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版初中英语(新目标)教材,针对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训练选入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利用这些素材,将写作训练渗透到听、说、读以及语法教学等各个版块中,通过对学生听写、改写、仿写、规范语言等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依托教材文本对学生进行随文练笔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加强文化底蕴、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依托教材文本进行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从把握课文经典段落进行仿写训练、根据课文题材开展针对性训练和结合教材插图进行片段写作训练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正中学英语的教学旨在通过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听、说、读、写相互促进,而写作练习对学习英语有很强的推动作用。牛津教材中越来越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设有专门的Main task课型。近几年的中考中,写作也占有一定比重,提高初中生书面表达水平,对高中阶段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作用。一、初中生英语写作的现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书面表达一直是个相当薄弱的环节。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很多学生视写作可有可无,平日练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的推进对初中英语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改善,学生的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写,还应该广泛涉及到听说读多方面,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写作是一大难题,因此,在新版初中英语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写作训练,教师可以采用交互式教学方式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说"与"写"的关系紧密,前者是口头表达,后者则是书面表达,二者同属于语言表达形式。小学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往往与习作紧密结合。因此,笔者结合小学五年级语文习作教学,通过"设场景,拓思路——巧积累,促写作——讲技巧,写真情"的模式,把口语交际训练与写作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引领学生以说为媒,以说促写,拉近学生生活与作文的距离,减小写作坡度,提高习作课堂教学实效,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我手写我口"的良好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6.
初中英语教育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目的是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包括口头上和书面上的多重运用。其中写作能力无疑是实用性最强但是又最难以训练提高的。初中英语写作训练不能忽视,传统的写作训练效果低下,针对创新写作训练,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短日记对初中英语写作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说"与"写"的关系紧密,前者是口头表达,后者则是书面表达,二者同属于语言表达形式.小学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往往与习作紧密结合.因此,笔者结合小学五年级语文习作教学,通过"设场景,拓思路——巧积累,促写作——讲技巧,写真情"的模式,把口语交际训练与写作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引领学生以说为媒,以说促写,拉近学生生活与作文的距离,减小写作坡度,提高习作课堂教学实效,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我手写我口"的良好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8.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写作教学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教师需融入新的教学理念,明确新课改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充分利用教材,创新评价方式,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英文写作习惯,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改变写作教学的弱势地位,助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最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巧妙抓住教材选文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是提升写作能力的最佳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对教材选文内容材料进行仿写,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对教材选文的结构框架进行仿写,可以训练写作构思;对教材选文的表现手法进行仿写,可以训练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教材选文的语言特色进行仿写,可以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初中英语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是新时 期背景下对学生进行英语听力、口语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写作 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我国的教育形式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 发展的,对教师开展教学方式方法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在初 中英语教学中就要求相关教学工作者通过对学生进行听说练 习,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如何在初中 英语教学当中加强对学生的听说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成 为相关教学工作者需要着重探究的课题之一。本篇文章主要针 对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来提高 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论述,从而实现通过有效的听说训练提高 学生写作技巧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9,(A0):83-84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践,为沟通交流提供便利。而写作是英语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需要加强重视。在当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中,大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弱。如何帮助初中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是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而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读和写的有效结合,对培养学生语感,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模式,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阐述如何利用读写结合模式促进初中英语有效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12.
现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为此 ,笔者认为 :阅读教学必须和写作训练紧密结合起来 ,学用兼顾 ,巧训勤练 ,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现就如何结合阅读教学 ,加强记叙文写作中开头结尾训练谈几点看法。一、分析教材 ,引导学生归类领会布局奥妙一篇好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相呼应 ,体现了文章结构的技艺。训练学生写好文章的开头结尾 ,是培养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之一。而借鉴与模仿课文中好的开头与结尾 ,是训练学生写好开头结尾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把课本中记叙…  相似文献   

13.
龚丹 《教书育人》2014,(2):49-49
写作教学的开展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同时随着学生写的能力的提升,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也必将获得提升。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来简要谈一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开展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14.
写作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需要制定写作教学的阶梯训练计划,并将写作教学落实到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中去。七年级主要以仿写为主,八年级要注重思维训练,九年级要重视开展扩写训练。只有让学生接受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写作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强调,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要侧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同时还明确指出:"写是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培养初步写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因此,培养学生初步的写作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针对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探究各种原因的基础上,采取"循序渐进、综合运用"的解决思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从而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强调,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要侧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同时还明确指出:“写是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培养初步写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因此,培养学生初步的写作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针对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探究各种原因的基础上,采取“循序渐进、综合运用”的解决思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从而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方丽燕 《学周刊C版》2014,(7):171-171
写作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需要制定写作教学的阶梯训练计划.并将写作教学落实到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中去。七年级主要以仿写为主.八年级要注重思维训练.九年级要重视开展扩写训练。只有让学生接受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写作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以书面的形式用英语表达思想、再现生活经历和描述事物、发表观点的能力。培养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应从抓好写作基础训练、落实写作能力训练和关注写作技巧训练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徐建荣 《考试周刊》2014,(42):106-106
初中英语教学是培养与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手段。写作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力度,对于初中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写作,作为初中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然成为许多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本文以促进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为题,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20.
初中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中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新课标明确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写作是其重要体现。英语专家丁往道先生曾经说过:“写在学英语的过程中有特别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写的能力培养若重视不够,会直接导致学生英语运用能力较差。而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查。因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