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伦理学基本理论是关于自然的价值与自然的权利以及人对自然的态度问题。中西方生态伦理文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对待自然的态度都有论述,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在中西生态伦理文化互补中,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匹配的本土化的生态伦理学,极为重要。文本试图从宏观视野,对中西生态伦理思想文化资源进行简明梳理、整理,为确立生态伦理观,解决现代化相关问题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以人和自然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内容,以实践的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为逻辑起点,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论证了自然、人、社会三者之间的统一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探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对于我们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立足国际社会协同合作、实现人类社会协调发展、共建美丽地球的发展前景,超越了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与壁垒森严的传统思想,涵摄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架构与价值体现,亦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效用与力量所在。其中所蕴含的深刻而丰富的生态文明意蕴,为生态文明确立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价值性目标和根本性目标,明确了生态效益与经济利益相统一、中国方案与国际视野相统一、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相统一、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相统一的基本原则,确立了有序实践、整合实践和协同实践的具体路径,结合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延展性需求,符合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整合性需求,契合了国际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性要求。  相似文献   

4.
从主体维度而言,生态危机表现为人的异化而导致对自然任意支配和掠夺,确立人对自然的实践理性即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发展是根本途径。生态德育根本旨趣是推动人形成保护生态的实践理性,高校是引领文化发展的重要场域,通过强化生态德育,帮助大学生形成生态理性、环保责任意识和养成生态文明行为习惯,生态德育可以嵌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意义及其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概念。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端正人们对待自然环境的基本态度、理念、认识,并付诸开发与利用自然的实践的过程。它可以分为伦理层面、操作层面以及保障层面等三个层面。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丰富与发展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和谐社会理论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有改革社会经济评价体系、改革政绩考核体系以及丰富环境管理手段等等。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创新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返本开新,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的基本观点及其生态文明意蕴,对于理解生态文明的本质、确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及探索更好更优的实践路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系统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旨归,以建成美丽中国为战略目标,以生态文明建设的六项基本原则为理论内核,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内涵丰富、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力和驱动力。科学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不仅是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前提,也是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保障。因而,从中华民族传统生态智慧、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分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的文化基因、理论基石和实践基础进行三维解读,是未来我们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所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9.
《河西学院学报》2019,(3):91-95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以人、自然及社会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基本内涵。随着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的加剧,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既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前提,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一个与自然相关的概念。马克思主义理解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的实践活动。早期卢卡奇把自然规定为一个社会范畴是错误的,施密特把社会说成是一个自然范畴也并非科学。正确理解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对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引领和规范人的实践活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给高等学校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了解自然,探索自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现代大学,特别是农林院校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面对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存在的生态文明教育力度不足、教育教学方式单一、与专业人才培养脱节、师资力量薄弱等不足,利用学校自身办学优势,以生物学实践教学为平台,以实践教学改革为契机,将生态文明教育与专业实践教学相融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生态文明素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伟大而崭新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和引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界之间双向依赖和相互作用、人类改造自然的一切活动受自然界及其规律性制约、人应善待和保护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等生态思想,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是引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践方向的精神旗帜。  相似文献   

13.
克服工业文明时代因资本逻辑及其异化劳动所带来的生态危机,确立人类生态文明建设中劳动教育的生态价值取向,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意义.劳动教育的生态价值取向应当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秉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原则,凸显人—自然—社会共生共享的生态共同体的价值理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理想.劳动教育生态价值取向将"生态人"培养作为其教育目的 ,为通向人的真正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性的目标图景.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以其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想,确立了生态文明及其建设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进一步确立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以自然和谐理念为指导,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课程大纲中有向生态方面的教学内容,生态教育成为了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其集中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形成情感、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通过对《品德与社会》教材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同时结合多年品德课程教育实践,提出一个生态教育的基本框架,并探讨生态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生态思想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包含了深刻、现实的生态思想,这种生态思想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中把握住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的真正统一,并以现实的实践性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生态思想中包含的物质变换概念、节约思想、环境再生产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直接的理论资源;马克思生态思想对资本逻辑的揭示与资本主义制度反生态性的批判,又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道路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7.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高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是培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者、帮助大学生实现绿色就业、提高马克思主义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我们要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理论为基础、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核心、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补充,通过专题、渗透、实践、研究、比较等教学方式,使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指引了方向。准确把握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逻辑,对于更科学、更深刻地认识这一思想,从而有力地推动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以来,不断实践生态文明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格局中,努力实现把思想实践化,理论落实化。在制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化的发展划归成建设战略中,摒弃人类无良的中心主义思想,确立正确人与自然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经典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时已经初步形成生态文明的基本观点。重点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基础上,不断依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与我国的具体国情,对生态文明进行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