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邕 《出版广角》2014,(9):14-16
正能够获得良好市场反响的外国文学作品必定有着新颖独特的一面,能够契合当下的阅读热点,具备一定的时尚因素,能反映可以引起共鸣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人生。外国文学是指除中国文学以外的世界各国文学。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世界各民族都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学,它是外国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的体现,在促进我国国民的深邃智慧、  相似文献   

2.
鲁迅创办的《译文》是中国最早专事外国文学译介的期刊,几番停刊、复刊,更名《世界文学》之后,坚持办刊至今,已有80年历史.在不同办刊时期,如20世纪30年代、“十七年”时期与“新时期”, 《译文》与《世界文学》的外国文学译介选材均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这是不同历史语境规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如编者所言:这是一座桥梁.它引导你走向世界文学引导你带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千姿百态和迷离异彩,带着中国现代作家的泥土芳香和异域神韵,浑融于世界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寻找中国现代文学的方位和定点、根叶和花果.这是怎样的令人心旷神怡、大开眼界!突破孤立的、静止的、狭隘的封闭圈子,代之以开放的、交融的、全方位的探索眼光来审视中国现代作家作品,这无疑是现代文学研究的可喜拓展. 作为一本现代文学的研究专著,编撰者开宗明义,以中国现代作家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为选题标准,这就产生了本书的鲜明特色:充分而集中地从世界文学的全方位来把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后,中国的译者对外国文学做了大量的译介,为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即使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译者和作家们仍然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翻译了大量的国外文学,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成果.抗战时期的外国文学翻译分为占领区和非占领区两种.  相似文献   

5.
首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1980—1990)于1991年11月揭晓,39家出版社的96种图书联袂获奖,在出版界、文学界和翻译界引起不小的反响。人们对这次评奖普遍给予关注和好评,不仅在于它彰奖了一批确属优秀的外国文学图书,而且在于它以点带面地反映了十年来外国文学出版工作长足发展的盛景。从这次评奖总结成就、展示成果的整体效果来看,说它是十年来外国文学出版工作的一个缩影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6.
王炜 《编辑之友》2006,(3):20-22
一 外国文学名著对于现当代中国文学的意义非同寻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没有大量的外国文学名著的出版与翻译,就没有现代乃至当代中国文学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一定程度上说,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是以世界文学走向中国为肇始的。对于那些用一支译笔为国人打开久已闭锁的世界之门的前驱者。,对于林纾、鲁迅、朱生豪、傅雷……我们至今仍怀有深深的敬意。通过作品对读者的影响渗透和读者对作品的迎拒选择,常常可以辨析出一个时代的总体心态与品格。作为一种以本土文化来移植和融解外来文化的方式,外国文学作品的  相似文献   

8.
“文化大革命”中的10年,外国文学的出版可以说是一大禁区,外国文学读物几乎绝迹,就连曾经被共青团员们作为人生必读书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也被冠以种种罪名扫出了书店的图书馆。面对浩如烟海的世界文学宝库,中国的出版界和中国的读者都丧失了“选择”的权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振兴了外国文学出版事业,10年来,我国的外国文学出版经历了恢复、调整和发展的过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就其数量,10年来共翻译出版了外国文学读物6000余件,另外还出版了33种1200多期外国文学期刊,登载译作数以千计。就其内容,涉及到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艺理论等各个方面。就其规模,有像“外国文学名著丛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丛书”等国家重点工程;也有像“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当代外国文学丛书”等一批地方出版社的配套工程;同时还有像《莎士比亚全集》、《巴尔扎克全集》、《高尔基文集》、《海明威文集》等等一批世界大文豪的全集、文集。就其覆盖面,我们翻译出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文学的优秀遗产中,外国文学是一座巨大的、蕴藏丰富的艺术宝库,其历史之久远,成就之辉煌,群星之灿烂,佳品之上优,多年来一直为古今中外的读者所倾倒。而外国文学品种之齐全,品位之高雅,内涵之精深,营养之丰富,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道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0.
赵天阳 《出版广角》2016,(24):81-83
虽然抗战时期外国文学译作出版工作十分艰难,但依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抗战文学出版中也形成了一定规模.抗战时期,外国文学翻译出版与抗战形势紧密相关,受抗战时期各地译作出版环境影响,我国外国文学译作出版工作呈现不同特点.本文主要基于抗战时期国统区与解放区外国文学译作出版情况,对抗战时期我国外国文学译作出版特点及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牛欢 《新闻与写作》2021,(1):115-115
英美文学根植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土壤。上世纪初,英美文学作品开始被译成中文进入中国。但受中西方文化差异影响,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阻碍。百年逝去。今天,全球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入,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发达的传播媒介的赋力下,英美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具备了更大的可能。《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阐述了英美文学的特征,探讨了媒介学下英美文学在中国的传播问题。  相似文献   

12.
赵先生对于现代中国文学翻译标准的确立以及白话文的普及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拟分析论证赵先生在外国文学翻译领域的成就及其翻译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那天,我们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去看参加外国文学评奖的参评图书。印制精美、内容丰厚的外国文学图书琳琅满目,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不禁在众多的外国文学名著里贪婪地阅读着。我对外国文学一直有一种奢侈般的喜好。当年,我的手中只有一本屠格涅夫的小说《父与子》,却被我反复看了好几年,在没有书可读的日子里,它  相似文献   

14.
鲁迅学早已是一门显学,而鲁迅与外国文学的比较研究又是这门显学中成就卓著的领域。诚如王富仁先生所说:“在新时期开始之后,中国大陆鲁迅研究界的比较文学研究很快得到了发展,……不论研究规模上,还是研究的细密度上,这时期的比较研究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综观以往鲁迅与外国文学比较研究的著作,有的业已成为这一研究的里程碑甚至是难以逾越的高峰,这本《鲁迅与外国文学关系研究》确实对以往的同类著作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15.
近来,常听到一些对我国目前的外国文学翻译出版工作“太多太滥”的批评。“滥”的说法有其根据。“多”则是我不能同意的。所谓多,是指品种多?数量多?层次多?流行多?无论指的是哪种,我认为都是好事。外国文学上下几千年,有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数以百计的大作家,他们的作品,翻译到我国来的只是一部分,我国有几亿读者,相比之下,这些作品无论如何不能算是多。近些年来,外国又出了很多驰名世界的作家和作品,我们对这些作家和作品只是偶有介绍,更谈不上多了。至于文学流派,我们也介绍了一些,这对我国近年来的文学创作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国外有些文学流派的确是稀奇古怪,或者说不适合我国的国情;但那毕竟是现实存在的文学现象,了解一些并无坏处。至于我们的文学创作中有对外国流派生吞活剥盲目模仿的现象,这属于借鉴不当的问题,不能怨人家流派本身。世界文学宝库博大精深,新人新作层出不穷,与此相比,我们的眼界还不宽,怎么能说它够了,多了呢?这是很奇怪的一种看法。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不仅仅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同时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转型期.当前,对五四文学的研究中,翻译文学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翻译文学是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影响的最重要环节,没有翻译文学就不会有近代中国文学的革新,也不会有当代文学的丰富多彩.五四翻译文学为近代文学提供了借鉴和模仿的素材,即中国化的外国文学.五四翻译文学不但繁盛了新文学,同时也推 动了新文学的发展,更是直接参与了新文学历史的构建,是我国文学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五四时期中国翻译文学概况 1.中国翻译文学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历史视角,考察20世纪80年代外国文学经典作品在中国的影视译介与传播过程,并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美学热”的社会文化语境,对这一过程的特征、规律和效应做出阐释。研究认为,经典文学作品借助影视传播渠道,可以有效促进中西方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在特定历史条件的作用下,其成功的传播实践为跨文化交流赋予了“审美”与“启蒙”的象征价值,也为90年代以后中国文化进一步融入世界文化潮流奠定了观念的基础。本文进而探索性地提出在当下“讲好中国故事”的“美学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后,外国文学出版主要局限在苏联作品、外国进步作家作品以及少数外国古典文学名著这些领域。60年代初期, 为了内部研究的需要,人民文学出版社曾以不同出版社的名义,翻译出版过一些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作品(俗称“黄皮书”),但为数很少,而且仅限内部控制发行。到了“文革”开始,翻译文学作品,除了《南方来信》外几乎绝迹了。一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外开放以后,人们才认识到有必要以新的目光来审视外国文学的出版。1978年,针对当时书荒的情况,文化部出版局决定由各  相似文献   

19.
外国文学作品以著作者的国籍为分类标准,是为了显示一个国家文学发展的轨迹。但是如果按照作品写作时使用的语言来分类,就更符合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性,并以此为排架号,将检索用分类号和排架用分类号分开。不仅可以增加检索点,还能更好地反映一国文学发展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
一20世纪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文学在独立王国中“世外桃源”的状态,成为世界文学百花园中一簇奇葩。把中国文学推向世界,把外国文学引进中国———20世纪的中国文学走的就是这条路。由于本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本世纪末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这两次历史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