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中苏辛,如诗中李杜。李杜诗风之异,论述颇丰,然苏辛词风之异却争论甚久。本文从题材、意境、韵律三个方面对苏辛词风异同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李白和杜甫是我国繁迷诗空中的双子星座,苏轼和辛弃疾则是我国绚烂词坛上的联璧双珠。同李杜诗一样,苏辛词也有着迥异的艺术风貌。长期以来,世皆以“豪放”涵盖苏辛词的艺术风格,百代相沿,似成定说。这种概括貌似符合,实为未切。对之发难者古已有之。冯煦《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云:“词家之有南北宋,以世言也;曰秦、柳,曰姜、张,以人言也,若东坡之于北宋,稼轩之于南宋,并独树一帜,不域于世,亦与他家绝殊。世第以‘豪放’目之,非知苏辛者也。”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也指出:“世以苏辛并称,苏之自在处,辛偶能到之;辛之当行处,苏必不能到。二公  相似文献   

3.
宋末爱国词人刘辰翁的《辛稼轩词序》(下称《词序》),是一篇系统研究苏辛豪放派词风的重要词论。敏泽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虽然肯定了它“在推广辛词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但长期以来,《词序》从理论上对豪放派进行的初步总结以及这一总结对后代词坛的积极影响,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因此,评析《词序》,对古代词论的研究是有一定意义的。一《词序》第一次把苏辛词当作一个发展过程来阐述,当作一个艺术流派来研究,并对苏辛豪放词派作了高度的评价。《词序》曰:“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  相似文献   

4.
刘征新时期词创作始于1976年,而以1988、1989年之交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亮丽,后期沉郁;刘征词以“熔冶苏辛”为其审美取向,得苏之“清”而得辛之“壮”,故其审美品格为“清壮”;自苏辛入而由苏辛出,扬其长而避其短,故刘征词审美取向之心理机制不在复古,而在创新,不在膜拜,而在超越。  相似文献   

5.
词中苏辛,犹如诗中李杜,然李杜诗风之异,众所周知,苏辛词之异同却在学界争论甚久。文章拟对南宋以降直至当代学术界有关苏、辛词风异同之研究加以回顾整理,叙述前贤宏论,启迪后学文思。  相似文献   

6.
文延式在晚清词坛异军特起,独树一帜。其词作追步苏辛的风格为历来词论家所认同,然对于其词学思想,我们始终未能窥其全貌,笔者今从文廷式随笔、随录、笔记、日记等著作中辑出其论词之吉光片羽,加以文廷式《云起轩词自序》及施蛰存先生辑录之《纯常子词话》,并结合其《云气轩词》来略窥文氏词学思想之全貌。文氏论词力斥柔靡,济以豪宕;在创作上,主张步武苏辛,多元并融,其词学宗尚与以“清季四大家”为中坚的临桂词派卓然相异,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著者《词论家对苏辛词比较说略》一文的续篇,就词论家对苏辛词的“雅情与雄气”、“气体与魄力”、“性情颇歉与缠绵悱恻”等说法作了解说。  相似文献   

8.
自南宋到民国时期,“苏辛”并称观念的演变历经四个阶段:南宋时因风格相似被并提;元明时期对苏辛的认识细化而正式并称;清代时高度认可苏辛创作成就而研究成果丰硕;到民国时期则专注于二人同源异流,词派论取代“并称”论。后一阶段都在继承前代思想的基础上出现新变,每一阶段内部又有丰富而多样的观点,“苏辛”并称的内涵与词学阐释的重点不断发生转向,这是词学自身发展与时代环境影响下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国文学史上,苏轼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一改以前的清丽婉约之风。辛弃疾作为继承豪放风格之冠,使宋词的发展达到高峰。因此,人们把"苏辛"并列,称为豪放词的代表。但苏辛因为所处的时代和出身不同,他们的风格还是有很大差异的。下面笔者想就他们的词风作点肤浅的比较。首先,苏轼的词在豪放中有一种旷达超然,而辛弃疾的词在豪放中则表现出一种沉郁悲愤。黄庭坚云:"东坡词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  相似文献   

10.
稼轩“豪放”词风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稼轩词风提出了主体风格与个体风格的观点,认为豪放是苏辛词风之同,然苏词犹诗人之词,主清旷超逸之美,辛词乃英雄之词,主刚劲崇伟之美;融合豪婉、自铸新风——沉郁悲壮,则是稼轩在艺术风格上的独创;辛词悲壮词风的表现形态极为繁富,呈现众多的“变格”。  相似文献   

11.
“诗坛李杜,词苑苏辛”,此说当作何解? 若用以表明这四位大师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崇高地位,确是的论。但是,很多研究者却是以苏辛并举,说明他们同是豪放词派之班头。此说源远流长,宋元明清,及至当代,众口一词,几成不易之论。论据何在?在东坡,则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圭臬;在稼轩,《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自然是最有力的论据。有的说:苏轼“创立了与传统的婉约词派相对立的豪放派。”  相似文献   

12.
顾随,周汝昌的老师。《苏辛词说》,顾随讲授艺术的自家撰为文字的一种具有浓厚独创特色与重要的代表著作;《苏辛词说》是《稼轩词说》与《东坡词说》的合称,两部《词说》,本系姊妹为篇,同时相继,一气呵成,弥足珍贵。1940年,是日本侵略中国的第三个年头。这年的秋天,深感家园沦亡之大痛的青年学子周汝昌,考取了燕京大学这所不挂日本太阳旗,以"因自由,得真理,以服务"的"武陵源"。  相似文献   

13.
董俞是云间词派后期著名词人.一方面,董俞宗法云间词派,浸淫南唐北宋词,另一方面又大大突破了云间之藩篱,对南宋格律派词人吴文英及苏辛一派的豪放词人亦颇多师法.转益多师,拓宽了他的审美心胸,使<玉凫词>获得了多元风格.  相似文献   

14.
苏轼是我国宋代名的学家。诗、词、皆工。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开有宋一代诗歌之新风气;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为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一生仕途屡遭贬谪,其缘由皆与“新旧党争”有关。  相似文献   

15.
历来苏辛作为豪放词杰出代表为后人所景仰。但仔细翻阅他们的作品,我们会发现他们的婉约词不仅数量多,且多上乘之作,但却往往被人忽略。本文试就他们的婉约词进行比较并就他们的精神世界及创作风格进行窥探。  相似文献   

16.
历来苏辛作为豪放词杰出代表为后人所景仰。但仔细翻阅他们的作品,我们会发现他们的婉约词不仅数量多,且多上乘之作,但却往往被人忽略。本文试就他们的婉约词进行比较并就他们的精神世界及创作风格进行窥探。  相似文献   

17.
苏轼与辛弃疾二人在促进了词体的变革、推动词史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对当世和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二人在词的创作方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许多不同之处。其中“以文为词”在议论方面的表现,就明显地存在着同中有异。文章主要就苏辛词中议论的不拘一格的表现、引发议论背景、议论内容等方面比较其异同,从一个侧面加深对苏辛“以文为词”特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卷首中国学派/苏辛(1-1)转型之惑/苏辛(2-1)把握节奏/苏辛(3-1)破解难题/苏辛(4-1)见仁见智/苏辛(5-1)知难而上/苏辛(6-1)蓄势待发/苏辛(7-1)谁的奶酪/苏辛(8-1)狠抓过程/苏辛(9-1)大的难处/苏辛(10-1)鱼与熊掌/苏辛(11-1)不确定性/苏辛(12-1)本刊特稿在国际视野中观照远程教育的本土进程/冯琳等(1-5)——第四次“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综述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中国之路/南国农(2-5)教学设计与网络学习环境/刘莉张爱文(3-5)——第五次“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综述远程教育助力农村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曹凤余(4-5)——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  相似文献   

19.
南唐后主李煜,处继韦庄之后而开苏辛豪放派之先河的重要地位,其词的艺术成就达到了同时代的顶峰。他集韦庄的“疏而显”及温庭筠的“深而密”特色于一身,创造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艺术财富。研究李煜的词,不仅可以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从而提高对词的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推动词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苏轼与辛弃疾二人在促进了词体的变革、推动词史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对当世和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二人在词的创作方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许多不同之处.其中"以文为词"在议论方面的表现,就明显地存在着同中有异.文章主要就苏辛词中议论的不拘一格的表现、引发议论背景、议论内容等方面比较其异同,从一个侧面加深对苏辛"以文为词"特点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