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国际教育援助是日本软实力战略的重要实施手段。"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前,日本的国际教育援助旨在加强与亚洲受害国的教育文化交流,改变"侵略国"、"经济动物"等负面的国家形象;90年代之后,日本的国际教育援助服务于政治大国战略。在非洲,日本通过举办非洲发展国际会议,输出了新的援助理念,国际教育援助为其联合国外交做出了贡献。在亚洲,日本为扩大其政治影响力,选择了蒙古、越南、泰国等"战略性国家"进行援助。教育援助因其直接与受援国人民的福祉相关,在为日本与这些"战略性国家"建立良好关系,提高日本软实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教育援助是提高受援国教育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援助国扩大本国国际影响、提升国家文化辐射力的重要方式.作为国际社会重要受援国的印度,其接受教育援助经历了从工具理性到人文理性、援助资金分配由经济领域逐步向社会部门流动、基础教育超越职业教育跃升为援助重点、援助方式由分散到聚焦等方面的变革.印度的变革对于我国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实施国际教育援助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维护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澳大利亚积极开展对外职业教育援助。澳大利亚对外职业教育援助的主要路径包括:参与受援国职业教育政策制定和咨询,帮助受援国加强职业教育能力建设,协助受援国优化就业环境,促进受援国公民赴澳学习。澳大利亚对外职业教育援助呈现出四大特征:尊重受援国的主体性,关注弱势群体,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和注重援助绩效。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对外援助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发展。作为对外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援外工作也在我国对外援助的整体框架下快速发展,呈现明显特点。但目前我国教育援外工作在管理体制、资源分布、教育质量、跟踪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文章提出应有针对性地就以上问题改进优化,逐步由“援助”转向“合作”,以实现对外援助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5.
援外工作既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经济技术工作。援外项目的承担和建设既要服从国家利益和外交工作的需要,又要尊重经济规律,因此,必须从项目施工设计和实施计划、项目管理目标、项目经理的基本素质、各部门协调配合以及加强管理入手,以保证援外项目的成功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援助效益。  相似文献   

6.
岑咏 《继续教育》2014,(10):20-22
技术和人才的匮乏是发展中国家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而教育是根本。中国同为发展中国家,但近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家利益在全球范围不断延伸,作为全球性大国的地位和影响逐步确立,国际社会对我国期望增高,要求我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呼声增大。同时,随着国内教育事业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对我教育援助的期望和需求持续增加。正是在这样的大前提下,2007年11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承办商务部的"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管理研修班",开始成为中国人力资源援外培训工作的成员之一。文章重点论述援外培训的必要性、援外培训的方式方法(包括对接职教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开设特色课程,传播中国文化、职教育人实训,建设学习型组织、整合教学资源、提升培训质量等方面)及外籍学员的评价等。援外培训对于援外经验的积累,援外品牌的打造以及援外培训地基的建设都将起到一定的引导与探索作用。  相似文献   

7.
受到外交战略和现实需求的影响,多年来澳大利亚一直为印尼提供各方面的援助。2014年澳大利亚发布印尼学童创新项目,力求通过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宏观和微观层面的教育支持、促进全纳教育的发展,达到提高印尼基础教育质量的目的。该项目设置了灵活递进的多项目标,实施了契合本地情况且随时改进调整的各项举措,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并吸纳广泛的合作伙伴,援助效果十分明显。印尼学童创新项目教育援助经验在于:立足受援国实际,以增强援助的有效性;发挥受援国的主体作用,从援助国单向主导转向双向合作;鼓励多方参与,扩大援助主体,以提高援助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时代,包括教育援助在内的国际援助,是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路径之一。为了完成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出于对增强国家“软实力”的考虑以及响应发展中国家的需求,2018年美国国际开发署颁布了美国第一部国家层面的基础教育援助战略——《美国政府国际基础教育战略(2019—2023财年)》。文章通过对该战略进行分析,发现美国国际基础教育援助战略体现出以满足基本学习需要为目标、以关注受援国需求为原则、以共同应对教育挑战为方法的特点。未来五年美国国际基础教育援助将呈现出始终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注重受援国的发展有效性,倡导全纳教育和关注弱势群体的基本动向。作为相对成熟的国际教育援助实践,美国国际基础教育援助的经验对我国开展教育援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日本对外高等教育援助主体多元、类型多样。依据交换形态和援助动机两个维度可以将日本对外高等教育援助模式分为四种类型:战略对接型援助模式,以国际理解为理念,利用战略对接的形式满足受援国的利益诉求;资源共享型援助模式,以共同利益为理念,通过与东盟、非盟等区域联盟合作,促进师生国际流动,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基建供给型援助模式,以自力更生为理念,致力于改善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提升科研环境;委托代理型援助模式,以教育开发为理念,向第三方组织提供基金或奖学金,为受援国的学生提供留学机会。每一种模式有各自的理念、动机、目标和行动,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援助效果。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主导性的国际援助模式是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主导形成的。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对外援助事务,但在当前国际援助事务中的发言权明显不足,并因为自身援助理念、范式与西方国家存在明显不同而受到来自西方国家和媒体的批评和指责。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援助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援助事务,参与国际援助规范和议程的设定工作;加强对自身援助工作的有效宣传;改革对外援助理念、政策和机制,从而改善援助效果,推动新时期中国援外工作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方国家的对外援助:理论与实践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孔祥 《教学与研究》2004,11(11):45-51
有关对外援助的观点主要有补充论、代替论、受援国中心论和援助国中心论.与其他研究各国如何利用援助、一国为何向外国提供援助不同,援助国中心论只是关注一国为何向外国提供援助.援助国与受援国在相互关系中的地位差别很大.为了能得到源源不断的援助,受援国接受了援助国提出的全部要求.援助国中心论认为,援助国提供外援是为了影响受援国,它还得到历史经验的证明.简而言之,援助国中心论认为,援助是一种可对受援国施加影响的工具.在冷战结束后,对外援助的规模和方式都发生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教育部网站2013年5月6日报道,由中国教育部主办、江苏省教育厅协办的"教育部第十一次对发展中国家教育援外工作会议"在扬州大学召开。会议旨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中关于加大教育国际援助力度的要求,安排部署教育部2013年的援外工作。教育部副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我国光荣而特殊的援非医疗队伍中,有这样一名队员,他两次请缨深入尼日尔、科摩罗,在异国他乡的四年时间用平凡善举书写下了一段不寻常的国际援助故事。这一千四百多个看似平常的日夜,他如一匹奔腾的骏马驰骋在援外的路上,将"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南宁精神从绿城的邕江河畔跨洋过海传递到了广袤的非洲大地……他就是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钟日胜,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相似文献   

14.
彭沛在《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1期撰文认为,西方国家利用外援来实现本国经济利益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附加条款迫使受援国购买本国的商品或劳务,使受援最终又回流到本国;二是运用援助的项目促进与受援国的关系,为经济贸易上的合作创造条件,从而加强对受援国的经济渗透和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对外援助的项目都有附加条件,如规定以本币贷款,  相似文献   

15.
援外医疗队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外援助的一种重要形式。新中国自1963年开始派遣援外医疗队。到1970年代末,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援外医疗队工作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国内召开了承派援外医疗队的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局和援外机构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外经部和外交部联合下发了有关援外医疗队工作中需要改进方面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6.
战后美国对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援助,是美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会随着国际形势及美国外交战略的变化而不断调整,除了现实的政治经济利益考量外,美国的主要出发点就是按照美国的标准塑造受援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发展援助体现了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恰当运用这一实力,可以很好地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并有助于加强本国的软实力;反之,则会造成国家软实力的流失。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发展援助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突出体现在发展援助由经济领域转移到政治领域,民主援助逐渐成为美国发展援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国际社会对非洲教育援助出现从项目援助模式到部门援助模式的发展态势,实践中仍存在受援国参与不足和援助有条件限制等问题.中国作为新兴援助国,在对非洲教育援助的理念和实践方面开创了一条特色化道路,包括:因地制宜,关注实效;以平等合作为前提,帮助非洲国家进行能力建设;追求共同利益,不附加条件.这些都为国际社会对非教育援助提供了经验,继续探索、持续改进是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外援助始于1950年,改革开放前的28年(1950—1978年),我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内容是向受援国提供贷款或无偿援助。那时我国所提供的贷款一般都是无息贷款;对外援助的方式一般为成套项目援助、技术援助、物资援助及现汇援助等。根据解密的外交部档案,1976年以前我国曾向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过经济援助,到1985年,中国对外援助实际支出达人民币411.81亿元,占同期国家财政支出的1.73%。其中成套项目和技术援助为158.72亿元.占38.54%;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对外援助已经整整走过60年岁月,其间我国用真诚的对外援助呈现给世界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形象。在世界各国努力抢占科学技术制高点的今天,技术援助作为一种重要的对外援助方式,显得弥足重要。科技外交工作实践性强、具有较大的创新性,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中国的对外技术援助也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课题、新挑战。例如,如何利用技术援助更加有效地使发展中国家摆脱困境,实现中国在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国际形象,这都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我国援外培训的规模不断扩大,培训领域也不断扩宽,在国家外交工作中作用也日渐重要。本文在多年承办援外培训项目的实践基础上,探讨如何通过规范化管理、合理安排课程、境外招生和日常生活管理等方面成功实施援外培训项目,保证项目质量和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