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回顾了形声字“声符表义”这一特点的发展过程。重点讨论了形声字声符表义产生的原由并把声符表义形声字的字义与其声符义之间的关系做了划分,即分化关系、引中关系、借声关系,同时讨论了“声符表义”形声字在汉语语源学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形声字“声符表义”这一特点的发展过程。重点讨论了形声字声符表义产生的原由并把声符表义形声字的字义与其声符义之间的关系做了划分,即分化关系、引中关系、借声关系,同时讨论了“声符表义”形声字在汉语语源学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造字时有通借是杨树达研究《说文》的重要内容。在《造字时有通借证》一文中,杨树达根据许慎的说解、重文和形音义关系,对造字时有通借的现象分两大类四种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共论述了见于《说文》的68字的通借情况。杨树达这一观点的提出,极大的丰富了《说文》研究的内容,对人们认识汉字的结构规律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汉字在历史发展中增衍繁多的主要是形声字,同从一个声符的字就有许多。因此,字族、声符示源和语源义等内涵是研究形声字最基本的概念。本文拟对《说文·人部》形声字中散见于训诂专书和其它典籍中的同声符字所构成的同族材料加以甄选,进而对《说文·人部》中声符字假借义无文献用例的形声字声符的示源情况,做了较为细致地考证。  相似文献   

5.
在许慎《说文解字》中可以找到25个"分"字作声旁的形声字,就声符"分"在这些字中是否具有表意性进行探讨。首先,对"声符表意"发现与研究进行考察可以看出,学者普遍认同这一现象的存在。其次,把这25个字据声符所表示的含义分为四个系统逐一分析,找出他们的本义及与本义有关的引申义,再考察四个系统间的关系。最后,对这类形声字的创制及声符表意性的消失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6.
甲骨文存在"声符形化"字,也存在"形符声化"字,这些现象反映了古文字由表意字到形声字的转变。"形符声化"是造字者掌握了声符的功能之后,有意将表意字的形符用形似音近的声符代替,这是形声字发展过程中的又一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总体研究、校勘补正、训诂方式、训诂术语、训诂内容、价值意义以及其他方面讨论近三十年《广雅疏证》研究情况,肯定已有成绩,指出在全面清理王念孙音义考据文献基础上,应建立数据库,综合探讨音义关系,比较研究音义问题,历时考察音义演变,进而逐层探讨,穷尽研究。  相似文献   

8.
形声字具有强大的构字功能,是构成汉字系统的主体。意符和声符是构成形声字的两大部件。意符具有表示字的意义范畴和类别的作用;声符除了有示音功能外,还兼有表意作用。形声字声符表意可以从内部、外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外部着眼于表意声符在表示形声字字义时的形式特点;内部着眼于表意声符表意个数及声符义与形声字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右文说”、“借声兼义”、“相反为义”等观点,提出了异议。文章指出“声符兼义”的“声符”和形声字的概念不相同,不能兼义。认为一些所谓“兼义声旁”是一些似是而非的“同类”现象,是一些牵强附会的“同义”现象,是一些随心所欲的“借声表义”。真正的表义声旁,必须和形声字的概念相同,只有“加形定义”的形声字才有表义声旁。  相似文献   

10.
形声字的声符不仅表音,而且具有表义功能。以此为切入点,选取《说文解字》中的形声字为研究对象,探讨声符功能的划分,可根据声符功能的差异对这些形声字进行分类。在对表音兼表义声符形声字进行分类时,要突破原来按字义与声符义的关系进行划分的单一角度,试图从声符表示的意义系统的个数这一角度对其重新分类,以求对《说文解字》中形声字在其声符功能上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依据声符示源功能理论,分析了<汉语大字典>中从"分"得声的80个形声字,并对其进行了具体分类;其中50个形声字的声符具有示源功能,另外30个形声字的声符只有单纯示音功能,彼此之间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并结合"分"族字阐述了如何利用"声符示源功能理论"来联系同族词.  相似文献   

12.
杨树达的假借观包括“造字时有通借”和“用字时有通假”两大方面,前者指“音同借其义”、“义同借其音”、“形近借其音”和“义近借其形”四端,后者包括“同音假借”和“同义换读”两端。其中“声符假借说”为杨氏一大发明。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13.
依据声符示源功能理论,分析了《汉语大字典》中从“卑”得声的62个形声字,并对其进行了具体分类;其中49个形声字的声符具有示源功能,另外13个形声字的声符只有单纯示音功能,彼此之间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并结合“卑”族字阐述了如何利用“声符示源功能理论”来联系同族词。  相似文献   

14.
形声字“声符”表意日益复杂化的另一促成因素,是形声字本身形体结构的变化“。声符”书写变式、变体“,声符”形体改换、借用“,声符”形近,声近混误,讹传的形声字“的声符”误认,或文字归并,致使形声字“的声符”异字同体,因而产生庞大“的共用同一声符”的形声字字群,从而搅乱了形声字“声符”表意的直接性,有序性,往往造“成声符”表意的隐晦,游离。  相似文献   

15.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汉字中存在由一个声符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符构成的形声字和一个或两个形符同两个声符构成的形声字,清代学者开始把它们统称为多形多声字,并有肯定派和否定派两种观点。系统分析《说文解字》中全部77个多形多声字,发现所谓"多形多声"说的提出,是许慎没有充分注意到汉字形成的层次性或者把其他结构的字当成形声字而出现的错误,是一种应当否定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从来源上看,汉字声符包括假借字声符和形声字声符,形声字声符又包括主观标音和客观标音两种情况;从声符跟所记录的词的读音关系看,有音同、音近、音变之分;从声符的构字特征看,既有多声、省声,也有声符的重叠、代换和变形;从声符的构字功能看,汉字声符的构字能力都不太强,形声字的发展以汉字声符数量的增长为特征;从声符的表音功能看,汉字声符在总体上的表音功能是不太健全的,不论是上古汉语还是现代汉语,形声字声旁的有效表音率都不到40%。  相似文献   

17.
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的产生与形声字的产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一类声符示源形声字,往往可以组成一个同源词族,它们的特点是:拥有相同的声符,但所拥有的共同的源义素与它们的声符没有任何关系,为何会有此现象?本文提出“形声假借交叉”论来解释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造字之初,形声字(包括会意兼形声字)与声符在声母和韵母上都是相同或相近的,这点大多数形声字都可通过指出某字与其声符的上古音韵关系得到说明;而部分形声字与声符的“异纽”(即在上古音韵关系中仅韵部相同或相近,而声纽却相去甚远)现象,似可从“古汉语曾有过的少量复辅音声母最终演化为单辅音声母”的角度加以解释;根据古汉语三类复辅音声母的两种可能演变结果,可从声韵关系上对形声字与声符的“异纽”现象,给出一种合乎逻辑的系统说明。  相似文献   

19.
段玉裁对《说文》声训的巨大贡献有三:一是以音韵学理论为工具作音义关联的外证,使《说文》的声训形式明朗化;二是合理分析形声结构,发挥《说文》的“亦声”说,推求声符的普遍意义;三是深入探索音义渊源,运用声训补证许说、校正误说。  相似文献   

20.
“翏”字考     
"翏"作为声符孳乳出一系列形声字,对于其字音至今仍未有一个定论。文章在探析"翏"字形体演变的基础上,对其读音作了进一步考证。在适当补释字义的同时,还考察了其作为声符的示源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