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钓鱼》2007,(9)
“要想钓得多,必须先打窝”,钓鱼要打窝,打窝就是选择水域某一处作为钓点,撒下诱饵来诱聚鱼群,只有把鱼都“邀请”到钓点,集中到窝里,才能钓到鱼,钓多鱼,这已成为广大垂钓者的共识。打窝在野钓中的作用更为明显。窝子又分熟窝子和生窝子。熟窝子也称老窝子,就是钓鱼人经常在此撒诱  相似文献   

2.
野水钓鱼,20世纪80年代我一般采用打2~3个窝定点钓,钓完~窝就补窝,然后再钓第二窝的钓法。由于鱼的密度相对较大,补窝后鱼不一会就又进窝了,当时按此钓法一般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后来,鱼逐步变稀变小,我就改用多点轮钓法,即每次打5~6个窝子,每个窝子钓3—5条鱼就换窝钓,对鱼获好的窝子就补窝继续钓。鱼获不佳的窝子则弃之。这样又钓了儿年,效果还不错。到了90年代中期,这种钓法又失灵了,一个窝子钓起几尾鱼后若再补窝,这窝中的鱼儿一般就没有新窝中的多,有的甚至根本就没鱼了。  相似文献   

3.
手竿垂钓诱鱼打窝.一般是在钓点投些酒米、稽食之类诱饵。饵料落于水底后散开成平面铺于水底形成“平面窝”。平面窝打窝方法比较简单,是传统钓法最普遍、最常用的打窝诱鱼的方法,钓底层鱼效果较好。但钓中层鱼、上层鱼效果就比较差。有经验的钓鱼人为了提高效率,为了把中上层鱼引入水底聚而钓之,常常在“立体窝”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搜索钓法     
华连洪 《钓鱼》2005,(24):40-40
上世纪80年代时野钓,我一般采用打2-3窝定点钓,钓完以后再补窝。由于鱼的密度相对较大,补窝后,不一会就有鱼进窝。用此钓法一般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后来,鱼的种群逐步变稀变小,我就改用多点轮钓法。  相似文献   

5.
钓鱼与打窝     
贺建成 《钓鱼》2007,(3S):26-28
虽然钓鱼与打窝唇齿相依,密不可分,但仍有轻重、主次之分。 窝子打中了,鱼好钓,甚至想怎么钓就可以怎么钓。窝子没打中,鱼难钓,甚至根本钓不到鱼。钓鱼高手和钓鱼冠军之所以能力压群雄,取胜之道与用饵打窝有很大关系。因为诱鱼是钓鱼的基础,只有诱来鱼,才能钓好鱼,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选择。因此,如何打窝,如何打好窝(也叫布窝),成为钓鱼过程中的一道“主菜”。  相似文献   

6.
管察 《钓鱼》2005,(12):22-22
鲫鱼是下层鱼,习惯底摄。在“台钓”出现之前,我们主要是底钓,坠钩平底,先撒窝,再根据底况和鱼的摄食偏向选择相应的钓饵。“台钓”不打窝,用诱钓合一的钓饵边诱边钓,但钓着钓着鱼上浮了,于是有钓离底、钓半水和钓一标深等钓术变化,但这是针对池塘而言。野钓或粗放型养殖水域鱼的密度低,诱鱼就不能省略了。  相似文献   

7.
刁余仁  黄金河 《垂钓》2001,(11):33-34
这条钓谚讲的是垂钓时打窝的学问。凡垂钓者都知道,打窝是为了多聚鱼;多聚鱼是为了多钓鱼。怎样才能打窝多聚鱼呢?其中大有学问。  相似文献   

8.
刘莉 《垂钓》2014,(8):22-24
“打窝子”没那么简单 如今,野钓水域的鱼越来越少,窝子就显得愈发重要。窝子的说道不少——形状、形式多种多样,窝料也五花八门,这些暂且不说,咱就说说窝料的形状。 我有一哥儿们,外号“咕咚”,和我一起钓了很多年鱼,他打窝子堪称一绝,铅球大的一团窝料,肯定能“咕咚”一声砸到浮标的位置,因此江湖人称“咕咚”。他每次打一团,量足成分多,诱鱼快速,效果可持续一天。  相似文献   

9.
同钓有缘     
去年夏末的一天,我到市场上买小米,准备用药酒浸泡后钓鱼打窝。我问老板两种小米哪种便宜,老板反问我是人吃还是喂鸡,我说钓鱼打窝,老板笑着说:“半小时前也有一老头来买小米,说是钓鱼用。鱼还吃小米?”我告诉他是加工后打窝诱鱼。老板健谈,又说:“刚才买米的老头跟我讲价,说找到一个钓鱼的好去处,鱼好钓,钓多了吃不了就拿去卖,每天卖鱼就能挣一二十元,要是米价便宜以后会常来买……”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忙问那老头是哪里人,在什么地方钓的鱼。老板说:“哪里人不知道,钓鱼的地方好像在黄泥沟(排洪道名)附近。”  相似文献   

10.
颜恒 《钓鱼》2009,(7):42-43
关于对复杂水底鱼情的描述,有这样一些钓谚,如:“钓乱钓脏,不钓光光”、“水下瓦砾多,钓鱼不打窝”、“水底复杂,鱼把堆扎”等,都表示鱼是喜欢呆在水底地形比较复杂的水域里面的。  相似文献   

11.
文子 《钓鱼》2005,(1):36-36
喜欢河钓的人,通常会在钓点的选择上下功夫。在精挑细选好钓点后,我们就可以下窝料了。河钓的打窝与静水中打窝不一样,区别在于流水容易冲走窝中的香味。所以打窝时不妨量少一点,次数多一些。打窝也可选择一次打两三个窝,相距10~20米左右,发现哪个窝子有鱼就钓哪个窝,不太上鱼的窝子就可放弃,这样可找到理想的窝点,增加钓获。  相似文献   

12.
刘克非 《垂钓》2002,2(7):67-68
打窝可是门学问,在不同的地方垂钓就得用不同的打窝料。就拿养鱼塘来说吧,钓友们都愿意用塘鱼平时吃的饲料打窝,这种方法也确实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可你要是在水库中野钓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水库中的鱼虽然多数也是放养的,但经过长期的自然生长,鱼儿摄取的食物与野生鱼已经没有什么区别。我们要钓这些“准野生鱼”,  相似文献   

13.
张桂林 《钓鱼》2010,(6):40-41
笔者参加钓鱼活动已有30余年,从实践中越来越感受和体会到钓鱼必须注重打窝,只有打好了窝才能够把鱼吸引聚集到一起,从而达到下钩必有收获的道理。但是,我在这里所说的钓鱼打个“好窝”,并非众多钓友在以前很长时间都知道的选择那“长坑钓腰、圆坑钓中和方坑钓角”等地方的钓位,撒几把酒泡小米或颗粒饲料就能够把鱼钓上来。  相似文献   

14.
作窝     
《钓鱼》2009,(22):25-25
又称“打窝”、“打塘”,指选准钓点后撤下诱饵,引鱼来聚后据窝而钓,是钓鱼的第一步骤。  相似文献   

15.
<正>新窝和老窝的区分,是以“经常有人钓”和“从来没人钓”为标准来确定的。钓谚说:“七分钓位、三分钓技。”针对新窝强,还是老窝好的争论,笔者认为,新窝和老窝都分别存在着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窝子”,是钓者在钓鱼活动中所居的地理位置和具体钓点。而对“新窝”和“老窝”的区分,是以“经常有人钓”和“从来没人钓”为条件来辨认确定的。至于按钓事中“七分钓位、三分钓技”这一理论学说,针对一些钓友提出“新窝”强,还是“老窝”好的争议问题,笔者认为,“新窝”和“老窝”都分别存在着以下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7.
陈中春 《钓鱼》2008,(17):28-29
“窝子”,是钓者在钓鱼活动中所居的地理位置和具体钓点。而对“新窝”和“老窝”的区分,是以“经常有人钓”和“从表没人钓”为条件来辨认确定的。至于按钓事中“七分钓位、三分钓技”这一理论学说,针对一些钓友提出“新窝”强,还是“老窝”好的争议问题。笔者认为,“新窝”和“老窝”都分别存在着以下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宿公 《垂钓》2007,7(10):23-23
有的人可能会问:抛竿钓也要打窝?当然,而且打窝与否,关乎鱼获量的多少。但打窝也是有讲究的,否则只能适得其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李哲 《钓鱼》2004,(24):41-41
一点式抛投:将多支抛竿,以塔形的分布打在同一个钓点里的钓法。这种钓法主要用于鱼头较稀,鱼头个体较大,水深鱼少的自然水域,竿多饵多以利快速聚鱼。此种钓法要求钓者要有较高的抛投技巧,钓饵的落点,以不超过两个平方米。一旦发窝,会频频上鱼。  相似文献   

20.
颜恒 《钓鱼》2008,(22):37-39
“钓鱼不撒窝,大都钓不着”、“先打窝子后钓鱼,脚步轻捷慢慢提”、“舍不得香饵钓不着鱼”、“药米打窝,鱼未不走”“诱饵有香味,鱼儿才拢来”、“春钓不打窝,回家没汤喝”、“钓鱼不喂窝,回家没汤喝”……这类钓谚传递的是同一个基本事实:钓鱼必须先找钓点撒饵做好窝再钓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