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创作深受苏菲神秘主义思想影响,他以"双重真理说""人主同一""纯粹之爱"为价值准则建构笔下人物的精神生活和行为规范,塑造出了理性与宗教的结合者、遁世的"自我"沉思者及出世的"恋之奴仆"等一系列的"完人"形象.在主人公超脱俗世的修行中,帕慕克实践着作为一个苏菲修道者的"文化杂合".  相似文献   

2.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创作深受苏菲神秘主义思想影响,他以"双重真理说""人主同一""纯粹之爱"为价值准则建构笔下人物的精神生活和行为规范,塑造出了理性与宗教的结合者、遁世的"自我"沉思者及出世的"恋之奴仆"等一系列的"完人"形象。在主人公超脱俗世的修行中,帕慕克实践着作为一个苏菲修道者的"文化杂合"。  相似文献   

3.
王安忆的小说"三恋"是中国新时期小说中极具独创性的文本。相较于其他对于人生命体验进行理性探索的书写,《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中反倒呈现的是她对于人在非理性层面生命体验的书写,小说中的主人公遵从自己的非理性情感而行动。本文主要从心灵世界的"悬置"、狂欢的叙述和抽象化的语言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王文倩 《考试周刊》2013,(35):180-180
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教育的生命在于"爱"。质量是教师的生命,爱是质量的生命。我们的教育不缺爱,但多的是"偏爱",缺的是"博爱",多的是急切的爱,缺的是耐心的爱。特别是针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师之爱,是专业之爱,是重托之爱,是睿智之爱。  相似文献   

5.
《三四五区间的联姻》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著名的《南船座中的老人星:档案》"太空小说"系列中的第二部小说。莱辛承认自己在里面涉及到苏菲主义。本文通过用苏菲"神爱论"分析里面的主要人物,发现主人公艾丽.伊斯通过苏菲派的刻苦攻修和深沉反思方式,实现了从"自然的爱"发展到"精神的爱",最后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爱——"神性的爱"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影片《庐山恋》《庐山恋2010》《恋恋庐山之山盟海誓》都是围绕庐山来表现爱情,但凸显的是完全不同的时代色彩。《庐山恋》以政治为主旋律,奏响了人情之美;《庐山恋2010》充分彰显了都市生活的时尚意味;而《恋恋庐山之山盟海誓》则是"小中求奇",山之静美与爱之悠远互相应和。三部庐山恋体现了江西电影创作审美取向的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7.
在物欲横流的的大潮中,电影《山楂树之恋》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实际上是人们对往昔耶个纯真年代中纯粹感情的一点怀旧,一点感慨。舍弃了物欲情欲本身,干净的不是爱情本身,是人对爱情的想象,对纯粹爱情的向往。静秋本身是一种诗意化的存在,作为一个清纯的理想存存,反衬了现实中人们“爱”的无节制,实际上她不懂爱的意味。  相似文献   

8.
李健 《中国教师》2011,(16):72-73
<正>师爱是教育永恒的话题,是教育的首要条件。教育没有了爱,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等于零。那么,怎样理解师爱,师爱与其他的爱有什么区别和特定的要求呢?一、师爱是一种"公爱",而不是"私己的爱"所谓"私己的爱",就是个人之间的爱,情爱、友爱、手足之爱、亲子之爱就属于此类。这些爱可以感人,  相似文献   

9.
谢文娟 《文教资料》2010,(22):32-33
美国当代作家威廉·斯泰伦的长篇小说《苏菲的选择》讲述了波兰女子苏菲在极端境遇下的生死抉择。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苏菲面临着自己儿女的生死抉择,幸存下来的苏菲又要作出自己的生死抉择。在奥斯维辛,当生存只是一种奢望时,苏菲努力去寻找生存的机会。逃离奥斯维辛,当生存有了可能和希望时,苏菲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是什么让刚从地狱里爬出来的苏菲又选择了死亡呢?本文试从精神支柱的倒塌、罪恶感的折磨、爱与死的交织这三个方面来探讨苏菲之死。  相似文献   

10.
正家里每盏灯,都应该有一个名字。书房的灯就叫"笑忘书"吧。如果你每天深夜仍然要在书房孤军作战,也可以把照亮书桌的灯叫作"公主彻夜未眠"。厨房的灯,何不叫"心灵鸡汤"或"未能食素"?浴室的灯就叫"挪威的森林"吧。睡房的灯,还用考虑?该叫"睡眠帝国",如果两个人一起睡,就叫"爱情万岁"。客厅的坐地灯,叫"倾城之恋"又如何?如果你的名字叫苏菲,你露台那盏灯就叫"苏菲的世界"吧。你的家面向西南,露台的灯何不叫作"国境之南,太阳之西"?假使向北,自然是"北回归线"。独在异乡为异客,家里的一盏孤灯,应该叫"生活在地方"  相似文献   

11.
“人妖之恋”是中国传统文学原型,它表现了男权社会中男性对于女性的一种既崇拜痴迷又恐惧忌讳的心理。海岩《玉观音》将传统的“人妖之恋”继承翻新,创造出现代版的“人妖之恋”。现代版的“妖女”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缉毒警察,她有正常女人的职业、人际关系、人生理想、情感、道德,有合乎情理的感情关系,所有传统“人妖之恋”的超验特点全部消除。海岩《玉观音》中的“人妖之恋”在写实的外衣下,将传统“人妖之恋”的丰富的社会、心理蕴涵表现得更加充分、深刻。海岩对传统“人妖之恋”文学原型的继承翻新,为我国通俗小说创作的继承创新提供了某种启发。  相似文献   

12.
"年下"即是比自己年纪小的,所谓的"年下之恋"就是和比自己年纪小的人相恋。上个世纪,藤原纪香用《和亿万富翁结婚的方法》完美注释了"老夫少妻"的经典配对;而这个世纪,无数的东瀛小帅哥现身说法,示范了无数的"年下之爱"姐弟恋。到底是什么样的爱情让无数的姐姐弟弟如飞蛾扑火般奋不顾身呢?这被称为"最高"的年下之恋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王维作为盛唐一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典范代表,诗歌多描画自然山水,以"空"字入诗也是其特有的做法。诗作中或以"空"纯粹谈佛理,或以无人介入为"空"诱发读者虚幻之感,虽关涉到儒教主体地位的稳固和山水田园诗人身份的确立,但仍显示出对中观空论的背离,故言"不空"。  相似文献   

14.
黄丽霞 《广西教育》2013,(10):46-46
笔者认为农村高中班主任工作应立足于"三心二意",即:爱生之心、激励之心、勤奋之心、人文意识、实干意识,才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最佳效果。农村高中班主任工作怎样才能做好"三心二意"呢?一、爱生之心所谓"爱生之心",就是班主任对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尊  相似文献   

15.
徐志摩的爱情诗有着独特的诗学内涵,其诗情、才情、爱情的多维图式,是他独有诗思、诗情、诗性在20世纪中国爱情诗尚未成熟张扬背景下的一种魅力彰显。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茵、陆小曼的爱情纠葛,在同一文化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爱情范式,即徐与张的"媒妁恋"、徐与林的"知己恋"、徐与陆的"素性恋"。三种爱情范式的变异形态虽不尽相同,但情感内质的纯洁,转换方式的健康,认知态度的严肃却是相同的,其间倾满着诸多社会、家庭以及文化的无奈阻隔和冲破阻隔的抗争与斗争,有着波澜不疲爱情灵性的诗化律动。这使他的诗作既引领时代,又确立自身诗界席位,更留下何为纯诗珍品思考空间的重要一翼。  相似文献   

16.
生命的回归     
这些天我一直在看《苏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时空中闪现的哲人们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义的。“苏菲”这个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苏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学,便是能够让人变得更加智慧的学说。  相似文献   

17.
钱钟书通过从"观物"之"我"所呈现出的不同心性修养入手,探讨了三种物我关系。第一种是具万物一体之爱的"大我"之境;第二种是"挟私蔽欲"的"小我"之境;第三种是呈现万物的本真情态,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18.
北村小说叙事有几个反复出现的元素:"真实"、"原痛"和宗教式救赎。"真实是与世界相持的方式",尤其表现为诗人的纯粹和执著;由于"人类最主要的职业是爱",生命的"原痛"转换为爱情的"原痛"。与世界相持的尖锐对立和"原痛"的无计消除,于是,宗教式的救赎成为二者的缓释,救赎可以得到安慰,但终究于事无补。  相似文献   

19.
对"反思"的讨论是要以哲学史为背景的。反思不是纯粹思维,也不是事后之思,真正的反思要求深入到历史最本质的那一维度去。从马克思的意义上来说,反思就是一种实践,它应当让我们重获一种力量,一种革命性的力量,以赢得一个更好的自我方式来改变世界,以最特殊的方式来缔造普遍,以此为人作为人的类生活立法。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智能治理方兴未艾。对于智能治理将如何从总体上影响人类社会之问题,存在着"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两种极端而相反的看法。前者认为最终会出现一个"AI理想国",后者则认为最终出现的肯定是一个"AI机器国"。但是,智能治理的未来之路,必然是介于二者之间,两种极端状况都不大可能出现。智能治理的社会风险,在本质上是政治、制度和实践问题,而不是纯粹的科学技术本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