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庆祝建馆40年,广州图书馆对参与本馆建设的各界人士进行了口述访谈,其中包括四位有着不同职业背景、兴趣爱好的读者:诗人黄礼孩、画家陈铿、视障公益事业人士张文东、公司员工何绮薇。他们见证了广州图书馆从“旧馆”到“新馆”的变迁,在图书馆中找到个人成长和前进的方向与道路。文章精选了四位读者与广州图书馆的结缘故事、在图书馆印象深刻的经历以及对图书馆的感受和期望,从读者视角展现一座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轨迹以及它给城市和市民带来的文化精神滋养。  相似文献   

2.
<正> 本文试图讨论一些在1967-1968年之间建造的图书馆,特别是学院图书馆,它们是怎样适应不断增长的藏书的,它们的书库和座位问题,它们在开馆后又有哪些形态上的变化.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限于建馆时只有3,000名学生的图书馆,以及那些1967年或1968年尚能适应需要,但现在学生人数已大大增加了的图书馆.笔者调查了75个图书馆,除了3所已于今年闭馆外,有一半,即36馆给了答复.36馆中,平均每馆读者为1,284人;其中大多数藏书在100,000到200,000册之间;28%不足100,000册;11%超过200,000册.  相似文献   

3.
1906年创办的(清)黑龙江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彪 《图书馆建设》2005,(5):101-103
(清)黑龙江图书馆是中国第四家建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也是东北第一家建立的图书馆。在我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史中该馆属第一批建立馆之一,而不是第二批建立的。这是一个重要的有据可查的史实。如今该馆已演变成现在的齐齐哈尔市图书馆。本文论述了(清)黑龙江图书馆建于1906年的有关依据,并以此纪念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建馆一百周年。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作为少年儿童的第二课堂,倡导他们读好书、好读书,为他们提供优质的阅读服务是图书馆的职责所在。但是由于城市范围的逐渐扩大,居民住宅小区开始远离图书馆,给到馆阅读的少年儿童带来了不便;同时,受条件的限制,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基本成为空白。为改变这一状况,图书馆应考虑通过在区域内的中小学校建立馆外流通点,以保证少儿读者的借阅方便,让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丰富优质的公共图书馆服务。  相似文献   

5.
2月1日,文化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总结会议,公布了第四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的结果,云南省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这也是省馆建馆百年来首次被评为一级图书馆。  相似文献   

6.
论文根据南京图书馆建馆110周年主旨论坛上吴建中的发言进行摘编。在发言中,作者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和研究图书馆发展趋势,认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应注重五个方面的转移,即从识字教育到多元素养教育、从图书流通到读者活动为主、从阅览室到学习共享空间、从等待读者到走进读者、从内部治理到社会参与,同时提出研究图书馆的下一步发展应注重对研究数据的管理,并强调建立和完善确保研究数据流通和利用的知识服务体系是科技创新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佛山市图书馆、佛山市禅城区联合图书馆主馆与张槎分馆三家代表性图书馆的外来工读者进行调查,以实际到馆的外来工现实用户为研究对象,以现实外来工用户结构及其信息需求和行为特征为主要调查内容,了解这一特殊读者群体的信息需求和行为,为公共图书馆更好地利用自身条件服务外来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就山东省图书馆建馆100年来,在馆藏、读者服务、馆舍兴建、现代化与网络化建设取得的成就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山东省图书馆建馆100年不断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是山东省政府的支持与经费投入、图书馆历届领导的努力,有一支适应图书馆发展的工作人员队伍、抓管理与制度、不断创新图书馆工作技术方法和提高图书馆学术水平。文章还论述了山东省图书馆建馆100年的发展历程对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给美国社会各方面带来重大影响。文章对美国公共图书馆界应对疫情、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实践进行调查:包括到馆非接触服务、推广整合数字资源以及开展线上服务;同时分析了美国公共图书馆界承担社会责任的相关实践。最后对重大公共事件下图书馆践行使命提出三点思考:坚守专业阵地,彰显行业价值;包容特殊群体,延伸图书馆服务;关注社会问题,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全国31个省级公共图书馆借阅证办理情况显示,在政府要求免费开放的大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仍然存在“一馆多证”的现象.省级公共图书馆应优先加大科技投入,同步建立并先行完全免费开放网络公共图书馆;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延伸图书馆服务网络;建立读者诚信档案,减少读者管理成本;加强内部管理创新,提升自身服务能力,以逐步消除“一馆多证”现象.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论坛》2023,(3):1-5
<正>回望110年建馆历史,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以下简称“广东省馆”)从藏书楼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到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拥抱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应用,持续探索智慧化路径起到了支撑作用。抚今思昔,广东省馆践行、见证了我国图书馆利用新技术在业务管理、网络服务、创新驱动和协作共享等方面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2.
如何彰显图书馆服务效能,强化存在感、吸引社会关注,提高读者利用率和办馆绩效,是图书馆管理者及其馆员需要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结合厦门市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服务效能等方面的创新案例及效果,以及这些效果最终给图书馆事业发展带来的推动力,探讨公共图书馆社会影响力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力量来自于哪里——解读社会力量办馆助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历史的角度对中西社会力量办馆助馆的历史传统进行梳理,认为社会力量是近代图书馆发展的原动力.中外社会力量办馆助馆活动存在显著差别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不同,而目前弱势群体的激增与知识资源的供给不足足社会力量兴起办馆助馆热潮的现实原因.社会力量办馆助馆有四种模式:独立建馆办馆、捐资建馆与捐书助馆、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志愿者服务.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应走"官办民助"与"民办官助"相结合的道路.目前社会力量办馆助馆热潮将引发一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图书馆运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公共图书馆地理空间布局影响着读者到馆方式和成本花费,进而影响读者对图书馆访问的体验和频次。[方法/过程] 基于出行链理论和场域理论,围绕公共图书馆地理空间布局,对读者访问公共图书馆的便利性进行了解析,分析了城市公共交通和生活设施分布和公共图书馆网络布局之间的动态关系和量化评价,利用ArcGIS对苏州城市公共图书馆布局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结论] 提出建立与公共交通互动关系、接入图书馆馆外空间以及延伸到读者生活圈的策略,以提升公共图书馆地理空间布局便利性。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图书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中建馆较早的省级馆之一,从成立至今已将近百年。随着时间的推移,馆舍、馆址历经曲折变迁。本文着重介绍河南省图书馆馆址馆舍变迁情况,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6.
据笔者的初步调查,目前一些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读者到馆率程度不同地有所下降。如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势必有继续下降的趋势。笔者经过研究分析认为,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读者到馆率的下降,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下面将自己的几点不成熟看法分述如下: 一、客观原因(也可谓社会因素): 1.其它系统图书馆、资料室的成立由于人们对图书馆的社会作用的认识逐渐提高,教育系统、科研系统及其它各系统纷纷成立了图书馆或资料室。读者可借阅图书资料的馆室增多,选择范围扩大,形成了读者的分散性。这样,减轻了一些中小型公  相似文献   

17.
尚庄 《图书馆学刊》2010,32(7):107-110,F0003
我国最早成立的一批公共图书馆已相继迎来了建馆100周年。在庆祝百年华诞之际,各馆都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纪念活动,但这些活动大多还囿于行业内部,广大读者从中得到的实惠并不多。今后的图书馆百年纪念应更多地考虑读者的主体地位,遵循以读者为中心策划活动内容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1979年,我在富源县文化馆任会计兼职管理图书,上级安排我筹建富源县图书馆,专门到云南省图书馆购买图书馆业务用品。1980年我们正式批准建馆。1981年,全省公共图书馆馆长会在腾冲召开.我去参会的过程中两次到省馆。会议期间与省馆的领导和各位老师开始接触认识。也是这次会议贯彻中央书记处对全国图书馆工作的批示,为图书馆工作指明了方向,坚定和鼓舞了我投身图书馆事业的信心和力量,从此让我和云南省图书馆结下了三十年的情缘。  相似文献   

19.
到馆率是衡量公共图书馆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各国的图书馆都通过开展活动来提高到馆率。图书馆活动是否能够提高到馆率,具体是哪类活动提高了到馆率,这两个问题需要实证研究来回答。韩国公共图书馆近十年的到馆率居世界前列,高于美国和中国。本文利用韩国公共图书馆连续时间、全国范围的数据,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开展公共图书馆活动和到馆率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通过统计推断得到两点稳健结论:其一,在互联网时代,举办图书馆活动是公共图书馆到馆率提高的主因;其二,图书馆活动中的文化项目和阅读项目是到馆率提高的具体原因,其中文化项目的促进作用更突出。图3。表6。参考文献36。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图书馆研究辅导部每年都进行一次全省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调查。现从省、市、县三级图书馆办馆条件、文献资源、读者服务、人才队伍等方面,对山东省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全省公共图书馆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为发展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