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的多学科综合性出版社,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新出版社。我社既出版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著作,也出版基本资料和工具书。同时,又翻译出版国外的社会科学著作。 1978年6月14日我社成立,当年出书3种,期刊10种;1979年出书63种,期刊33种;1980年出书107种,期刊38种。 1980年我们除了注意全面地安排社会科学学术著作的出版  相似文献   

2.
在选题定位中把握出书特色周美玲本文结合我社创建11年来的出书情况,从选题结构、选题决策方式和选题取舍三方面谈谈在选题定位中把握出书特色的问题。一、选题结构要体现出书特色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5—1995年各类书出版情况如下表:上表表明了我社11年来...  相似文献   

3.
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出版事业,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更好地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我社于1981年7月成立以后,在完成一定的出版计划的同时,兼办了自费出版业务。这是建国以来出版工作中的新尝试,引起了社会各方面和海外文化界的广泛注意。 (一) 一条补充的出书渠道我社成立以来,自费出版的书计有二十余种。其中有郁达夫兄嫂二人的旧体诗合集《郁曼陀陈碧岑诗抄》,文化界知名人士俞  相似文献   

4.
我社自1980年建社以来,始终坚持“出书质量第一”的原则,逐渐形成了一些出书质量观,摸索一些质量控制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现撰写成文,以就教于各位出版同仁。出书质量观出书质量是指所出全部图书的总体质量,这是衡量一个出版社办得好不好的根本标志,也是我们应予关注的首要问题。出书质量自然包含每一本具体书的图书质量,没有部分就没有总体;但总体又不是其所属各部分的简单相加。我们认为,出书质量包含  相似文献   

5.
一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是1981年底成立的新社,它的前身是湖南人民出版社少儿读物编辑室。新出版社、新编辑室、新编辑,工作千头万绪首先应该抓什么? 出版社要多出书、快出书、出好书,使各部门协调一致,第一个环节要抓什么? 从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出版社工作尽管千头万绪,离不开一个目标——出好书,而要出书出人才,首要的工作是抓好选题。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贵州人民出版社对如何提高图书质量、办好出版社有过许多酝酿和探索。我们提出“要把功夫下在‘优’字上”,狠抓图书质量的提高,反复强调多出好书,多出优秀图书,把多出好书作为办好出版社的主要标志,并为此作了一系列安排。我们分析过,无论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我社都还不具备在全国出版行列中争夺“团体冠军”的条件,但是我们却有争夺“单项冠军”的一些优势。我们也在实际上夺得了若干个“单项冠军”,所以,我们仍然是能够有所作为的。如何作为?在宏观上,我们要有一个长远目标,要逐步形成自己的出书特色。作为一个综合性  相似文献   

7.
简讯     
○经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国音像协会成立。 ○经新闻出版署批准,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成立。该社的出书范围是:出版本校设置的主要学科、专业、课程所需要的教材;本校教学需要的教学参考书、教学工具书;与本校主要专业方向相一致的学术专著、译著;适合高等学校教学需要的通俗政治理论读物。不得出版文艺创作、翻译小说、实用性图书及中小学学习辅导材料。出版本校教师所写的著作,只限于上述范围之内。 ○由新闻出版署组织召开的新闻出版署条码工作会议于3月28日至30日在武汉举行。此次会议是为落实我署关于在出版物上全面推广使用条码的决定,总结和布置条码的推广应用工作并交流全国各地条码工作的经验而召开的。  相似文献   

8.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成立于1979年,出版图书涵盖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农业、科学普及等领域.近年来,我社每年出版初版新书300多种,重印书250种左右,出版有<今日地产>杂志.2007年10月,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我社成立湖南科学技术电子音像出版社,开展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出版物的出版,我社成为集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出版为一体的综合性出版社.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1955年建立,是我国最早的一家大学出版社。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社遵循党的出版方针,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四化建设服务同为人民大学的教学科研服务密切联系起来,自觉地做到了立足本校,为本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反映本校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一出人才,二出教材”。出书立足于本校人民大学出版社复社四年,一共出版了212种书,其中有151种新书,大约2,000多万字,印行1,000多万册。这些书可以分为  相似文献   

10.
牌成立,次年开始出书。出版管理机关给该社规定的任务是四项:出版以社会科学为主的各类学术著作,出版各种学习辅导读物和有关出版学、编辑学方面的图书,另外,在全国首次开办自费出版业务。这四项任务中,学术著作和有关出版方面的图书因读者面较窄,多数是要亏本的,自费出版也是半义务性质,收入甚微,加上我社又是新办的,白手起家,样样要钱,结果,连续三年出现少量亏损,成了上海出版系统中仅有的两个“亏损户”之一。1984年,上海出版局决定不再给予我社补贴,使我们不得不从原来只重视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与学校同在保定的河北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现有职工42人。年出书110种左右,其中新书占70种左右。1998年发行码洋达3700万元,今年可望超出4000万元。去年出版的《中古文学理论范畴》获第11届中国图书奖。国家教育部评估小组认为,我社已走过初创阶段,进入正常发展或谋求进一步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我社服务的对象是一个专业门类复杂,产品品种繁多,人员、设备庞大的机械工业。1980年,我社出版了各类书籍265种,其中新书253种,7,348万字,共发行了11,261,220册,比1979年有了较大的增长。我们着力抓了以下重点书籍的出版。为了解决工人培训和技工学校教学的急需,在国家劳动总局的领导下,我们出版了一套技工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共19种,935万字。这套书出版的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组织了编辑、绘图、校对、印制人员齐集上海,协同作者和印刷厂共同奋战,做到当年发稿,当年出书。这套书共发行了489.7万册。  相似文献   

13.
图书是知识的载体。图书的价值要回归图书本身,这是对的。现在很多人出书,不一定是为了要传播自己的思想或精神,而是为了出书而出书。这样的书看上去装帧得很豪华、很漂亮,但是没有有分量、有价值的内容。对这样的书,我认为就没什么出版意义。出版一本图书是否有意义,要看这本书有没有真正很充实、很内在的思想,有没有值得传播的价值。所谓“开卷有益”,我们必须保证读者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是获益的。  相似文献   

14.
总编辑作为出版社抓图书编辑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在出版社的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该出版社出书的方向、质量和效益,乃至整个出版社发展的总体水平、规模和前景c有人说,“优化选题首先要优化总编辑”,这是有道理的。出版社要在竞争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靠的是什么?主要靠出版社的产品——图书,靠自己出书的独特风格和不可替代性的独特价值。出版是一种文化选择,出什么书,怎么出,都是一种选择的结果。选择的主体是出版社的全体编辑。近年来出版界积极探索建立以选题策划…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社的发展思路是 :坚持一个中心 ,实现两个转变 ,实施三个战略 ,深化四个方面的改革。坚持一个中心 ,就是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 ,全社一切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着多出书、出好书这个中心 ,一切工作服从于这个中心 ,一切工作服务于这个中心。努力实现两个转变。 (1)由传统出版运作模式向现代出版运作模式转变。我们觉得主要应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出版理念的变化 ,由单纯地把出版作为一种文化行为到把出版作为一种产业、一种资源 ,将资本运作、商业运作、文化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出版内涵的变化 ,从单纯的纸介质出版物到把电子、…  相似文献   

16.
出书思路出版社的战略抉择琚林勇出书思路是出版社根据党的出版方针、政策及本社的出书宗旨和出书方向,结合自身分工范围、经济状况和图书市场需要而确定的一个时期的选题目标。它决定了一个出版社出什么书,不出什么书,是出版社编辑部门开展组稿活动的依据。出版社的领...  相似文献   

17.
“拉赞助”出书的书外行为殷靖华当今社会流行“拉赞助”,其名目繁杂,新招迭出,往往令人瞠目结舌!而“拉赞助”出书就是其中的一种。如果说,拉赞助出书有优良型与恶劣型之分,那么本文评析的只是后一种。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意在书外、功在书外的非出版意识的出版活动。...  相似文献   

18.
抉择和设计     
江苏美术出版社是1983年底成立的。新成立的出版社家底薄,资金短缺。是从抓书入手,还是从抓钱入手?如何确立我们的价值观念?我们面临抉择。并由此确定对出版社的总体设计,办成什么样的出版社?特色是什么?树立怎样的形象? 我们的抉择我们认为,衡量一个出版社工作的优劣靠书,培养编辑队伍靠书,建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现代化是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而迅速把秘技出版工作搞上去,多出书,快出书,出好书,则是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也是新时期总任务对我们科技编辑人员提出的要求。国务院批转的国家出版局《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报告》,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搞好出版工作的方向,加深了认识,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要看到,改变目前出书品种少,出版周期长,印刷技术落后的面貌,还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特别是科技编辑工作,原来基础较薄弱,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出版工作阶段性转移问题 最近几年图书出版发展很快,每年出版十万多种图书,在数量上世界第一。但这十万多种图书得做具体分析,十万种中高质量的究竟有多少?我认为十万种当中不好不坏的书还是大多数。而且这十万种书真正谈起质量来还有很多问题,比如说日本每年出书四万多种,数字上好像比我们少,但他们每年有五万多种重印书,有二十到三十多万种可供书,德国ISBN书号中心每年的可供书目七十万种,我们重印书有多少?可供书有多少?距离就很大了。重印书跟可供书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