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编辑报刊,出版书籍,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丰富的稿源,二是要刊发优秀之作,才能取得好的社会效果,赢得众多的读者。这样,作者、编者和读者就构成了精神生产过程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全过程之中。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索这种认识活动,它成为编辑心理学研究的内容,诸如作者心理、编者心理、读者心理等等。这对于探索编辑工作的内部规律,增强编辑工作的自觉性,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作者心理作初步探讨,以求正于同行爱好。  相似文献   

2.
一、学报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学报编辑学建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加紧学报编辑学的建设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学报编辑活动本身的呼唤。二、学报编辑同作者、读者间的关系是学报编辑活动特殊的本质及其相互之间关系,因此,学报编辑学的研究对象是作者、编者及读者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三、学报编辑活动中的作者和读者;学报编辑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学报编辑活动中经济投资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学报编辑组织;学报编辑修养;学报编辑工艺;学报编辑心理与作者心理;学报编排规范;学报编辑史等是学报编辑学最基本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学报的编辑、出版、发行过程中,作者-编者-读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传播链。在编者、作者、读者及其互动关系中,编者处于中介地者、读者三者的互动关系直接影响着学报的生存和发展。三者和谐、良性互动则学报兴,反之,三者关系扭曲,则无法办出高质量的学报,甚至会难以为继。因此,编辑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正确处理并优化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优化三者互动关系,关键是要发挥编者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作者的创造性,适应读者阅读的广泛性,促使三者形成合力,共同促进高校学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报的编者与读者出现脱节,“两张皮“现象十分严重,编辑所编的文章读者不愿看,读者愿意看的文章编辑编不出来。这种现象虽然受诸多环节制约,但与编辑的工作水平直接相关。一个刊物的编辑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刊物质量和品味的高低,而对受众阅读心理的忽视也影响了学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自《中国高等院校学报学概论》的第八章《作者编者和读者》的第四节。本节主要论述了中国高等院校学报编辑活动中作者、编者、读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并论述了如何促使三者形成合力,融为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6.
编者与作者、读者的换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编者与作者、编者与读者的换位思考,可以使编者能更好地了解作者与读者的需求,并根据这种需求,及时调整办刊思路,以进一步提高进物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自《中国高等院校学报学概论》的第八章《作者编者和读者》的第四节。本节主要论述了中国高等院校学报编辑活动中作者、编者、读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并论述了如何促使三者形成合力,融为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践行期刊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重视编辑人员的整体素质培养,包括在专业知识,学术修养和法律意识等方面,构建良好环境,建立高水平编辑队伍;要倡导人性化管理,采用和谐统一、平等透明、参与决策等民主方式,完善编辑管理制度;同时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编者-读者互动,扩大并优化作者源与读者群,最终实现期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读者的心理分析与图书馆工作的开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的任何心理活动都有一定规律的,人们的行为都是受心理支配的,由此产生了心理学与心理学的研究.读者心理学正是研究人们在阅读过程中心理反应到行为上的科学,是高校图书馆工作者研究的课题.阅读心理研究,即从读者心理的角度,具体研究阅读活动行为是如何进行的,读者为什么要阅读、阅读什么、如何阅读等等,即研究阅读行为及阅读心理诸现象的一般特征,作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对读者的阅读心理进行探讨,对我们更好的开展读者服务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话是一种平等、开放、自由、民主、协调的交谈,是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中进行合作的过程。编辑活动的本质是主体间基于交往的平等对话。要创新编辑工作必须通过建立编者、作者、读者之间平等的对话关系来实现。成功的对话,要求编辑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阅历,更要善于构建对话机制、创设对话情境、选择对话话题、把握对话技巧。  相似文献   

11.
论郭沫若编辑实践的职业道德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职业道德是编辑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以编辑为职业之一的郭沫若的职业道德思想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在新文化建设中正确地发挥编辑的文化选择和文化发现功能,培育国人新的文化消费观;二是正确地处理作者、编者、读者的三元关系;三是重视出版物的品牌建设;四是重视团队的协作精神;五是在“利”与“义”的选择中,以义为本.  相似文献   

12.
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高校学报编辑模式,使编者、作者、读者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电脑和网络成为最重要的编辑工具,整个编辑工作流程更趋简便,更符合现代化的要求,也使高校学报编辑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光盘版和网络版成为高校学报的重要出版形式.  相似文献   

13.
平面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版式设计成为决定媒体竞争成败的关键.报纸改版、杂志创新已不可避免,其基本依据则是读者的阅读需求,了解读者的阅读心理,根据其不断变化的要求适时改变版面设计思路是改版创新的根本.本文从编者读者两个层面具体讨论报纸、杂志的编辑设计方法,总结规律,以期提高平面纸媒的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论作者、编者、学生、教师四位一体唐山师专王相文所谓作者、编者、学生、教师四位一体,是指编者的意图要体现作者的写作主旨与《大纲》对学生的要求;教师的指导既要落实编者的意图,又要适合学生读解的心理。作者、编者、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优化为合四而一的有目...  相似文献   

15.
在作者、编辑、读者的三维空间中,报刊编辑扮演着一种非常特殊的角色。他首先是中介和桥梁。因为作者的作品只有通过编辑活动才能转化为出版物,读者也只有通过编辑活动才能读到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其次,编辑角色的扮演又具有“双重性”:既要充当读者,又要扮演作者。当编辑作为作品的“第一读者”与自己的工作对象——文章及其作者对话时,他是在发现、追寻、品评作者及作品究竟给“自己”提供了什么,合不合口味;当编辑准备将作品转化为出版物,推向社会介绍给读者时,他又在扮演着“作者”角色。他站在作者及作品的立场上,接受广大读者的评判。编辑角色扮演的这种“双重性”。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编辑活动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诚如鲁迅先生所指出的:“一个好的编辑既能体会到读者的需要,愿望和‘体温’。又能非常尊重作者的劳动,成为作者的知音和作品的“伯乐”。  相似文献   

16.
现代编辑心理学是把普通心理学、现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与编辑工作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主要探讨编辑活动中认识主体各自的心理特征、心理现象、心理机制及其他们之间相互的心理感应规律与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它的特点是具有交叉性、独特性、创造性、实践性、探索性.研究的原则是客观性、反映论、发展性、系统性;研究的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调查研究法;研究的意义是有助于推动编辑学和心理学自身的发展,有助于提高编辑队伍的素质,培养编辑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为了更好地沟通编者、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关系,本刊从这期起在信箱栏中设立不定期的“读者·作者·编者”小栏目,读者对本刊有什么意见与建议,希望看到哪些文章,编者近期的编辑意图等都可在此发表,作者也可依此获得写稿的信息与投稿的方向,既增进了相互了解,又使刊物更加贴近读者的要求,望读者和作者关心此栏目。·读者·李秀山:“我的论文刊登在山东省植物学会的论文集中,并获二等奖,但被郑××抄袭后发表在贵刊1998年第10期上,要求郑××同志公开道歉。(注:抄袭行为可耻,知识产权应当保护。但是未经正式刊物公开发表…  相似文献   

18.
所谓作者、编者、学生、教师四位一体的含义是指编者的意图要体现作者的写作主旨与《大纲》对学生的要求;教师的指导既要落实编者的意图,又要适合学生读解的心理。作者、编者、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优化为四合而一的有目的行为的信息传递、接收和反馈的系统。课堂教学系统最基础的要素是教师、学生  相似文献   

19.
在编辑活动中处理好编辑、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关系,是影响编辑质量的重要因素。编辑要善于发现并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树立受众意识,满足读者不同的精神文化需要。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1987年10月至11月期间,《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在湖南省怀化区、贵州省贵阳市及遵义地区、浙江省宁波市等地召开了“作者·读者·编者座谈会”。本刊正副主编邓黔生、黄幼民、及编辑徐大兰分赴以上等地,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本刊办刊宗旨和情况。座谈会就本刊编者如何加强与作者、读者的关系,使本刊面向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