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技术平台是开展各种教学的必要条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基于ARM11的智能语音识别机器人教学平台,采用Voyager—IIA旅行家二号自主移动机器人作为教学载体,通过将WinCE系统移植到ARM11的开发板上从而实现对机器人进行语音控制。该系统不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而且在计算机教学中,通过该系统促进相关技术和知识的学习。此外,通过对国内外各种语音识别算法进行对比分析,在研究HMM(隐马尔科夫模型)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微软的SAPI语音识别引擎,并在WinCE系统上进行了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2.
移动计算由最初简单的单一实体计算逐步发展到网络协同计算,而最新的发展方向则是可以对环境自适应的智能感知计算。从上下文感知的角度研究了移动计算的基本方法,并通过近似选择、语境自动重构、语境信息和命令以及上下文触发动作对基于上下文感知的移动计算进行了结构建模和运行仿真,从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智能移动计算结构。  相似文献   

3.
<正>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电网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专项《物联网智能感知终端平台系统与应用验证》项目实施取得关键突破。该项目由云南电网公司牵头,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电科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参加。自2019年7月启动以来,项目以能源互联、能源与城市互动为应用主线,研究物联网智能感知终端平台化关键技术,构建了开源、可重构终端平台系统软硬件架构,研制了智能感知终端硬件原型系统及RISC-V片上系统样片(图1),开发了轻量级操作系统,确定智慧城市各应用场景下部署的终端数量和功能性能要求,形成典型应用场景下智能感知终端系统应用验证的部署实施方案(图2)。  相似文献   

4.
张琳  王建玺 《科技通报》2012,28(4):153-155
通过对上下文建模、层次化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建模和仿真,对上下文感知计算在天平山景区的智能导游系统进行建模研究。通过功能扩展,实现状态数目和建模复杂度地降低。最终充分节约了设计中的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能独立地对所涉及的诸多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基于Arduino平台的智能硬件设计方法,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Arduino的语音识别系统。首先,本文搭建了硬件平台,核心模块为Arduino和一款语音识别芯片LD3320。然后,利用Arduino的软件编程环境实现了本文的软件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实现智能语音识别的功能,可推广到其他智能平台。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郊区一些主干道来往频繁但支路行人车辆来往稀少的道路,文章提出一种非信号灯式的路口智能警示系统,应用于金华市郊区戴虹路路口。路口各向车道分别设立智能警示装置,人行横道一侧埋设发光道钉。系统以mm波雷达感知,语音播报和灯光闪烁警示,白天系统待机,夜间主动感知路口信息并警示来往车辆,相比于红绿灯指挥交通,提高了主干道路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7.
如今5G技术愈发成熟,万物互联的时代即将到来,而实现智能控制的前提便是智能感知。文章以8051单片机为处理芯片,设计了一款气压温度感知系统。该系统由供能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显示及语音模块等构成,最终实现了对气压、温度的检测、显示以及异常情况下的语音报警功能。硬件上构建了稳压电路、气压检测电路、液晶显示电路、无线传输接收电路、ISD1820语音报警电路,软件上设计了系统的整体程序控制流程。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数字化矿山系统的总体架构的概念,详细阐述了构成数字化矿山系统的三大平台的具体内容。通过监测监控技术、工业控制环网技术、WebGIS技术、工业电视技术、语音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技术等信息技术,实现矿山的数字化。数字化矿山是我国矿山发展的方向,可极大地提高矿山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应该积极发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本设计采用语音识别和GSM远程报警技术使防盗系统智能化,安全性提高。该智能门控系统基于凌阳16位单片机SPCE061A为控制核心,将语音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利用特定人语音识别技术实现语音识别密码锁功能,并利用GSM模块实现无线远程短信和拨号报警功能。从硬件设计、软件优化等方面进行总体设计,并且通过结果测试和分析证明了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英语语音可谓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传统的语音教学大多要求对语音进行机械、反复的练习,从而达到掌握发音精髓的目的。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信息化理念的不断深入,有些高校已将可视化软件应用到英语语音教学当中,使学习者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感知更直观的语音信息。本文对可视化软件Praat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旨在为英语语音教学效率的提升做出切实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王锦盛  陈磊 《科技广场》2013,(5):249-251
本文介绍了一种面向特殊群体的语音识别智能导航系统。该系统基于Android平台开发,采用语音识别的方式进行导航,不再需要完全依赖手动操作导航,只需语音输入就能够开启智能导航的功能并进行语音播报提示,而且具有实时发送具体位置的功能,能够让家人放心他们的出行。且该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实用的特点,这将大大有利于对路况不熟悉的老人和小学生的出行,减少他们的出行困扰。  相似文献   

12.
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LBS)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向正确的人群提供正确的位置信息,因而在移动导游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文章针对具有GPS接收功能的智能手机,提出了一种基于上下文感知的主动任务模型,并给出了LBS的系统架构。该模型根据系统当前上下文与任务参数上下文进行匹配,向用户提供最符合的服务,提高了LBS服务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一款可应用于传统家用车的基于安卓平台的车载语音控制智能音乐播放器,该系统通过唤醒语音助手后由语音指令实时控制车载终端智能音乐播放器,具有响应速度快、识别准确率高、资源消耗低、安全性高等优点。通过具体的开发与测试检验,该系统满足各方面要求,对于车载人机交互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智能语音对话技术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不仅可以应用在智能手机中,而且可以和智能家居、智能电视、智能音响、车载导航等产品相结合,随着智能语音对话系统逐渐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更加频繁地使用苹果系统中的Siri、小爱同学等智能语音对话系统,  相似文献   

15.
以ChatGPT为代表的对话式语言大模型通过使用超大规模模型参数和海量训练数据,涌现出很强的上下文学习能力和思维链推理能力,在各种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被视为颠覆性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纯文本语言大模型突破的基础上,近期显现的重要技术发展趋势是向能够理解和生成语音、图像、图形等其他模态数据的跨模态语言大模型的转变。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跨模态语言大模型逐步拥有了较强的多模态感知以及初步的跨模态认知能力。本文将从多模态感知大模型、跨模态认知大模型、以及分布式智能体系统三种范式综述跨模态语言大模型技术体系的演进过程,并总结相关的评测基准,最后讨论跨模态语言大模型面临的技术挑战及潜在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新一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制造企业研发涉及更多价值主体,需要新技术推进系统集成创新和快速迭代,为全价值链的协同研发提供支持。为应对当前智能制造价值链延伸带来的研发决策离散问题,从全局角度出发,提出基于产品数字孪生体的智能制造价值链协同研发的理念。首先在界定产品数字孪生体和智能制造价值链的内涵基础上,推演基于产品数字孪生体的智能制造价值链的逻辑机制,包括形成研发闭环、实现功能重塑。其次,将产品数字孪生体与智能制造价值链相结合,借助数字孪生体的强大整合能力,基于动态采集、模型互操作、虚实空间双向感知的系统研发要求,构建具有互联、互操作、互感知特性的智能制造价值链协同研发框架。最后,从跨时空并行协同、快速迭代、研发生态3个角度,打造基于产品数字孪生体的智能制造价值链协同研发应用场景,使分布于不同时空的智能制造各价值链主体并行协同完成产品研发,以期为智能制造企业全价值链协同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软件通过智能移动终端提供识别率高的语音交互系统,并能通过高速可靠的无线接入实现与后台的快速交互,终端平台上实现语音交互下简单操作就可以让用户获取各类信息,实现科研服务社会应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本软件通过智能移动终端提供识别率高的语音交互系统,并能通过高速可靠的无线接入实现与后台的快速交互,终端平台上实现语音交互下简单操作就可以让用户获取各类信息,实现科研服务社会应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王益成  王萍  贾琼 《现代情报》2018,38(9):36-40
在回顾"信息茧房"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内容智能分发平台用户"信息茧房"量化研究的可行性。从内容智能分发平台服务用户的具体过程入手,对内容智能分发平台"信息茧房"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基于中医临床诊断中"症状-证型-组方-评价"的全过程进行分阶段的多维量化研究,进而推出内容智能分发平台用户"信息茧房"系统量化研究模型,最后对研究中存在的优势与局限性进行简述,并展望下一阶段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就非常有远见地提出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概念和处理方法。与简单巨系统单纯瞄准科学技术问题不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将人的智慧、机器的智能、古往今来涵盖各方面的知识以及日益增长的多源感知信息加以综合,集成起来,在当代技术成就的操作平台上,实现"人—机"动态共创新的智慧。这种智慧,造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