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育是美的艺术,美也是教育题中应有之义。"美育之父"蔡元培是近代第一个系统的在德智体外,倡导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的教育家。他对美育做了如下定义:"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  相似文献   

2.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西方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它之所以能够对中国教育界、思想界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因为它蕴涵了现代教育思想的灵魂: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造就具有"自由之意志、独立之人格"的民主社会的建设者;其艺术主张"以美育代宗教"更成为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的闪光点.重温蔡元培先生的教育主张,对于我们切实地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以其深厚的中西学术背景以及在对中国现实问题的强烈焦虑和关怀中为我们构筑了中国美育现代性的第一个思想体系。感性启蒙与道德人格的建立、个体人格的培育与民族精神的弘扬以及从“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中透露出的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的张力使得蔡元培美育现代性思想不仅凝炼了中国现代美育理论一切优秀的文化品格、学术旨趣和实践精神,而且比较全面地映射出中国美育现代性在创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逻辑矛盾和思想症结。蔡元培美育思想成为中国美育现代性理论不可或缺的文化底本。  相似文献   

4.
"以美育代宗教说"是中国现代美学参与政治意识形态建构的一种思维范式。审美与宗教既是两种意识形态形式也是两种乌托邦模型,但在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性视域中却呈现出鲜明的价值分野,这使得"以美育代宗教说"陷入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矛盾纠结的深层价值困境。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是近代中国推行美感教育的主要倡导者.他认为美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不可替代性.他十分重视美育独特的教育功效,认为美感教育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感情,培育良好的道德心,有助于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并且美的陶冶可以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动力.他还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这是针对封建迷信观念和帝国主义利用宗教进行侵略活动而提出的一项进步主张,是和他要求发展科学民主、争取社会进步的立场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中国现代第一个强调美育的人.他的美学思想和"以美育代宗教" 的主张,虽然由于当时社会条件的局限,难以实现,但它的意义不可低估.今天,时代不同了,不仅可能得到实现,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将越来越显示出它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中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美育代宗教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美育思想的特色和核心,他反对宗教愚昧,倡导思想自由。本文从以美育代宗教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对这一思想进行了论证,揭示了美育代宗教的必然趋势,阐述了其美育思想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试析蔡元培的美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的美育理论和实践是我国现代美育的源头。但到目前为止 ,对蔡元培美育理论的研究仍存在较大的分歧 ,这些分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 ,蔡元培的美育主张应包括哪些内容 ,应如何归纳表述。第二,蔡元培是否有系统完整的美育思想 ,是否仅仅有个别的、零散的美育观念。本文认为 ,蔡元培的美育理论主要包括蔡元培对美育的本质作用、内容方法和美育与科学的关系及以美育代宗教等方面的基本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尽管缺乏一种外在的逻辑推演体系 ,但是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 ,形成了一种相对完整的美育思想体系。一、美育的…  相似文献   

9.
《大连大学学报》2016,(1):113-117
作为20世纪上半叶最为重要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美育家的蔡元培,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极为注重革新教育思想,倡导"以美育代宗教",并大力创办美术院校和书法社团,将"书法教育"纳入到了美育实践中的重要位置,对中国近现代书法教育产生了的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美育代宗教”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美育命题之一,对20世纪的中国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命题的形成源于两种资源,即中华传统的审美主义思想和西方现代审美主义,其中,后者主要源自卢梭的美育思想。救亡的时代背景使得这一命题明显带有实用审美主义的倾向,它吸收了卢梭美育把宗教、美育以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情感,把美育的最终目的落实于社会道德的内容,但同时又带有更多的古典形态,忽视了美育对启蒙现代性的批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先生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认为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他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由此可见美育是学生成长,学校教育的灵魂。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  相似文献   

12.
以美育代宗教是蔡元培美学思想的核心,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是一个具有原创性与启蒙性的美学命题。  相似文献   

13.
五四前期,陈独秀主张以科学代宗教,五四后期他转而倡导西方基督教,主张以西方基督教文化来补救中国儒家文化的偏弊。陈独秀思想主张的这一转变,主要原因是其文化观中“科学”与“信仰”的紧张冲突所致。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美育思想溯源于西方的美学理论,尤以德国古典美学为主要理论来源。其在对康德、席勒等美学家思想的援引中,又根植于中华传统的文化与特定的历史场域,在承继间发生了内向性的思想转化与变异,以此呈现为启蒙民思的功利性、润泽人心的人本主义以及高扬的实践性所融汇成的理性特质。同时,"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争鸣纠结,"美育"与"宗教"的替代与主从成了内在的问题之域,也彰显了美育思想融汇交错中的焦虑性。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具有思想承转间的时代语境性,对建构适用本土语境的中华美学理论具有可资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梁漱溟宗教观经历了从以佛教释宗教、以道德代宗教、以美育代宗教的嬗变;而冯友兰早年主张以诗歌释宗教,后来力主以哲学代宗教。他们都深入探讨了宗教的内涵,认为儒学非宗教。然而,他们的宗教观亦存在很大差异:在宗教思考方式上,梁漱溟重直觉,冯友兰重理性;在对宗教地位的认识上,梁漱溟认为宗教在人类文化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冯友兰认为哲学高于宗教;在对宗教的未来走向的认识上,梁漱溟前后观点并不一致,冯友兰则认为哲学在未来将取代宗教。他们对宗教的独特见解,对当下如何看待宗教仍可引为借鉴。  相似文献   

16.
宗教是人类信仰和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美育正是精神教育尤其是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在中国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宗教以及外来宗教在中国“水土不服”的情况下,蔡元培等人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以解除国民精神教育的贫困,但因理论和实践都存在问题而未能实现。在科技时代人文精神薄弱和重塑民族精神的背景下,认真分析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宗教中富含丰富的美学思想,从拥有悠久历史的宗教入手,以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这三大宗教为例,探寻各宗教中的美育因素所包含的共同点,并浅析其美育渗透如何作用于人。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美育思想在中国古代美育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基础是在先秦时期奠定的,而孔子的美育思想又是构成这一时期美育思想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蔚然兴起的文化批判思潮,在理论遗产的继承与发掘方面,差不多穷尽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或稍后所有文化思想或体系的人物。然而,一个有着比较深刻的文化思想,本该受到应有重视的思想家却被人们无意或有意地忘记了,他就是被胡愈之先生称之为“中国近代思想界的炬火”的蔡元培。一蔡元培的文化思想,包括互相联系、循序渐进的三个方面:一是对人道主义进行形而上追求的伦理学本体论,二是凸现着对伦理学本体论具有根本意义的“提倡美育”,三是内在地联接着文化的现实与未来的“以美育代宗教”。如果说人道主义是蔡氏文化思想的内核,那么“提倡美育”揭示了根本手段的涵意,而“以美育代宗教”说则是其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20.
五四前期,陈独秀主张以科学代宗教,五四后期他转而倡导西方基督教,主张以西方基督教化来补救中国儒家化的偏弊。陈独秀思想主张的这一转变,主要原因是其化观中“科学”与“信仰”的紧张冲突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