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经过一年半的浪难探索,我们陕西电视台大型经济评论节目《经济生活点评说》以节目自身的活力和富有思辩色彩的整体韵味,探索出一条使经济报道生动活泼而又富于理性的路子,对于改变目前泛泛而沉闷的经济节目报道方式作了有益的尝试。收视率扶摇直上名列陕西台前茅,被广大观众誉为陕西的“焦点访谈”和“经济半小时”.成为一个名牌栏目。一、加强策划.多出精品.服务大局。《经济生活点评说》紧紧围绕陕西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从生活的角度探讨经济;从经济的视角透视生活”,让镜头聚焦经济工作的方方面面.让话筒对准百姓生活的点点滴…  相似文献   

2.
为了搞好电视经济节目,中央电视台近10多年来对经济栏目进行了多次改革和改版:1985年,创办了第一个经济栏目———《经济生活》,打破了中央电视台无经济栏目的历史。1987年,开播仅一年多的《经济生活》改为《综合经济信息》,以适应市场经济和人们对经济信息的需求。1989年,《综合经济信息》又改为《经济半小时》,内含12个小栏目,并把宣传党的经济政策、传播国内外经济信息、沟通流通领域、当好消费者的参谋作为栏目的宗旨。这一改革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使观众耳目一新。但每天只有半小时的经济栏目显然与我…  相似文献   

3.
过去,因《新闻联播》后便是《焦点访谈》,我的注意力多被吸引在第一套节目上.这次应邀参加《生活》专栏研讨,才把视角转向《生活》。陆续看了新播出的7期,又从录像带中看了去年的3期,正是“走进生活,有所收获”,有了些观感,概述如下:一、栏目设立应时,贴近普通百姓之心.中央电视台为突出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的宗旨,确定把第二套节目办成以经济宣传为主的综合频道,先后办了《经济半小时》、《企业家》、《财经报道》、《环球经济》、《金土地》、《供求热线》等栏目,为推动经济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积极作…  相似文献   

4.
在电视经济节目作为独立的节目门类出现之前,电视的主要节目样式和形式是新闻、文艺、体育以及教育、儿童节目。1984年冲央电视台开办第一个经济类栏目《经济生活》,这标志着经济节目从此登上中国的电视舞台。在此后的十几年发展历程中,申央电视台的《经济半小时》、《生活》、《清风车影》、《对话》等等栏目成为电视经济节目的典范。与此同时,地方电视台,尤其是上海、广东等地的经济节目也办得很有特色。 今天,有越来越多的电视工作者投身于电视经济节目的实践,对电视经济节目的追求和探索显得十分重要。 一、“有用”是电视经…  相似文献   

5.
1997年1月1日,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开播10周年的日子。《午间半小时》是一个接近听众、接近生活、接近实际,融新闻性、知识性、服务性为一体的综合性节目。这个节目紧紧把握时代的脉博,讴歌改革,提倡创新,追求进取,揭露、打击社会生活中阻碍改革发展的错误思想和不正之风。十年来,《午间半小时》受到社会各界普遍欢迎。人们称呼《午间半小时》是“午餐桌上的好朋友”、“现实生活的百科全书”。并成为全国叫响的名牌栏目。《午间半小时》十年来收听率不减,这与节目制作人员坚持改革、创新、进取精神是分不…  相似文献   

6.
今天,我国的经济宣传已构成了一幅多层次的、色彩纷呈的生动图景.这是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反映,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中央电视台的以服务于人民群众经济生活为主旨的《生活》栏目,就是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应运而生的.正因为这个栏目适应了社会的新发展,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所以,只要它不断考察、诚心倾听群众经济生活方面的诸多愿望,它就一定会办得越来越丰富多采,越来越显示出它旺盛的生命力。《生活》栏目创办8个月了.有一些节目留给了我深刻印象.这些节目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除了为老百姓经挤生活服务,为老百姓经济生活当参谋,指…  相似文献   

7.
方瓅 《视听纵横》2002,(6):66-68
经常看电视的观众一定会发现,现在电视经济类节目越来越多了,比如中央台就有《经济半小时》《中国财经报道》《对话》等不同形式的经济类栏目,各个地方台也相继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节目。但是,在我们欣赏这些专业性突出、节奏明快的节目时,却发现主持人的表现尚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8.
“观众朋友,很高兴又同各位见面。我们今晚将继续披露一些丑恶腐败现象……”这是福建电视台每周五晚上黄金时间播出的《新闻半小时》节目,一年来它攫住了百万电视观众的心。 1988年底,由全省电视观众投票评选,《新闻半小时》获得“收视率最高”、“社会效果最佳”、“质量最好”、“优秀栏目”等4项评比的第一名,并荣获1988年度十佳专栏专题称号。《新闻半小时》如此受欢迎,首先是因为形式新颖。中国的电视新闻节目向来是由播音员主播,而《新闻半小  相似文献   

9.
广播“经济专题”向来被认为是枯燥乏味、费力难办的节目。究其原因,是没有找准传播内容与受众需求的结合点,受众心理、受众诉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广播经济专题应该怎么办?近三年来,我们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千期《经济半小时》节目,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每天一个话题,给受众以新奇我们曾经作过社会调查,发现受众收听广播,一是为了满足好奇,二是为了求知,而热点宣传最富新奇色彩,最为世人所关注,当然传播效果也就最佳。为此,我们在《经济半小时》节目里开设了一个“今日话题”栏目,尽力…  相似文献   

10.
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是1998年下半年及1999年年初宣传工作的重点。《我这二十年》系列节目原本是江苏电视台社教中心《百姓广场》栏目基于这一宣传任务的需要,同时也是结合该栏目自身的特点而策划的。《百姓广场》栏目讲述普通百  相似文献   

11.
大众化与专业化一直是电视经济节目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两大趋向。从《经济半小时》的发展历程来看,它的栏目功能.节目形态.受众分析与定位这三个要素的确定及他们的衍变都是循着专业化和大众化的基本思路在徘徊及整合的。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中央电视台为突出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的宗旨,把第二套节目办成以经济宣传为主的综合频道,并从1996年7月1日起对原有两个经济栏目做了扩大和分类,先后办起9个专栏.做为深化电视改革推出的四大重点栏目之一的《生活》栏目,很快引起观众热烈反响.这个栏目紧紧围绕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提供宏观和微观服务,介入生活、引导生活,融实用性、服务性、新闻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赢得了观众,一直保持较高的收视率.为了不断改进、提高这个栏目的质量,中央电视台经济部曾先后于1996年10月和11月分别召开观众座谈会和专家研…  相似文献   

13.
如何把电视的经济宣传搞得有声有色,这是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过去对电视的经济宣传有一种说法:只见工厂机器转,不知工作为啥干;只见农民流大汗,不知农村面貌为啥变。那么,电视经济栏目怎么办才能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作为中央电视台唯一的以经济宣传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半小时》栏目,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探索,收到了一些成效,也有了一些值得总结的体会。《经济半小时》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4.
我主持的《林雨一刻钟》是个谈话节目,每周日上午九点在山东经济电台播出.虽然不是黄金时间,但它在齐鲁大地及其周边地区,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听众群,经常有听众写信或电话索稿、要录音带.节目开办3年了,我为这个节目所写的文稿有近50万字.在听众的鼓励下,1995年底我将部分文稿对21字编成《小雨集》出版,同时发行了《小雨集》录音带。现《小雨集》已3次印刷近2万册,在济南几家大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有名。有位很熟识的朋友打电话来问我:《小雨集》怎么会成为畅销书?我回答他说:这大概是我们生活中需要互相点拨吧.这脱…  相似文献   

15.
知道《午间半小时》的人很多,熟悉杜嗣琨的人很少。《午间半小时》节目自1987年元旦开播以来,一直很红火,被听众称为“午餐桌上的朋友”。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个名牌栏目,《午间半小时》也推出了一批优秀节目主持人,如傅成励、方舟、虹云、原杰等。和这些名...  相似文献   

16.
主题:电视栏目改版学报沙龙整理:赵俐所谓电视栏目改版,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对电视旧栏目的改造;一是电视新栏目的创设。今年十一月份,中央电视台名牌节目《经济半小时》的两位编导专程来北京广播学院就《经济半小时》节日改版方案征求意见,寻觅良策。在此之前,中...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我也接触了一些节目,从广播到电视,就拿我们省级台来讲,属于生活类的节目,或者叫做民生类的节目就不下十个。《百姓30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是两年的时间办出这样的效果确确实实很感人,我自己本身也很感动。我看了看稿子,我觉得里面的一些小的栏目在设置上在细节上看到后很感动。再一个好的主持人,很受大家欢迎。听了听众的发言,什么叫好节目呢?听了过瘾听了管事,这就是好节目,我感觉是这样,  相似文献   

18.
强化服务意识——办《经济半小时》栏目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把电视的经济宣传搞得有声有色,这是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过去对电视的经济宣传有一种说法:只见工厂机器转,不知工作为啥干;只见农民流大汗,不知农村面貌为啥变。那么,电视经济栏目怎么办才能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作为中央电视台唯一的以经济宣传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半小时》栏目,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探索,收到了一些成效,也有了一些值得总结的体会。《经济半小时》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经济政策,报道经济领域的建设成就,介绍改革和企业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9.
《经济半小时》自1989年12月18日开播至今,由于各方面的努力支持,节目质量不断提高,因其内容的不断丰富、形式的日趋活跃,受到了观众的欢迎,节目收视率明显提高。构成《经济半小时》节目受观众青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认为首先是服务意识的加强。这是《经济半小时》在报道实践中通过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的过程中来体现的。经济报道的范围犹如经济本身的范围一样广泛,它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怎样  相似文献   

20.
“别人告诉我:你有事就找北京电视台《观众之声》去,一找他们,问题就好解决了.这不,我就找你们来了.”每当我们接待群众来访的时候,总是有人这样说. 在电视机日益普及的情况下,做为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如何更密切地同广大观众联系,发挥电视新闻宣传的社会作用,这一直是近两年来我台新闻改革的着眼点之一.为此,我们于前年五月在《北京新闻》节目中试办了《观众之声》这个栏目.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去年四月,根据领导的指示精神,我们正式开办了这个节目.节目开办以来,我们收到了大量观众来信,为我们办好这个节目提供了丰富的线索.现在,《观众之声》节目已经在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