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小小说创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还未见成熟,其根本的障碍可以说是由小小说自身的局限——“小”所带来的。要实现小小说突破自身局限,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必须做到:积极转变观念,重视小小说创作;苦练内功,厚积薄发;明晰文体特征,构建创作风格;关注小小说评论,促进小小说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写作是一种文体思维。在小小说写作指导中,教师应基于文体思维,依据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特点和学情特点,在整合与拆解小小说要素的基础上选择并优化写作学习元素。具体做法是:立足“生活的扩展”,统整小小说内部要素;立足文体思维,拆解小小说核心写作知识作为学习元素;立足文体创新,优化小小说写作学习元素。  相似文献   

3.
小小说作为一种文体,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短句的运用、故事情节简单却一波三折、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出人意料的结尾等。然而长期以来,小小说却处于被忽视状态,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重内容分析轻语言训练等现象严重。对于小小说教学的探索刻不容缓。在小小说文本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努力做到:语言训练,立足于学生主体;语言训练,着力于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小小说正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但也存在创作题材雷同、创作方法单一等诸多问题。如何认识这些发展成绩和发展缺陷,如何看待小小说未来创作走势,如何看待小小说理论批评,如何推动小小说文体阔步向前,值得小小说理论批评界认真关注。  相似文献   

5.
小小说写作有利于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小小说文体有其突出特点,适合与中学记叙类文体的写作进行嫁接。小小说讲究意味,对于激活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有很大帮助。小小说的写作要从故事的核入手。小小说在高考写作中可以大显身手。教师要研究小小说写作理论,最好能写点下水文。  相似文献   

6.
繁荣背后的隐忧——小小说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小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了当今文坛的后起之秀,赢得了创作的丰收和读者的欢迎,但小小说在表面的繁荣中也存在着影响其发展的隐忧:作者精品意识的缺失、评论家的冷落、文体特征的模糊、读者的宽容,这些都是当前小小说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小小说作为一种文学艺术性很强的文体,以其深远的立意、精巧的结构、简练的语言而倍受人们的青睐。它拥有许多能为之奋斗的小小说作家和一个庞大的读者群,因而发展很快。我也十分热衷于小小说,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就引入了小小说这种文体,以读带写,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下面谈一谈小小说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二十年来,小小说以自身独特的优势在我国文坛迅速崛起,并以一种独立的文体成和小说家庭中不可替代的一员。小小说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必须正视粗制滥造和非文学性的操作等有害频向。小小说呼唤大手笔的加盟,也必将造就自己的大手笔。  相似文献   

9.
大众文化语境中当代小小说的审美趣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小小说由于其显著的趣味性特征而深受读者喜欢,也使之成为大众文化语境中繁荣的文学体类;究其原因乃在于大众文化语境里现实生活的多元性为小小说的丰富提供了多种可能,以及小小说具有审美倾向上的娱乐幽默、语言的精练和情节结构的反转等元素特征;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某些小小说作家对“趣味”的过分追崇也导致着该文体发展呈现狭隘与局限。  相似文献   

10.
作为当代文学一道风景的小小说,与新世纪底层文学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无论是文体形式、创作主体、受众群体、编辑意识,还是关注对象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底层文学性。探讨新时期小小说的底层文学性,能重构小小说的美学价值与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虽然在成书形式上留有晚清小说的片段性特征,在叙事模式上采用"新小说"家的第三人称限制叙事,但仍有着高于同时期其他晚清小说的艺术成就,表现为具有在晚明时期走向成熟与辉煌的小品散文的风格。本文将主要以晚明小品的艺术特点作为参照标准,分析这部著作随性适意、真趣自然、抒情感怀、韵高奏雅的审美风格。同时把该书放在晚清小说的环境之中,在对比中凸现其小品风格。  相似文献   

12.
古代小品文是中国古代文化体系中一种独特的文学创作。它是以先秦诸子散文及历史散文为源头,又受到诗歌、小说创作的影响,从而形成自己独特魅力的一种文学形式。先秦时期,是古代小品文的产生和萌芽阶段。此时的小品文以一种简短的文字段落的形式出现。其特点是,在形式上尚未独立成篇,只是散见在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之中;文辞简约,意旨却大,内容包括对于重大人事的讽刺劝诫、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抒发作家远大的志向、提出严肃的人生哲理等;体裁较为单一,寓言占绝对优势;语言生动精练,简明流畅,而又含蓄蕴藉。  相似文献   

13.
明清小说作者借鉴八股文的文体特征是多角度、多样化的,比照明清小说与八股文可以发现,很多小说都融会了诸种八股要素。小说作者讲论儒家经典实属平常,他们频繁、大段地讲论经书,常常针对朱熹《集注》讨论句意,甚至直接将八股术语纳入小说当中,有意借鉴八股要素的意图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4.
俳谐文是汉魏六朝时期比较盛行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表面诙谐逗乐,实则有着深刻的讽世意味和社会批评意义,是地道的杂文。研究汉魏六朝文学中的俳谐体杂文,不仅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汉魏六朝文学的全貌,也可理清中国古代杂文发展的轮廓与线索。  相似文献   

15.
从晚明开始,由于文人介入小说创作,融入了文章的理念和写法,带来了通俗小说的文章化发展趋势,在清前中期形成了一族具有文章写作技巧和寄托言志功能且适合案头阅读的小说群落,我们姑且称之为“文章体”小说。“文章体”与“说书体”小说相颉颃,成为清代小说的重要一翼。“文章体”小说的产生印证了文体发展的规律:每种文体在低级发展阶段都会努力融合借鉴其他成熟文体;“文章体”的产生也表明通俗小说立场和核心价值的雅化转变,昭示着与传统“说书体”迥异的文章化小说美学范式的崛起。  相似文献   

16.
明清小说作者十分熟悉八股文的语言风格,转作小说时很难摆脱原有的束缚。小说作者将八股文骈丽的语言以及引用书经的用语方式应用到小说写作中,形成了"以时文为小说"的八股笔法,尤以语言风格最为显著,这使得明清小说的语言被雅化了,并具有鲜明的八股色彩。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商洛杂文作家屈超耘在杂文创作理论上有所建树,其杂文创作题材和创作风格有所拓展,其主要艺术特色是语和意深,细微精警;说古论今,史质文衣;形象说理,姿态横生.  相似文献   

18.
李德裕的政论文以独特的艺术风格魅力,在古代散文发展史上倍受许多文学大家的关注和推崇。他的文章以才情为文,关注晚唐社会的诸多现实问题,风格尚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同时,他的散文创作追求阳刚之美,气势充沛,风格雄健,是一位很有特色的散文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点探讨了日本随笔对于中国现代散文两条路径的影响,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平和冲淡的美文走向,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匕首”“投枪”式的杂文体式。通过日本随笔对中国现代散文影响的考察,凸显了日本随笔在世界散文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悸动心曲》是库切的一本文学评论集,收录了其对于21位作家的评论文章,库切紧紧围绕这些作家的作品进行阐释、分析和解读。本文通过梳理这21篇评论文章管窥库切评判文学之标尺的3个主要方面:关注历史书写、聚焦伦理道德以及讲求文学形式。上述3个方面是库切衡量一切文学作品优劣的不可撼动的标尺,也是其自身文学创作中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