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作文教学是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作文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反映。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必将越来越突出。然而有些学生在没有生活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机械地套搬、移用范文或他人习作中的词、句、段、篇乃至材料与中心写成作文。本文称此类作文为套作。   本文论及的“套作”有别于习作训练中的模仿训练,有三个特点:机械性,虚假性,模式化。 一   近年来,我们在教学中有意探索,发现了学生习作中的看似普通的怪现象。   (一)选材取材狭窄   在学生习作中发现,学生选材取材狭窄。写“父母”不…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习作教学,教师习惯于先将“习作要求”和盘托出,再费尽口舌地讲解一番.希望学生能很好地在“习作要求”的统领下去作文。实践证明这是不可取的。弊端主要有二:1.“习作要求”往往是多元的。我们不少学生原本就怕作文、厌作文,面对这么多的要求,无异于泰山压顶,更加怕了、更加厌了,作文的兴趣、信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达他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此话明确告诉我们:小学生在作文之前,需要有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储蓄,等到习作综合运用时,才有“习作源”,才能得心应手地写出好作文。小学生的这种“积累”途径主要依靠语文教育,它取之于语文教育多方位的综合内容,无形地要求语文教育教学必须放宽视野,拓展时空,走进语文教育大课堂来完成这一任务。  相似文献   

4.
很无米之炊”,即使挖空心思写出来的习作,也是内容空洞,缺少灵性,怎么改变这种状况呢?在教学中我们作了这样的尝试:1.营造习作情境,走“作文生活化之路”。生活中处处有作文。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丰富生活积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我们曾设计了这样一次作文课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难”是汉语语文教学界的共识。一般人认为 ,中小学生的“贫乏”是其主要原因。“贫乏”包括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和学识贫乏。我们认为 ,“贫乏说”不符合中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中小学生一代比一代生活更丰富、思想更丰富、情感更丰富、学识更丰富。“贫乏说”已经对中小学作文教学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误认为“习作”“作文”就是“文学创作” “习作”和“作文”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的深远影响和长期对“作文”的定势思维,普遍默认“习作”和“作文”就是“文学创作”。其原因有:一是我国古代教育多是以文学经典和典籍为教材,写作也就是进行文学创作,如吟诗作对,帖经,墨义,诗赋等。导致我们多数人延续至今的潜意识中仍然认为写作就是文学创作;二是当前语文教材选文多数是文学作品,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的同时,也把写作和选文自觉不自觉地联系起来,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就以文学创作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然而在我们的作文批改领域中却存在着只见耕耘少见收获的现象。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三学段习作有这样的目标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著名的语文教育改革家、特级教师魏书生曾倡导的作文互改法也很值得我们借鉴,现结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就习作自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提出:“语文教师在教学生作文时,自己应该尝试下水习作,这样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笔者也以为:有习作体验的教师才能在作文指导课中进行“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才能成为一位习作“名将”——指导有方。  相似文献   

9.
目前.作文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师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当学生一听写作文就头疼。我们老师也感到头痛。有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背习作:有的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假话套话一大堆:有的甚至到作文书上一抄了事……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作文质量更无从谈起。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忽视了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那么如何搞好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呢?我认为教师要做到“四要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刘成容 《成才之路》2009,(16):98-98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是习作练笔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走出“教师导、学生作”、“奉命作文”、“应试作文”的怪圈,发挥学生习作练笔时的主观能动性。能不能让全体学生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蔡维真 《现代语文》2007,(1):103-104
“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应是动态、生成、开放的,习作过程应是充分自由的个性化的过程。一方面,它是学生生活、情感、语言积累外化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它也是学生自主开发语文学习资源的过程。习作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媒体”,而非“枷锁”,我们要凭借此引导学生进一步去了解生活、认识社会、掌握知识、升华思想、提升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因此,我们应该构建一个内外沟通,前后促进,学科融合的开放的作文课堂,使作文教学过程成为思维碰撞、兴趣激发、吸纳与表达互为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现行语文教材每册基本上是七或八个积累运用,每个积累运用中都安排了一个习作。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语文老师习惯于对习作教学采用“课堂指导习作——课外学生完成习作——老师批阅修改习作”这样的模式,结果,每次习作耗时长、费力大,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学生没有真正地动脑。因为习作是学生拿回家做的,在家长帮助下,学生原本真实的语言表达被遮盖了,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实验”是江苏省锡山市自能作文的子课题。我们以现代教学论 ,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等理论为依据 ,在市教研室和著名特级教师徐永森的具体指导下 ,通过二年的不断实践和探索 ,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理论依据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 :“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惟一源泉。”学生作文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 ,但习作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环境。许多专家都一致认为 ,生活越充实 ,作文内容就越丰富 ,学生才会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习作来。因此 ,我们遵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确立“语文学习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观念 ,创设良好的…  相似文献   

14.
多少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我们有必要一起来探讨这个难题,对症下药。探讨学生的写作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它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涉及到学生专业知识能否更全面的掌握。需要是动机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做任何一件事,兴趣必为先。要提高学生作文成绩,就要从激发、提高学生作文兴趣人手。将学生“不愿”、“不想”、“被动”、“害怕”的心理,变为“我要”、“我想”、“我喜欢”习作的动力。把作文当作是自己的一种乐趣。  相似文献   

15.
郭根福 《四川教育》2002,(12):38-39
习作教学的价值观:从人文分离走向人文合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提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我认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就习作教学而言,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写什么、怎样写”;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就习作教学而言,就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写、将会怎样去写”。这两个问题是构成完整的习作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习作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问题,实质上是作文与做人的关系问题,两者的辩证关系应该是“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也…  相似文献   

16.
李莹 《江西教育》2001,(6):44-44
修订后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十分重视在习 作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从“总要求”到“各年级要求”再到“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 题”中,四次提到想象力的培养问题。在习作内容上,指出要“写想象”;在习作指导上, 强调“鼓励学生幻想,写想象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它启示我们:要把训练想象 ,培养学生创造力当作作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创新教育赋予 作文教学的重任。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 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要围绕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和谐发展”。阅读教学要将作文意识贯穿始终,作文教学要从阅读教学中汲取营养。只有让阅读教学和习作训练在同一起跑线上发展,这才能保证语文教学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占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的批改往往是我们语文教学者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然而真正的“主角”学生极少参与,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这与我们新的教学理念格格不入,我们应该让作文的批改也加入改革的行列。作文的批改要让师生互动起来,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动关系。通过摸索,我觉得应该这样做: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作文批改是小学作文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把握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方法,及时有效地对学生习作进行批改,促进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一、认识学生作文的性质和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习作,是一项练笔活动,是书面表达的基本训练,并不是文学艺术创作。只要学生能正确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行。因此,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写成小学生优秀作文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作家和文学创作者。所以,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对孩子的文字评头论足,更不能用文学编辑和文学评论家  相似文献   

20.
李杰 《河北教育》2006,(5):37-37
俗话说:习作是语文的“半壁江山”,这充分说明了习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只有让学生不断亲历习作的全过程,才能让学生从怕作文中走出来,并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