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朱光潜老先生曾经说过:“书是读不尽的,就算读尽也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更是读不尽源源不断出版印制的书。如何选书,如何读书,如何不浪费宝贵的读书时间,  相似文献   

2.
读书联是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串璀璨明珠。出自名人之手的读书联凝聚了极宝贵的读书经验与体会。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年轻时写过一副读书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一位老者告诉他,字是识不完的,书是读不尽的。于是就改成:“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这既是他的读书誓言。又成了他一生读书生涯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3.
书,是一口掏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尽的矿,走进书里,你就会觉得有一位高尚的人在和你娓娓交谈。书,会使人胸襟开阔,眼光远大;书,能够活跃思维,陶冶性情……把书读薄,把人读厚;把书读旧,把人读新。读书,就如同给自己的心灵披上一件件美丽的衣裳,爱读书的人会是世界上最美的人!  相似文献   

4.
茫茫书海,即使择其善者而读之,依然会有成百上千本的书需要去读。书总是读不尽的,要想通过书本掌握尽量多的知识,正确的读书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历代许多名士都在长期的苦读中总结出了自己的读书方法,了解他们的经验也许会对你今后的学习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正>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题目叫《感谢书》。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这个人读书喜欢想自己。我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读书的。如果读书不与自己、与工作联系起来,学而不用,对我来说,读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读书同时读自己。书是养人的。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医愚"前提是"善读"。所谓"善读"就是必须吸收书中的养分,并融  相似文献   

6.
书犹如一杯苦茶,泛着丝丝的苦涩,却也透着阵阵芳香。读书就如在品尝一杯苦茶,淡淡的苦涩之后则是无尽的芳香。书犹如一杯烈酒,带着浓烈的辣味,却又散发着几分醇香。读书就是在喝一杯烈酒,浓浓的辣味之后则是不尽的醇香。读书苦。汉代匡衡为了读书,十年如一日,凿壁偷光,发愤读遍  相似文献   

7.
<正>①谈到读书,有不少人认为,要么不读,要读就读有用的书。我倒觉得,一个人不管做什么工作,在读有用之书的同时,还应多读点无用的书,否则,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读书。②所谓无用的书,是相对于如今流行的那些"有用之书"而言的—那些读了以后,对你升学、应聘、挣钱能立竿见影有所帮助和借鉴的书,如《如何炒  相似文献   

8.
读以致用     
不少同学读了许多书,但写作水平还不见有多大起色,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读以致用"。那么,如何读书,提高写作水平呢?一、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读书时,我们既要体会作者如何观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理解书意就要把书读熟,要想很快把书读熟就得讲究"读"的方法.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又该如何指导小学生掌握"读"的方法呢?  相似文献   

10.
从古至今,我们赋予"书"太多的美誉,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从古至今,我们见识到读"书"给我带来的巨大力量,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多读书广集益,和"书"交朋友的好处。而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并没有真正地爱上读书,由此我们不得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真正做到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综合  相似文献   

11.
正阅读经历吴炜旻(以下简称"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您分别读了哪些类型的书?又是如何读的?和我们平时理解的"读书"有什么内涵或者形式上的不同?为什么很多教师抱怨书读了都记不住而您似乎没有这方面的困惑?陈日亮(以下简称"陈"):小学时无书可读,从不记得老师有过读书方面的指导,也不知道读书有多么重要。中学开始读些童话故事,更多的是反复读《水浒》和《说岳全传》,全然是凭兴趣,除了教语文  相似文献   

12.
与书相伴     
《新作文》2007,(4)
人生好比一次长长的旅行,在旅途中有快乐、有烦恼,也有很多思想。曾经有人把这一切记下来,就成了书。读书就是读许许多多的人生,读书就是叫你如何去生活。所以,读书的本质就在于阅世读人。人的一生要读很多的书。"人生始自读书时",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都在读书。幼时读书,为的是识文断字。少时读书,为的是博览群书,汲取知识。开始上小学,教科书是我们读书的主体。长大一点,  相似文献   

13.
<正>陈寅恪先生将书分为三类:最低限度的读物、进一步学习的读物、深入研究的读物。三类书中他尤其强调第一类。陈寅恪认为第一类是必读书,从中可以得到最低限度的知识。譬如,他认为,无论一个人的爱憎好恶如何,《诗经》《尚书》乃人人必读之书。因为它们是我们先民智慧的结晶。陈寅恪读书,注重原典和最基础的书,这可以说是他读书的一个诀窍。为什么要读"老书"?因为"老书"有"原创性"和"基础性",而且"老书"往往是一门学科的入门书。读"老书",  相似文献   

14.
李剑平 《师道》2014,(6):36-36
在我看来,读书,尤其是读一本好书,有着享受不尽的乐趣。但是,我年少时的一些读书故事,相对于今天的大多数读书人来说,真的是羞于言表的往事,也是我一辈子难于忘怀的读书经历。在我的小学、初中时代,不仅仅是物质的荒芜,精神粮食的匮乏更是众所诸知的,因此,读书,尤其是读一本适合我们年龄特征的有益的书,也算是一种“奢侈”了。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0,(3):101-102
明朝理学家胡居仁曾言"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由此可见,读书应该读细、读深、读精,方可真正领悟书本之奥秘,作者之情感。我们在追求高效的教学之路上,往往最容易忽略细节,忽略深度。本文以初中英语教学为例,探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初中英语如何展开"深度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教师和家长都一再要求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但是,学生们却并不怎么会读书,不知道该如何读书,常常是书读了不少,但就是没什么收获。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教会学生如何读书,才会让他们"登堂入室"呢?才会让他们读有所进,读有所获呢?在教学《老人与海》时,我尝试用"分层赏析教学法"指导学生阅读,结果学生大有所悟,大有所获。于此,我把这种"分层阅读赏析教学法"总结出来,推荐给广大同行参考,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的书的意义早就被重视,读整本的书能够养成读书习惯,培养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8.
学会读书,提高效率,学会预习,把书读"懂";广搜资料,把书读"厚";学会概括,把书读"薄";创设研读,把书读"活"。  相似文献   

19.
关于如何读书,郭沫若曾经说过,“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现阶段,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多读书会读书,无疑对我们的成长、对应考有百利而无一害。可是,怎样读书,才能使我们获得更大的收益呢?  相似文献   

20.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我远航的帆。人要读书,要读一辈子的书。读古人,读现代人,读英雄,读小人,读世界,读自己,读生的欢乐,读死的安逸。在书中寻找自己的天空,在书中找寻自己的闪光点和古人所说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