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其一是,这个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是全社会创新的先导和基础,提出教育创新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因为创新需要有创新人才主体,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教育;其二是,创新要有思想观念创新的前导,教育起着思想观念创新的启动、发动、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江总书记的话深刻地阐明了国家的兴旺靠创新,民族的昌盛靠创新,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创新.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当今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已是国家、社会、时代的必然选择和迫切需要,也是中学化学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归宿。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其一是,这个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是全社会创新的先导和基础,提出教育创新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因为创新需要有创新人才主体,刨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教育,其二是,创新要有思想观念创新的前导,教育起着思想观念创新的启动、发动、传播的作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国家进一步强调学校的德育工作,这对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挑战,教师必须树立教育教学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试论高校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光 《文教资料》2006,4(20):3-5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必需以人为本,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学校肩负着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的优秀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任,应该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大胆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努力建立适合创新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不断完善有利于创新人才层出不穷的教育制度,积极探索构建创新人才成长的质量评估体系,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6.
高等院校培养21世纪创新性人才若干措施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一个时期 ,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问题的探讨是教育界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国家实施素质教育 ,强调创新教育 ,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和造就出一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 ,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江泽民同志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人才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 ,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因此 ,探讨高等院校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更具现实意义。一、创新性人才的目标定位谈到创新 ,有的同志认为创新是创造的一种形式 ,并以此认为创新教育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说过: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主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培养创新型人才有利于国家综合国力提升,有利于教育的发展,有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为教育是全社会创新的先导和基础,创新需要以创新人才为主体,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教育。  相似文献   

9.
展望未来社会,国际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竞争。人才的本质特征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中国才能立于新世纪的强国之林。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师是“先导”,学生需“先行”。化学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更要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这是在新的形势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的前提。要拓宽求知范围,树立书本上有知识,书本外也有知识和能升学是人才,能适应生活、创造生活的人也是人才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以科学民…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创新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高目标,把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摆在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江泽民同志继“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之后,在“十六大”报告中又强调教育领域要“坚持教育创新”。这个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是全社会创新的先导和基础,提出教育创新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因为创新需要有创新人才为主体,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教育,这是其一;其二是,创新要有思想观念创新的前导,教育起着思想观念创新的启动、发动、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说过:“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主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培养创新型人才有利于国家综合国力提升,有利于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成人教育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人才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创新的主体,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教育、当然也是我国成人教育的重要任务.必须把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放在成人教育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程水泉 《成才之路》2013,(7):I0003-I0003
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要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大力培养造就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奠基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必然要求在人才培养观念、培养视角及教育制度等方面进一步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5.
论创新精神     
王琦 《平原大学学报》2000,17(3):103-10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是人的发展的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及走向现代化的需要,创新教育的内容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教育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加强课外活动,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协调一致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大环境,促使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6.
彭雁秀 《甘肃教育》2010,(13):21-2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因而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主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江泽民同志的这一论述,阐明了培养创新人才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WTO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只有培养创新人才,才能适应入世后  相似文献   

18.
杨绍华 《考试周刊》2014,(61):70-70
迎接未来科学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中学是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原理,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创造型人才。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我国的职业教育在近几年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20.
教育创新首先是教育观念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伟业,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先进文化传播的重要辐射源。教育创新在整个国家创新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是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教育实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基础的价值取向,代表着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方向。笔者认为教育创新首先是教育观念的创新。1.人才观念。培养人才是教育的首要目标和任务,人才质量是教育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是衡量一个国家、一所学校教育水平高低的标志。学校教育是为未来工作、生活做准备的,与时俱进是人才的主要特征。人才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社会发展时期对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