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桂林有4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累起来的和谐文化传统,体现在人与自然,不同文化传统之间,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和谐、德治、慈孝、仁敬、互助、友爱、善良……。今天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正全面展开,除了硬件建设外,还需要有软件建设,应大力提倡、继承、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加强公民的思想文化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使桂林的公民具有和谐友善、克己利他、爱国奉献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2.
建立民族地区数字图书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既是中国民族学学科建设的需要,也是保护民族文化、传播民族文化的需要.本文阐述了民族地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特殊性,提出了民族地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3.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端,保护和弘扬中原文化遗产,是保持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国际国内许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向数字化趋势发展,中原文化遗产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中原文化数字平台设计存在着分类困难、中原文化遗产数据庞大,以及平台建设更新方便性设计等难点。根据中原文化特点,把该设计平台分为四个主要功能模块:新闻动态模块、资源欣赏模块、学习体验模块和管理操作模块。利用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跨区域文化交流,把中原悠久的文化资源通过数字化平台展现在世人面前,促进中原地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桂林渔鼓作为历史悠久的地域性文化资源,是以桂柳方言进行说唱的优秀民间艺术,也是中华民族曲艺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承载着厚重的民族历史记忆,也蕴含着人与自然共生、人与社会共生、人与文化共生的深刻内涵。渔鼓文化作为桂林人民的文化图腾,其共生内涵贯穿于渔鼓制作、渔鼓表演和渔鼓鉴赏的始终。但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一方面,由于社会结构变迁,渔鼓文化逐渐失去传承的传统场域;另一方面,由于现代传媒的渗透和共生内涵的遮蔽,渔鼓文化日渐式微。因此,桂林渔鼓文化如果要获得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不仅需要进一步彰显自身的共生文化内涵,而且需要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传承机制来加以实施,主要措施包括确立桂林渔鼓文化传承的共生教育理念、开发桂林渔鼓文化的共生校本课程、实施桂林渔鼓文化的共生教学。  相似文献   

5.
聋校资源数字化的建设,能促进聋教育质量提高,全面提升聋人素质,是构建我国高标准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聋校数字化资源建设要本着聋人特点和师生需要进行设计;聋校数字化资源建设需要创新形式、方式方法和内容;更要注重实用,便于教学与管理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广大师生,从而全面带动聋教育整体发展,最终实现把聋校资源建设成集教育教学、管理、宣传、交流、娱乐等于一体的数字化资源库。  相似文献   

6.
聋校资源数字化的建设,能促进聋教育质量提高,全面提升聋人素质,是构建我国高标准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聋校数字化资源建设要本着聋人特点和师生需要进行设计;聋校数字化资源建设需要创新形式、方式方法和内容;更要注重实用,便于教学与管理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广大师生。从而全面带动聋教育整体发展,最终实现把聋校资源建设成集教育教学、管理、宣传、交流、娱乐等于一体的数字化资源库。  相似文献   

7.
追逐"朝阳"--桂林历史文化旅游30年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历史起源早,文化开发早,文化密集,文化质量高,在中国的南疆撑起了一个国务院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从政治转向经济建设的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桂林以山水的名望赢得了旅游业的辉煌,形成了桂林人对旅游业发展思想认识的基础。桂林发展旅游业,从山水风光旅游到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形成旅游产业化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明晰的过程。全面总结桂林30年进行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开发与建设的经验教训,构筑与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相称的桂林历史文化旅游体系,迎接新世纪桂林旅游业全面发展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和文旅融合是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必然要求。桂林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当前桂林传承红色文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深挖红色资源,筑牢红色阵地;打造红色地标,讲好红色故事;丰富红色教材,创新红色载体;开发红色项目,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等。本文针对桂林传承红色文化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强红色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打造红色文化发展高地,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等对策助力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9.
桂林文化资源丰富,内涵博大,底蕴深厚,特征鲜明,为加快桂林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充分发掘桂林文化的持质和内涵,运用市场手段整合配置现有文化资源,努力打造以漓江文化品牌为圆心的多层次文化品牌,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桂林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10.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决定高校应该加强文化服务地方建设力度。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桂林师专)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开展校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活动、优化校园环境等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积极为所在城市的文化发展繁荣贡献力量,为服务广西“民族文化强区”贡献力量。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不能停顿、永无止境,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推陈出新,创造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服务广西“民族文化强区”提供活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研法,对桂林佛教文化资源的数量规模、类型分布、特征与生存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分析.结论表明:桂林佛教文化资源深受百越文化、巫教文化和儒家、道教的影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桂林佛教文化资源保存较为完好,是桂林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随着历史文化的变迁和佛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桂林佛教文化的世俗化和庸俗化.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资源对桂林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身份明显不相符,这与桂林没有建立具体的文化形象、鲜明的文化符号有关。为改变文化名城"无文化"的消极印象,桂林市应建立以抗战文化为主题,以抗战博物馆为载体,以西山公园为依托的桂林文化主题公园。  相似文献   

13.
发展桂林文化游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的思考和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林以“山水甲天下”誉满全球,又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将桂林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是全市和全国人民的心愿。桂林的建设不能忽视丰厚的历史文化。保护并有选择性地恢复历史文物古迹,兴建历史文化博览城,充分发挥历史文化旅游博物馆的作用,加强历史文化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建设,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开发出桂北五条历史文化线路,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以及遵循旅游发展中的历史文化性,将为创建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开辟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4.
桂林是一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了让艺术与山水同美,桂林的画家们责无旁贷地肩负着发扬文化传统和重塑文化形象的社会责任,应努力打造出一个能鼎立于中国画坛的“桂林画派”。  相似文献   

15.
桂林世界旅游城是桂林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先行试点,以桂林临桂为点,发展成"一点三星三区"的基本布局,形成与桂林老城相互呼应的国际旅游名城。通过梳理桂林临桂的文化脉络,以城市意象的各要素为依据,对桂林世界旅游城的城市文化意象的塑造,提出打造桂林旅游城旅游文化、道路文化、边界文化、节点文化、地标文化等特色文化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谌世龙 《贺州学院学报》2011,27(2):114-117,146
开发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对保护传承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有裨益。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遗产目录中,饮食文化遗产项目所占比重大,具有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知名度高、工艺独特、市场潜力大等特色,但在申报工作、保护传承、品牌意识、产业规模、宣传力度等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桂林饮食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路径在于培育品牌、产业扶持、创设公园、创新产品、节庆打造、建立地标、强化体验、开发商品、注重营销等方面,从而丰富桂林旅游产品,促进桂林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桂林米粉是桂林历史,桂林文化,桂林名片,是桂林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桂林米粉这个品牌,不仅在国内有影响力,在世界的其他地区也有很大的名气与美誉度。但就桂林米粉经营而言,缺乏品牌意识,且各自为政,缺乏行业竞争力。要树立桂林米粉品牌,需从米粉的店面设计、多种经营、标准化作业、行业整合、文化旅游等方面进行品牌经营以及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