗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这是由罗广斌、杨益言两位作家历经十年之久合著的作品。它是一部超越时代的中国军事文学巨著,更是一首谱写生命、吟咏革命的赞歌。本书主要讲述1948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网消息,许云峰、江姐、双枪老太婆……这些英雄形象在小说《红岩》里栩栩如生。12月20日,《红岩》作者之一罗广斌的遗孀、小说原型后代、"11·27大屠杀"脱险志士等在重庆共同追忆"红岩"背后的故事,重温红色记忆。  相似文献   

15.
品读庄子     
阅读庄子不仅仅是阅读《庄子》这本书,更是阅读庄子这个人。《庄子》这本书和庄子这个人在不同阅读语境里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而品读庄子便是从《庄子》这本书里和庄子这个人当中分化出的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16.
近日,笔者在北京图书大厦看到了一本名为《中学生不必读》的书,其书目中开列的42本书包括:《射雕英雄传》、《挪威的森林》、《手机》等。据说这本书目前的销售情况还不错,但它的出现还是引起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极大争议。有中学生表示:“我原以为书里的内容不适宜中学生阅读,但是一打开书,却发现了不少国内外有影响的作品,比如《第一次的亲密接触》、《麦田里的守望者》。”也有学生对“不必读”中所选的作品赞赏有加。据北京图书大厦营业员介绍,这本书每天都能卖出很多本,在同类书籍里卖得算是不错的。购买者多数是中学生,一小部分是家…  相似文献   

17.
悠悠五十载,《红岩》彪炳共和国史册;漫漫人生路,《红岩》照耀一代人的心灵。我读《红岩》,是在上一个世纪60年代中期。老师在课堂上读《红岩》的一些片段,五十多人的小学课堂上,一片寂静,只有一道道眼光,投向老师手中的书卷。课后,我们就争抢着借阅《红岩》,班上的书不够借,就缠着家长买。家里卖了两只大母鸡,买回了一本《红岩》,我一口气读了两遍。江  相似文献   

18.
前几天一位“80后”送我一本书,书名叫《永远的红色经典》,是她就读研究生期间在老师指导下编著的。此书对《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铁道游击队》《山乡巨变》《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红色经典”代表作的创作过程及其影响、流变作了翔窦记录,据说颇为畅销。  相似文献   

19.
1962年初《红岩》出版后,很快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1963年5月13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小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的文章《创作的过程,学习的过程———略谈〈红岩〉的写作》。多少年来,这篇文章成为人们描述小说《红岩》写作过程的唯一根据。2005年7月24日,论文作者到四川成都采访了原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编剧胡元先生。作为《红岩》作者们的朋友,胡元先生在1956年曾经目睹了《红岩》第一稿的写作。他对《红岩》写作过程的回忆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很不相同的叙述,从中可以看出,解放后的"业余作者"和他们的"文学创作"很大程度上是官方历史叙述和现实政治斗争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假如问:中国儒家学说的源头是哪一本书?一般人都能答上来:《论语》。《论语》是辑录孔子的言论的一本书。平日里,孔子和他的学生上课和生活,他的重要的言论被记录下来,就成了这本书。如果接着问:《论语》里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