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大陆与台湾的两岸关系进了传播地理学的分析,认为"旅行文化"是台湾文化中一个显著的结构性特征.长期的政治分治两岸之间的媒体传播与人际传播共同构成两岸之间传播互动的不同层面,描绘出五十余年里两岸关系发展的复杂状貌.并且指出,传播地理的拓展和改善仍然取决于政治的进一步和解、技术的更大进步以及两岸媒介人士互相释放更多的善意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的两岸交流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几大类:两岸重大交流活动、台湾知名人士来大陆的参访活动、经济交流活动、文化交流活动、其他民间交流活动等。根据不同性质和规模的交流活动,广播新闻报道应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抓住重点,提高报道质量,用电波全方位传播其盛况,对两岸关系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两岸青年血脉同源,文化同根,具有天然的亲近感。他们共同肩负着中华民族统一与复兴之重任。在台湾政党轮替、两岸关系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新形势下,服务台湾受众的大陆媒体,在资讯传播过程中,要善于倾听台湾青年朋友的心声诉求,当好"讲解员"和"服务员",讲好两岸故事,做台湾青年的知心朋友,为两岸青年朋友架设理解与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近70年来,两岸关系重要时间节点之一,是1987年两岸开展交流.两岸开展交流之前,影响两岸关系的因素有朝鲜战争、美国军事力量介入等;两岸开展交流之后,影响两岸关系的因素有台湾岛内不同政治力量消长、美国等国际因素.本文梳理台湾问题由来、两岸关系曲折发展历程,探讨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影响,认为无论台海关系如何起伏反复,大陆改革开放、大陆对台政策始终主导两岸关系发展,大陆始终掌握着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大陆媒体对台湾新闻的报道现状出发,研究两岸关系发展并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尤其是"三通"终于实现之后,大陆媒体如何更好地报道台湾新闻,让新闻交流更好地服务于沟通两岸同胞的感情、增进相互了解,消除歧见,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新闻     
中央台启动 《hello台湾》网 旨在“沟通海峡两岸,促进和平统一”的中中人民广播电台《hello台湾》网已开启。据称,《hello台湾》网以“追踪新闻热点、反映两岸民意、传递经贸信息、提供咨询服务”为宗旨,每天登载发布海峡两岸的重要新闻,客观报道两岸关系的最新动态及两岸交流交往、投资商贸情况,及时追踪两岸新闻热点等。日前已经开设了新闻速递、投资中国、求学大陆、台湾万象、综合论坛等八个频道和《记者在台湾》等60个栏目。以开办46年之中央台两套对台湾广播节目音频内容为自己独特的风格。 全国将重新 换发…  相似文献   

7.
熊烨 《东南传播》2011,(2):125-126
海峡两岸文化融合一直都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也是处理两岸祖国统一问题的基础.近日,<读者>杂志获准进入台湾,这是大陆出版的杂志在台湾当局准许下入岛传播而开启的两岸文化交流的一个新起点.本文借由这一事件,在深刻剖析两岸关系进程的基础上谈谈<读者>获准进入台湾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两岸关系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两岸新闻交流的发展方向,而两岸新闻交流在两岸关系中扮演着"润滑剂"的功能,提供了可以让两岸进行正常交流互动的机制。未来两岸如何通过新闻交流、通过媒体对两岸形象(台湾形象、大陆形象)的完整、真实和准确的塑造与呈现来沟通两岸、寻求两岸彼此认同、建立彼此好感,发挥媒体良性作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新闻交流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历史使命。本文就此从制度层面、政策层面和实务层面提出了互构两岸真实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互联网成为海峡两岸人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两岸关系进入了和平发展的轨道,两岸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技术等诸多方面都有各自新的特点,两岸互动因此而有新的方式与内容,台湾受众政治、社会、阅听心理以及对对台宣传的期待与需要更有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以沟通两岸、"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争取台湾民心为基本任务的对台宣传受到极其深刻的影响,其传播环境发生巨变,指导对台宣传的传统党报理论与传统运行机制难以适应新形势,在互联网时代需适时更新,在宣传战略、策略和战术上也应与时俱进,以适应对台宣传的实际需要,切实强化对台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台湾历史上经历了荷兰和日本人统治以及两岸政治体制的差异和接受西方政治生态的影响,台湾民众在政治意识上出现混乱和多元化;大陆文化在迁徙台湾过程中有过多次的嬗变,加上两岸文化曾经的隔阂,还造成两岸文化出现一定的差异性。对台广播应正视这种现状和客观存在,寻找出对台传播的侧重点和传播策略;通过淡化两岸政治体制差异,宣传大陆的善意和诚意,突出两岸经济文化融合对两岸带来的双赢效果;通过两岸普通民众生产、生活交流的细节,用台湾民众习惯的收听方式来达到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曾爱友 《中国广播》2010,(1):61-61,80
本文认为,办好中央电台客家话对台湾广播,应充分整合和利用两岸客家地区的优势资源,通过举办各种经济文化活动,提升中央电台客家话对台湾广播的影响力,推动两岸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参考》2013,(Z1):26
本刊讯(记者缪立平)以服务对台工作,促进两岸出版交流为办社宗旨的九州出版社抓住两岸和平发展的机遇,扩大与台湾学术界和出版界的交流和合作,2013年新推出一批两岸学术界、出版界、专家学者共同完成的新书。九州出版社总编辑王杰介绍说,编辑整理出版赴台文化大师(指1949年后到台湾的文化大师,包括钱穆、胡适、唐君毅、徐复观、王云五等)的著作需要两岸学术界和出版界达成若干共识和互信、搁置若干争议,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投入,需要两岸发挥优势,通力协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解决了编辑出版赴台文化大家著作系列的诸多难  相似文献   

13.
正近半年,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实现首次互访,特别是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台湾因服贸引发争议后成功赴台,展现了大陆对两岸和平发展的自信。针对新的情况,研究两岸问题的专家学者纷纷撰写文章发表看法。台湾佛光大学文学系主任谢大宁教授的专文《从反服贸学运看两岸文化协议》,分析学运产生的根源:"集体焦虑"反映出的"异己关系",指出两岸关系的核心是认同问题,说明文化认同的关键是参与,进而提出建立文化共同体的必要性和紧迫感。作者认为:"如果我们要推动两岸文化协议,就不应该还是停留在交流  相似文献   

14.
郑珑 《东南传播》2016,(2):18-20
新闻交流在两岸交流中历来处于先行位置,随着两岸关系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新形势下应该如何做好对台新闻宣传报道工作,是每一个从事涉台新闻报道的新闻从业人员都必须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从秉持善意、客观报道、改进提高宣传方式、技巧等方面入手,探讨对台新闻报道应如何更加贴近台湾同胞的生活和实际,让台湾民众看得懂、听得进,使对台新闻报道能起到增进两岸民众心灵沟通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已有近60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对台湾广播为增进两岸人民之间的了解,沟通两岸人民之间的感情,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年来,对台湾广播在两岸新的形势下开拓进取,在全面及时生动地报道两岸各项重大活动方面,在入岛宣传方面,在两岸举办各种交流活动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明显的进展。对台湾广播在对台传播中的重要性和独特作用受到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王励红 《东南传播》2012,(3):109-110
和平发展是当下两岸关系的主题,维持现状是目前台湾岛内的主流民意。在此状况下,如何充分运用对台方言广播的宣传作用,提升传播效益,在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理解、争取台湾民心、凝聚和平统一共识上发挥更大效能,关键在于要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将目标受众主体锁定经济基础较差、文化水平较低、宗教意识较浓的中南部闽南及客家族群,发挥闽南、客家文化的独有魅力,强化正面宣传,以闽台文化关联性阻击"文化台独",注重服务的贴近性。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台湾陆委会最近就现阶段两岸文化交流问题提出六项原则,强调两岸基于相同的文化背景,两岸文化交流更应积极推展,以互补互利,充实文化内涵,促进文化共同发展。两岸文化交流的六项指导原则如下:一、认识两岸文化状况,增进彼此了解;二、秉持平等善意态度,加强文化交流;三、展现台湾发展特色,交换成功经验;四、善用两岸文化资源,增进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厦门与金门,在两岸对峙的年代成为国共两党的心战前线。隔空喊话三十八年,既是无烟的战斗,亦有彼此的默契;既是特殊年代里两岸仅存的对话渠道,也是两岸关系由紧至松的见证  相似文献   

19.
近半年,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实现首次互访,特别是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台湾因服贸引发争议后成功赴台,展现了大陆对两岸和平发展的自信.针对新的情况,研究两岸问题的专家学者纷纷撰写文章发表看法.台湾佛光大学文学系主任谢大宁教授的专文《从反服贸学运看两岸文化协议》,分析学运产生的根源:“集体焦虑”反映出的“异己关系”,指出两岸关系的核心是认同问题,说明文化认同的关键是参与,进而提出建立文化共同体的必要性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20.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台湾《自立晚报》记者李永得、徐璐打破两岸媒介38年的隔离,成为第一批公开到大陆采访的台湾新闻记者至今,海峡两岸的媒介已经陆续交流了27年,虽然中间由于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出现过停滞阶段。大部分的台湾民众是通过台湾媒介了解大陆、了解两岸关系的发展现况、参与两岸关系的交流互动。当前,海峡两岸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以良好的势头进行充分的交流,媒介既是参与交流的内容也是各种交流推动的因素之一。本文旨在以中天新闻台大陆新闻中心为一个窗口,了解海峡两岸媒介交流的现状,了解台湾电视媒体对大陆新闻议题的选择,分析这种选择背后的原因,并探讨新媒体时代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出现对于两岸电视媒介进行新闻交流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