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山水画重视笔墨,笔墨是山水画的核心,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表现语言,它与物象合为一体,不只是工具材料,更是联结着物质与精神的一个中介物,是中国画中最具民族风格、民族文化传统和最能体现画家情感意趣的重要因素。笔墨也是中国画的品评标准,它同时具有一定的美学内涵。讲究笔墨精妙是中国山水画追求的关键所在,笔墨相互结合,巧妙地运用在山水画中,使中国传统绘画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2.
傅抱石在传统的美学观念上建立起来的造型方法和笔墨技巧,塑造出了高古典雅的中国人物画。他的人物画造型夸张洗练,着重气韵传神,笔墨语言新颖、独特,潇洒灵动,善于把水、墨、色融为一体。他将山水画法融合到人物画创作中,画面意境深邃,令人陶醉,使观者仿佛可与这些画中古人共游。  相似文献   

3.
对于山水画的学习,初次接触山水画的学生最不能掌控的是笔墨,而笔墨又是服务于造型的。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山水画的过程中,处理好笔墨问题,是教师在教学上的最大任务。本文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好相关步骤,去学习山水画的笔墨,以提高笔墨造型能力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的"写意",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不仅是抒发个人情怀的方式,更表现生命意识、宇宙意识、人格精神以及形而上、象之外的艺术思维方式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写意是中国水墨画的特色,水墨画中的山水画尤其体现写意的精髓,意境优美广博而深邃,又充满无限的想象空间,最能体现中国人的哲学思想。通过山水画的"笔墨"展开论述是因为"笔墨"是山水画写意性的艺术特征、表现特征,山水画的写意性是人性的表现,是中国艺术的深入精微之处,驾驭山水画的写意性也是当代山水画重现写意精神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山水画的历史发展为脉络,从笔墨当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以神写形”的绘画方法和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三个方面,阐述了画家表现青海山水题材的创作情感、审美思想、笔墨技巧和表现手法;探讨传统与现代山水画的有机结合,主张多种技法互为并用、求变创新,努力展现青海山水的大美神韵。  相似文献   

6.
陈郢 《培训与研究》2005,22(1):85-87
传统技法经过一代代承传到今天,面对现代社会赋予人们的崭新的视觉领域,艺术家如何才能将主体意识的新活力注入到传统笔墨中,是中国绘画尤其是山水画所面临的思考。把山水画的境界尽可能放置于宽阔广远的宇宙之中,用笔墨营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笔墨运刚的极致,在传统山水画中即谓集大成。线条勾勒与墨色渲染呈现形式之美而又体现出有深邃意味的情境,是绘画者努力追寻的最高艺术境界。但在目前中国山水画创作中,以程式化的笔墨表达某种概念,或为笔墨而丢失笔墨意趣,或注重再现性的真实而丧失气韵意境等,此类现象是非常之多的。看刘玉璞先生的画,或觉画面整体有很好的笔墨气象,或觉有比较生动的情趣,  相似文献   

8.
山水画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笔墨技法体系。纵览历代山水画作,虽风格不一,但笔墨程式大同小异,师承之脉絡清晰可辨,千变万化不离其宗,表现出强烈的中国山水画的特质。古代大师大多都是从笔墨技法的学习研究入手,由师承而后体察、感悟大自然,获得心灵启示,创新技法,形成新的艺术风格。而笔墨技法的承袭,始终贯穿于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山水画的笔法、墨法、结构等程式化造型规律是艺术家在对生活长期积累、提炼、升华而创造出的艺术符号。一系列理法具备而品类繁多的艺术表现"程式"在山水画发展的历史中,已经形成。就其表现形式而言,从宋人的"法度"到元人的"笔墨"等的完善和定型,这一程式体系,普遍意义上的"规范"随之形成,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经典"。对这些有无限排列组合方式的符号进行分析和研究,能更好地帮我们继承和发展山水画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0.
黄宾虹从笔墨中找到中国画发展创新的途径 ,穷其一生研究用笔用墨的方法规律 ,然而他透过笔墨的表面现象 ,看到了“笔墨精神”及笔墨精神所表达的自然生命节律与神韵之内美 ,这只是黄宾虹笔墨价值所昭示的一个方面。他绘画的全部内涵通过作品本身的笔墨建构来实现。它不靠诗文题跋的想象与补充 ,画就是画本身笔墨之间的种种构成关系 ,也就是从自然中悟得的种种感觉与内美。将绘画还原给“视觉器官”回归到艺术本体 ,可谓在董其昌之后对绘画本体的开拓作了又一次总结 ,从而将传统文人画推进到一个可与现代审美要求相衔接的新阶段 ,这对开启未来绘画创新有着重要意义。黄宾虹的笔墨价值还在于它在东方文化背景上不期然地与西方文化取得了某种“交汇” ,使中国绘画在自身演进中与西方现代绘画形成某种暗合 ,与西方抽象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1.
文森特·凡高是后期印象主义绘画大师.他用旋动而又凝重的笔触变化,明亮而又强烈的色彩对比,单纯而又厚重的体面关系,表达了他对大自然、对劳动者及劳动生活的无限同情和热爱.他的绘画具有"真实性"、"写意性",画面中还充溢着自我牺牲的热情和强烈的悲剧色彩.他的绘画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表现主义画派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五代时期花鸟画华贵绮丽的画风中,徐熙独树一帜.其代表作品<雪竹图>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讲究墨与色的辅成结合,是花鸟画表现形式与技巧的一大创新,是传统花鸟画重心由工笔设色向水墨过渡的重大转折点.徐熙野逸画风的出现,为两宋开始兴起的文人画奠定了基础,对其后的花鸟画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陈洪绶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画家,画法承接唐宋传统,融合元明文人笔墨程式,以怪诞奇崛的美学趣味独树一帜,清初曾一度被正统派文人画家、理论家视为野恶。然清末以来,推崇其绘画技法、绘学思想并在创作中借鉴、吸收了陈洪绶绘画中的许多有益营养而最终走向成功。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多元化社会里,也对21世纪传统人物画的探索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并引发人们寻求传统人物画在现代文化情境下的拓展之路。近年另有学者将陈洪绶绘画与荷兰伦伯朗、西班牙委拉斯贵支油画人物做比较研究,然而将陈洪绶绘画与西方写实油画相比,难免也会出现偏颇,这种比较不免有些牵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写意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寓意性。它要求用简练的笔墨,描绘出物象的形态和神韵。通过写意画“写”的情感基础、写意画“意”的思维形态和中国画写意精神的形成等三个方面,对中国画写意内核进行理论研究,企望厘清写意画精神的思维形态。  相似文献   

15.
潘天寿先生在20 世纪初的激烈思想变革中,主张中西绘画拉开距离,汲传统文化之精华,用现代绘画的观念改造了中国传统花鸟画,强调艺术创作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文章对潘天寿花鸟画作品构图的立意、用笔、墨色、审美意蕴的现代性进行了探讨:其画作构思独特,构图生动,蕴动于静,造型形式多样,作品笔墨空灵,拙趣横生,他成功地实现了传统花鸟画构图审美范式的突破.今天对潘天寿先生花鸟画构图审美意蕴的现代性解读,更应继承其精神性,注重对其思想性的解读.对当今花鸟画的创作而言,更应超越传统图式的束缚,极力寻求拓展画面的表现新空间,使当代花鸟画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新形式.  相似文献   

16.
北宋文学家晁补之工诗善画,所著《鸡肋集》共收录了二十余首题画诗,其题画诗不仅对画面作了生动传神的描绘,也借诗抒怀言志,而自画自题的题画诗卓有特色。晁补之具有深厚的艺术素养和敏锐的艺术触觉,匠心巧运,事诗如画,使得其题画诗与绘画作品相辅相成,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的特点是以线条为基础的笔墨技巧作为造型的主要手段,作为画者通过这种笔墨技巧来表现心声、抒发情感。作为书画工具的笔墨、纸在操作时都机地产生着奇妙的不可预测性,作为运用作画工具的画者来说,在他构思、执笔时,都有其预期的目的。然而当作画者运用书画工具,在其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就产生了中国画笔墨的不可预测性问题。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实例,就中国画笔墨的不可预测性问题开展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以线造型”是中中国画艺术的特质。在中国画艺术中,绘画中的线条不仅袁现外在事物的形,而且被赋予了更深沉的精神性的意味。它一方面来源于画家个性气质的反馈,另一方面也来源于书法性的独特的审美意境。陈子庄的艺术充满了线性意味的特征,其独特的“简”笔绘画。造就了其绘画独特的精神性风貌。以书入画使其绘画充满着书法性意味。而其田因诗话式的意境使其缭画内在的“意味”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包自超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0):132-133
海派画家虚谷的花鸟,流淌着清新的现代气息。画中那强烈的个性闪耀着一种人格之美,构成了虚谷其人之写照。其作品以全新的视觉,造型,构图和笔墨给后人留下了新颖独特的画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