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囖lo~(33)"在台山方言中使用频率较高,常常附着于句末,与普通话"了_2"的语义及其功能相似。本文通过研究"囖"在各种句类中的分布规律,对其在各句类中表现出的不同但具关联性的语法意义进行整合,得出"囖lo~(33)"的核心语法意义是"对处于某种进行阶段(即将发生、出现并持续、已然完成)的事态的肯定,并指向当下语境"。  相似文献   

2.
"要"与"能"作为对素质教育不同探索阶段的具体体现,没有"要"的阶段,就没有"能"的阶段。或许,还有比"能"更准确、更能体现素质教育的表述。或许,还有比此次新课标更先进、更切实可行的教育理念,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在教育实践中去不断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眼下"素质教育"将替代"应试教育"了,而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的实施过程是培养具有创造个性的人才,创造力是高素质人才的主要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引导得法,学生才能创作出意想不到的好作品;对学生来讲,我想重要的不是画得像不像的结果,而在于"画"的过程,虽然画得不似对象,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美术教育应该成为帮助学生开发智力的有力的原动力,应该改变"灌输——接受"式教法,避免学生处于亦步亦趋的被动状态,教师要巧于启发,循循善诱,及时发现学生的创造性萌动,留给学生一个自由、轻松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主张学生"生活力的造就"的教育评价标准与当今素质教育提出的学生"全面发展"评价方向均是与时俱进的,且两者一脉相承。提升儿童的"学习力"是当下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它既与"生活力的造就"一脉相承,又与素质教育相融合。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可是当下我们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多弊端,老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老师在台上泛泛而谈,学生在下面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这样的语文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处于"停滞"状态。要改变这种现状,则应将"读"切实落实到实处——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会以"漁"某"鱼"。  相似文献   

6.
汉语是不断发展的,不仅表现在汉语词汇双音节词占优势,词汇量扩大,同时还有词汇意义的发展演变。关于词义的演变,主要包括词义的主要部分即概念义,以及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色彩义。而概念义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古今词义完全不同,词义范围有差异(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本文主要是就当下网络语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进行分析,这里以"奇葩"为例。这个词语,古已有之,但是当下出现在口语及网络语言中时,其概念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也由一个褒义词变为贬义词。本文主要分析其词义演变的过程,并且针对之前的先例,对该词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一、挖掘贫困之因上海市特级教师余党绪先生认为当下中学生大多还处在浅阅读阶段,处于"量少、质次、结构不合理、教学效益有限"的阅读现状,我深有同感。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至今,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学生阅读的贫困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新课程改革一再提出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但是阅读时间的有限性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  相似文献   

8.
汉语词根的词缀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词根与词缀构成一个连续统.词缀作为一个原型范畴,其内部成分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有着词缀化程度的级差.选取"化"在词缀化过程中的若干个等级参数,对"化"的词缀化程度进行等级构拟,可以再现其词缀化不同阶段的原型范畴,阐述"化"缀词(如"妖魔化"等)中"化"的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全面推进,传统"应试教育"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一教育改革的全新模式,根据各阶段和不同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机制的创新成为现阶段各地区教育部门所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当下在高中阶段体育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中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就其核心意义而言,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这样,学校德育无疑就成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坚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位置,这是教育自身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注重德育,正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一个根本区别。基础教育处于一个人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初步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  相似文献   

11.
王晓东 《辽宁教育》2013,(7X):54-55
<正>我们为什么选择"小循环"我国实行的是小学六年学制,学生在小学阶段要经历从幼儿到少年的成长,应该说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较大的跨度,时间相当于初中和高中的总和。小学的重要性在于它的基础性和奠基性,需要科学、严谨地实施系统教育。这六年细分起来,又可分为特征鲜明的三个阶段:(一)初小阶段。也就是1~2年级,是幼儿向小学生的过渡阶段,幼儿特征逐渐消失,小学生的特质逐渐形成。(二)中小阶段。也就是3~4年级,真正的小学阶段,小学生的特征非常明显。(三)高小阶段。也就是5~6年级,是小学生向初中生的过渡阶段,小学生的特征逐渐  相似文献   

12.
当下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小学数学教学实施"主动参与"模式是教育不断发展的产物,是新时代顺应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学生从之前的灌输式被动参与,到现在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这是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需要教师增强自身职业素养的同时,更要学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使得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模式得以有效进行.因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实施"主动参与"模式进行探讨,以更好地促进小学课堂"主动参与"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终身教育也叫"永恒教育"、"永久教育",即从"摇篮"到"坟墓"的教育,它包括婴幼儿、青少年、中老年等不同阶段所受教育的总和,教育是一个终生参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选修课的开设,是高中语文改革的重大举措,顺应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选修课都是新鲜事物,是一个新的挑战。首先,教师必须区分必修与选修的差别,及时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与时俱进;其次,教学过程尚处于摸索阶段,教师与学生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总结怎么教与怎么学。而在这个过程中,第一个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选”课。  相似文献   

15.
陈柳蓉 《考试周刊》2014,(59):94-94
<正>一、"导入"设计的提出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规定,提出了六大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6)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何安平,2001,选引自《标准》2001)。其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学目标,并以  相似文献   

16.
选修课的开设,是高中语文改革的重大举措,顺应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选修课都是新鲜事物,是一个新的挑战。首先,教师必须区分必修与选修的差别,及时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与时俱进;其次,教学过程尚处于摸索阶段,教师与学生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总结怎么教与怎么学。而在这个过程中,第一个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选”课。  相似文献   

17.
课程设置"活"。给学生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完成大纲的内容之外,增设了文学、计算机、形体、书法等必修课和独轮车、无线电、文体、科技活动课程。  教学组织"活"。教育组织的过程也是教学实施的过程,教学组织的好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根据学科特点与不同的学习阶段,可以采用大小课结合、大小班授课相结合等,电教课则可以是平行班同时上课。  课堂状态"活"。良好的课堂状态,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和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条件。有关专家认为,良好的…  相似文献   

18.
熊丙奇 《师道》2013,(3):58
作为一个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教育概念,素质教育遭遇困惑是自然的。不少人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没有考试的教育。但其实,任何教育中,考试考核都是必须的反馈环节,只是考试考核的方式不同、功能不同而已。我国教育的问题出在教招考一体化,考试成为教学的指挥棒。在我看来,我国有必要对"素质教育"这个于1987年提出的概  相似文献   

19.
郭永林老师的《素质教育离我们太远》(《四川教育》2003年第1期)一文,分析的在落后农村实施素质教育难度大的原因正中要害,呼唤“良好的乡村教育模式”也正是广大农村教师翘首以待的。基于此,郭老师提出“素质教育离我们太远”,“或许应当考虑先发展经济”。的确,发展教育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最终只能纸上谈兵。但我认为,在农村实施素质教育说“远”也“近”,并不是可望不可及。与发达的城市教育相比,说农村教育处于“刀耕火种”阶段并没有多少夸张,但素质教育在这里仍有生存的空间。经济落后并不影响观念转变,教师自己先应进行观念的新陈代…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人们对素质教育进行了多角度研究,但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对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学校的素质教育的特定内涵还存在模糊认识。素质教育本身还应包含着教育的“阶段性层次化递进式”内涵,即在学生的身心成长和发展的不同时期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引导其具有相应的素质意识和修养,并培养学生具有对自我素质的挖掘和拓展的能力,从而使不同阶段的素质养成较好地衔接起来,并促进学生走出校门后其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