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单、可重复、稳定的完全急性脊髓损伤(ASCI)动物模型,并对动物神经功能恢复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将27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A/B/C),每组9只,钳夹法构建小鼠T9-T11节段ASCI模型,A组为钳夹2秒,B组为钳夹5秒,C组为钳夹10秒,采用改良组织学与行为学方法对模型动物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进行评价。结果:小鼠胸椎T9-T1节段急性钳夹损伤后,损伤脊髓处出现明显的出血瘢痕,后组织水肿,髓鞘变性,损伤处上下游出现空泡继而形成瘢痕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3组比较在术后后肢运动功能BMS评分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术后组织学评分在脊髓损伤程度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成功建立稳定性好、重复性强且具有治疗意义的小鼠脊髓钳夹损伤模型;(钳夹5秒组)具备较好的实验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同时观察移植后的成肌细胞的存活及P2X1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改善作用的机制。方法:以同种系Wister大鼠为研究对象,取其股四头肌肌组织,采用胶原酶、链酶蛋白酶两步消化法获取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取同种系Wister大鼠3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移植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的方法制造心梗模型,模型建立一周后再次开胸分别以分点注射法于心脏梗死区输入细胞培养液(对照组)或成肌细胞悬液(移植组)。于建模前、成肌细胞移植术前及移植术后第一、二周行超声心动检测。处死动物后,进行普通HE染色,抗myosin、抗P2X1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超声显示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后二周,大鼠心脏功能较移植前有明显改善,其中射血分数由(40.3±2.5)%增加到(52.1±2.3)%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普通HE染色发现,移植组的心梗区域可见红色的条索状团块。抗myosin染色证实有移植的细胞存在。抗P2X1受体染色阳性。结论: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后能在大鼠体内存活,移植二周后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降低即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可能与P2X1受体对细胞间连接的调节及其介导的正性肌力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心肌梗塞后综合征 ( Postmyocradial intaractionsyndrome) 1 995年由 Dresler首次报告 ,又称Dressler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心包炎、胸膜炎和间质性肺炎。发病机理尚不清楚 ,推测是一种以坏死心肌组织为抗原的免疫反应。1 病因和发病机理1 .1 体液免疫 :Dressler试验证明 :5 7例心肌梗塞病人 ,37例抗心肌抗体阳性 ,正常人心肌抗体阳性率为 0 %~ 8% ,心梗病人为 3%~ 80 % ,而梗塞后综合征病人高达 2 5 %~ 1 0 0 % ,证实变性心肌有极强抗原性。1 .2 细胞免疫 :Larence报告活动期梗塞后综合征病人淋巴细胞增加。B细胞数比率上升 ,提示细胞免疫变化与梗塞后综合征有关。2 临床表现2 .1 发生率与时期 :Dressler报告发生率为 3%~4% ,我国为 1 0 %。时期为心肌梗塞后二周至数周 ,持续时间在数周到 3个月之间。2 .2 发热 :机理不清 ,继梗塞初期的轻度发热之后 ,体温渐增高至 38~ 39℃ ,甚至达 40℃持续 1~ 2周 ,抗生素无效。2 .3 胸痛 :可与发热同时成先行出现 ,与心包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对平原大鼠移居高原两周内主要脏器指数的影响。方法将平原地区8周龄大鼠空运至海拔3658m的西藏拉萨,大鼠到达高原后第1至第15天,每天随机取三只称量体重后处死称心、肝、脾、肺、肾、脑等主要脏器的重量,并计算脏器指数。结果大鼠从平原移居至高原的第1天至第15天内,饮食活动正常,无自然死亡。随着移居时间延长,大鼠体重明显增加(P0.05),肝脏指数随移居时间的延长呈升高趋势(P0.05),脑指数随移居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P0.05),其余脏器指数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鼠移居高原后两周内肝脏指数和脑指数都有改变,可能与高原低压、低氧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简易悬吊术制备大鼠和家兔下肢深静脉血栓模型,同时将大鼠模型和家兔模型做一比较,探讨简易悬吊术是否为一种简便、适合动态研究深静脉血栓的造模方法,大鼠和家兔哪一种动物更适合该造模方法。方法:选用36只体重为(250±20)g的SD大鼠和42只体重为(2.5±0.5)kg的清洁级家兔,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动物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作为对照组。动物模型组及对照组均采用简易悬吊术制备动物模型。造模后观察不同时点动物模型血管内膜及血栓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大鼠模型和家兔模型做比较并与假手术组做观察比较。结果:采用简易悬吊术制作模型后,大鼠模型和家兔模模型动物下腔静脉内不仅均形成稳定的血栓,而且形成血栓的动物存活率比较高,符合人体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的病理演变。家兔模型比大鼠模型造模操作更简单。结论:简易悬吊术可以成功制作适合动态研究药物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作用机制的家兔或大鼠深静脉血栓模型,家兔更适应于该方法造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参黄散对术后肠动力障碍大鼠胃肠功能、血清Ghrelin水平及其平滑肌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黄散组,GHSR拮抗剂组,每组再随机分为造模后6、12、24、48、72 h和1周组,每组6只。GHSR拮抗剂组于造模前30 min以1μmol·kg-1剂量给予[D-Lys3]-GHRP-6腹腔注射。参黄散组和GHSR拮抗剂组造模后参黄散外敷大鼠的脾俞和肾俞,而假手术组(仅行剖腹探查术)和模型组造模后使用等量细沙包外敷脾俞和肾俞。各组于造模后6、12、24、48、72 h和1周时间点观察大鼠胃肠道传输几何均数和血清Ghrelin水平,另取造模后72 h各组大鼠10 cm上段空肠测定小肠平滑肌细胞Ghrelin受体(GHS-R1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Ghrelin水平和胃肠道传输几何均数在造模后6、12、24、48和72 h时间点均降低(P0.05,P0.01);在24、48、72 h时间点参黄散组较模型组血清Ghrelin水平和胃肠道传输几何均数明显增加(P0.05,P0.01),较GHSR拮抗剂组胃肠道传输几何均数明显增加(P0.01);在12、24、48和72 h时间点参黄散组血清Ghrelin水平与胃肠道传输几何均数的变化呈显著性正相关,r1(P0.01)。造模后72 h,模型组、GHSR拮抗剂组、参黄组和假手术组小肠平滑肌细胞GHS-R1a表达量逐渐增多。结论:参黄散具有显著促进术后肠动力障碍大鼠胃肠道传输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Ghrelin分泌和增加GHS-R1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跑台训练方式,建立大鼠运动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研究不同负荷运动对大鼠海马CA1区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和大强度运动组,对大鼠进行为期5周的跑台训练,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海马神经元中Bax、Bcl-2的免疫反应活性。结果:中等强度运动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Bcl-2蛋白的表达显著上升,Bax蛋白略微增加,Bax/Bcl-2显著下降。大强度运动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中Bcl-2蛋白的表达略微增加,Bax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Bax/Bcl-2显著增高。结论:中等强度运动可促使Bcl-2蛋白的表达,使Bax/Bcl-2显著降低,抑制细胞凋亡;而大强度运动促进Bax蛋白的表达,使Bax/Bcl-2比例显著增加,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李彪  滕居赞  黄政 《大众科技》2017,19(11):78-79,108
目的:探讨中药跌打膏外敷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肿痛的影响。方法:选取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术后采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自制中药制剂跌打膏外敷于患肢腹股沟处、大腿内侧,而对照组则未行任何特殊处理,两组术后余治疗方法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48小时的引流量,术后第1、3、5、7天患肢大腿周径及术后第1、3、5、7天患肢静息疼痛VAS评分。结果:术后24、48小时治疗组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5天治疗组患肢大腿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肢大腿的肿胀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3、5天治疗组疼痛VA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7天两组的疼痛程度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跌打膏外敷能够安全有效的减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早期肿胀、疼痛程度,减少术后引流量,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北平研究院动物学研究所建立于1929年,直到1937年主要作海洋动物的调查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后,迁往昆明,主要从事云南省各湖泊动物的研究,抗战胜利后,复员回到北平,除整理过去的资料外,并开展昆虫学研究,有两种出版物,外文者出至第5卷,中文者出了23号。  相似文献   

10.
郭灵  莫飞嵘  磨洁琳 《大众科技》2013,(12):124-127
目的:探讨建立伴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的难治性抑郁症实验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模型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鼠首先接受甲状腺切除术,7天后再次接受双侧嗅球切除术;对假手术组大鼠除了不切除甲状腺与双侧嗅球以外,其余操作均与模型组的完全相同;对正常对照组大鼠则不进行任何处理。在最终手术后的第2周,采用旷场试验、强迫游泳试验与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的行为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或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较,模型组大鼠长生相对停滞、体重明显减轻,并出现焦虑样和抑郁样行为,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模型组大鼠的这些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或假手术组大鼠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之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全程应用两种外科手术建立的大鼠模型在原因与行为变化方面,可较好地模拟出伴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的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故其可能有潜力成为这类难治性抑郁症激越亚型的一种实验动物模型,也为后续开展联合药物治疗与揭示相关药理学机制的研究打下了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芦笋对人胃癌细胞MKN45裸鼠模型抑制肿瘤生长的初探.方法:采用人胃癌细胞MKN45实体瘤和瘤细胞两种不同接种方法建立胃癌裸鼠模型,用鲜芦笋混悬液灌胃0.4ml/只,每日1次,连续32天.每周连续测量体重及肿瘤大小2次,观察芦笋混悬液对荷瘤的抑制作用.结果1芦笋对采用不同两种接种方式建立的人胃癌细胞MKN45裸鼠模型均有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作用.结论芦笋有抑制人胃癌细胞MKN45肿瘤生长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时低剂量CT定位穿刺在经皮肾镜治疗无积水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实时低剂量CT定位穿刺造瘘术,并通过造瘘口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25例无积水肾结石患者进行分析。结果:25例患者均行单侧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均能成功在CT室建立经皮肾通道,穿刺成功率为100%,共建立30个工作通道,其中单通道取石21例,双通道3例,三通道1例,3例患者行二期手术,一期结石清除率为88%(22/25),手术时间50 min~180 min,平均(88.80±26.03)min;术中出血量20 mL~150 mL,平均(70.00±34.40)m L;住院时间6~12天,平均(8.52±1.33)天。1例患者术后出现发热,经抗感染对症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2例患者在CT室行定位穿刺术后在等待手术的过程中由于活动较为频繁,导致造瘘管脱落,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大出血,肾周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实时低剂量CT定位穿刺在经皮肾镜治疗无积水肾结石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穿刺成功率以及一期结石清除率均较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采用低剂量CT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球结膜移植覆盖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各类翼状胬肉46例50只眼,采用翼状胬肉切除,球结膜移植覆盖法治疗,术后常规滴眼药水1个月分析疗效。结果“46例50只眼术后观察12—25个月,复发2例,复发率4%。结论:翼状胬肉切除球结膜移植覆盖法是治疗翼状胬肉防止复发的有效疗法之一。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6年2月,采用翼状胬肉切除球结膜移植覆盖法治疗多类患者,46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压包扎在眼科急诊皮肤外伤缝合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诊治的眼科急诊皮肤患者3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0例和观察组180例,对照组180例:在外伤初期只采用美容缝合(5或6-0缝线),术后前三日每日换药一次,口服抗生素5-7天,七日后拆线;观察组180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同时,在外伤术后前3天给予局部加压包扎,按照皮肤肿胀程度作为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术后第一天、第三天、第七天的治疗效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加压包扎在眼科急诊皮肤外伤缝合术后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苁蓉总苷对乙醇诱导小鼠学习记忆再现缺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苁蓉总苷对乙醇所致小鼠学习记忆再现缺失的影响。方法:使用水迷宫法观察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对经过训练优选的小鼠连续灌胃给予苁蓉总苷7天,给药的同时进行训练,给药第6天的成绩作为给乙醇前成绩,第7天进行测试,测试前30分钟灌胃给予乙醇,记录反应时间、错误次数和每组错误只数。结果1)各组动物给予乙醇前水迷宫的反应时间基本一致,各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错误次数及只数均为0。2)给予乙醇后,模型组反应时间明显延长、错误次数及只数明显增加。3)给予乙醇后,苁蓉总苷各剂量组及阳性组反应时间及错误次数和只数均少于模型组,但仅有中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且中剂量组的作用亦明显优于低剂量组,而阳性组与高剂量组的作用强度相当。结论苁蓉总苷对乙醇诱导的小鼠学习记忆再现缺失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检测病人术前、术后第1和第2天血清胃动素(MOT)。结果:治疗组出现肠鸣音、肛门排气及排便恢复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病人术前MOT值无差异,术后第1d、2d MOT上升值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汤剂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能够促进胰十二指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Ihh/Gli1m RNA在脊髓中的分布及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Ihh/Gli1m RNA信号通路对脊髓内源性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C组)。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用改良Allen's法建立。将大鼠于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分别处死,取以损伤脊髓为中心长1cm的脊髓进行real-time PCR、原位杂交检测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在成年大鼠脊髓中,Ihhm RNA在室管膜细胞仅有少量表达,其主要分布在白质区。Gli1m RNA主要表达在灰质区运动神经元核仁以外的细胞核内和胶质细胞额胞质。脊髓损伤后,Ihhm RNA和Gli1m RNA表达减少,第3至7天达到最低值后又缓慢增多;Nestin+细胞和Brdu+细胞在第3至7天达到最高值后缓慢下降。结论:脊髓损伤后Ihh/Gli1信号通路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起负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碎石术的方法和疗效评价。材料和方法:经B超和X线腹部平片诊断为肾、输尿管结石14例,采用MXESWL-V型体外冲击渡碎石治疗的病例,对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方法、术前和术后的处理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例肾结石伴有包裹即所谓“静石”未排出;1例肾结石和9例输尿管结石均一次性碎石治疗结石排出;2例肾结石,均采用分2次碎石术后结石均排出;1例右侧输尿管中段结石经三次碎石后结石排出。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是治疗泌尿系结石最理想的方法,具有损伤小、危险小、费用低、疗程短、疗效快、治疗范围广、治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李芳 《西藏科技》2014,(5):39+37-37
探讨腹腔镜输卵管绝育术在基层医疗单位临床应用的价值和与开腹输卵管结扎术比较的优势。腹腔镜下输卵管结扎术成功率为100%,开腹输卵管结扎术成功率为96.03%。[1]腹腔镜绝育术比较传统开腹绝育术,其优点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受术者痛苦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腹壁无明显手术瘢痕,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行全椎板切除,侧隐窝及神经根管充分减压,使手术达到理想效果。方法:局部麻醉,病人取仰卧位,取腰2-骶1棘突纵切口,显露腰5全椎板,咬除黄韧带及腰5椎板全部,显露保护硬脊膜及神经根,显露确认间盘突出部位及椎间隙,以髓核凿完全取出髓核,行侧隐窝扩大,使神经根充分减压,留置负压引流管闭合伤口。48小时拔出引流管,卧床3周,1个月出院。结果:术后随访病人8个月至4年,病人术后腰腿疼症状均迅速减轻或消失,无间歇性跛行,肌力、感觉明显恢复或全部恢复,36例病人达优秀;只有1例病人存在患肢皮肤麻木症状末消失;3例病人部分疼痛症状残存。结论:腰椎是盘手术病人应严格选择适应症,行全椎板切除,有利于术野的暴露及术中操作。术中应常规行侧隐窝及神经根管探查,有狭窄者应充分减压,同时行神经根管松解,以保证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