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5月1日,《三星堆遗址》普通邮资片在四川广汉首发。首批3万枚明信片全部为四川省邮政广告公司发布的2004川(PG)0044三星堆国际面具文化博览馆异型门票。每枚售价20元。明信片门票主体125mm×78mm,主体左侧门票副券67mm×78mm,主体右部则是异型的,其形状是根据背面加印的同邮资图三星堆文物纵目青铜人像面具左边  相似文献   

2.
余岢 《上海集邮》2013,(9):31-32
2001年,三星堆出土的体薄如纸的黄金面罩,借中埃建交50周年,登上方寸,顷刻,获得世人齐声喝采。事隔12年之后,我国又以《三星堆青铜器》之名,再次向世人介绍了古巴蜀的三件文物:一为戴冠纵目面具,二为喇叭座顶尊跪坐人像,三为大立人像。仔细观赏,站立在方形似怪兽座上的大立人像,是件内容极其深远,且又形式绝美的极品。小型张的"四极",是四个只露大半个脸的青铜人头像和面具。他们有着古人十分赞赏的美丽的凤眼,虽颇  相似文献   

3.
193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古挖掘的惊人发现揭开了古蜀国神秘的面纱。时隔半个世纪后的1986年,三星堆一号、二号两个祭祀坑的挖掘又出土了上万件各类珍贵文物,其中有大量无与伦比的稀世珍品,被考古界和学术界称之为“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的奇迹。在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图腾饰物占有一定的比例,而多件以“百兽之王”——虎为造型的文物,更说明了古蜀先民在图腾观念中对于虎的敬畏之心。2000年,三星堆博物馆印制了一套《雄杰灵怪——三星堆青铜器》明信片,其中有两枚就表现了三星堆古蜀文明中“虎”题材的文物。  相似文献   

4.
杨峰涛 《收藏界》2013,(10):110-112
最近,河南应国墓地出土了一批青铜面具,造型奇特,实际使用用途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是《周礼·夏官》记载执掌驱邪避害权利的"方相氏"所戴的面具,有学者解释为"巫师使用的法器",也有的学者认为是敛葬器物等等。现介绍如下,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郑挥 《上海集邮》2009,(10):44-44
近期于赵涌在线拍卖又见一件西北区长城图100元票(参见090742)大方连(4×10),带上下右边纸,为全张票右侧第13至16直行,计数编号为490(图1)。在此大方连中,仅见A、B两种票型,A型22枚、B型18枚,因水原明窗列出的3种版式内,版式Ⅱ、Ⅲ各含A型8枚,而版式Ⅰ含A型92枚,所以这一大方连票只能是版式Ⅰ,各票位具体票型见图2。  相似文献   

6.
党顺民 《收藏》2016,(1):99-102
近年来,陕西多地相继出土了大量战国时期的梁釿等布币。见于报道如下:1."延安市宜川县寿山乡薛家村山土梁一釿2枚,甫反一釿2枚,京一釿1枚,阴晋一釿1枚。"(《陕西金融钱币研究》1986年12期贺玉轩《宜川县出土战国货币》)2."延安市吴堡县张家墕乡出土梁一釿枚,甫反一釿1枚,京一釿2枚,阴晋一釿4枚。  相似文献   

7.
王军 《收藏》2009,(7):86-86
这是两件青铜鎏金变体蟠螭纹带盖圆鼎,出土于安徽省青阳县庙前镇龙岗春秋墓,现收藏在青阳县博物馆。二鼎形制、纹饰、大小、重量均基本相同。口径13.6厘米,腹深8.8厘米,通高14.6厘米(图1)。  相似文献   

8.
小本票多一枚邮票,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确实存在此现象。小本票35(2008)《曹冲称象》0822484B编号喷码页面粘贴了一枚(2—2)邮票(图1)。这本小本票和其前后的0822483B及0822485B两本小本票的8枚邮票一样一枚都不缺(图2)。  相似文献   

9.
邮票资料     
《集邮博览》2012,(6):90-91
《福禄寿喜》特种邮票发行日期:2012年4月27日志号:2012-7图序图名面值(4-1)T福1.20元(4-2)T禄1.20元(4-3)T寿1.20元(4-4)T喜1.20元邮票规格:28mm×55mm齿孔度数:13度整张枚数:版式一12枚版式二8枚(2套)  相似文献   

10.
崔兆年 《收藏》2006,(12):103-103
2001年青海省海西州香日德镇3公里处,在一座抢救性发掘的吐谷浑墓中出土了一枚东罗马金币(见图)。金币直径14.5毫米,厚0.5毫米,重2.36克。此枚金币正反面均磨损得比较严重,币边缘上下对称穿有二孔,但币面的图案清晰可辨。  相似文献   

11.
邮票资料     
《集邮博览》2012,(11):86-86
《招商局》特种邮票 发行日期:2012年10月2619志号:2012—27图序图名面值(3—1)T浦江创业1.20元(3—2)T蛇口开发1.20元(3—3)T再创辉煌1.50元邮票规格:50mm×30mm齿孔度数:13度整张枚数:版式--12枚版式二6枚(2套)整张规格:版式一190mm×190mm版式二180mmXll6mm版别:胶印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  相似文献   

12.
延晶平  杨新秦 《收藏》2008,(12):129-129
2007年10月,陕西凤翔县出土了一批窖藏古钱币,其中发现了一枚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始铸的当十“乾元重宝”年号钱,经研究分析和实际测量,并请泉界专家过目,多以为这是一枚甚为少见的白铜母钱(见图)。  相似文献   

13.
党顺民 《收藏》2008,(8):133-133
2008年3月,笔者在西安八仙庵古玩市场上发现一批新近出土的“半两”钱,数量有20余枚,其中混杂一枚“襄阴二”钱。据了解,这批钱出土于陕西华阴地区。  相似文献   

14.
王可炜 《收藏》2011,(6):115-115
笔者藏有两枚出土于汝州市下程村的三铢古钱,其中一枚还留有当时铸造的浇口(见图)。该币直径24毫米,“三铢”两字看似平常,然字体深峻,包浆自然。  相似文献   

15.
王辉 《集邮博览》2011,(12):58-58
笔者收藏有一枚邮政快件退回封,由湖南怀化寄广州越华路118号军供站二楼《周末书报》读者服务部XX收,信封贴1993—13《龙门石窟》(4—3)50分票两枚。符合当时邮政快件基本资费,贴红框条形码快件签条,编号0665号。  相似文献   

16.
新邮报道     
《上海集邮》2004,(8):9-9
26 x 26nun(菱形)/208 x 1 10Inm[D]沈嘉宏陈楠⑧圃PP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60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创立50周年25 x 20mn习125火78mm[D]蜀尤光摄影谢文⑩画售价0.85元30河26tnmZ148x田l何洁⑩{更戛巫」 60分 380万枚00nlnl爱心永恒20御一1引}之刀4.8.13_鲤纽皿业憋旦翌 华南虎一1华南虎80分1150万枚一2华南虎2元1000万枚40又30Illnl 12枚/张P12田]刘继彪⑩圃2004一1 gTM华南虎(小版张)m 11.20元/8枚4套/张220 X 96Inln 85万张 奥运会从雅典到北京乙U夕少30 x 40nlx可230 x 120mm田]王虎鸣⑩回情系我的兄弟姐妹 60分24x 24nllll(菱形)/148 …  相似文献   

17.
董理 《收藏》2008,(4):97-98
1986年6月,陕西省西安市东郊长乐路40号榆林地区驻西安办事处内发现一座隋代舍利墓,出土了27枚棋子状物。其中13枚为玻璃质,绿色;另14枚为玛瑙质.除一枚乳白色外,余均为褐色。均平底,尖顶.略呈圆锥形。  相似文献   

18.
耿开元 《收藏界》2012,(1):75-75
笔者藏有一枚花钱(见图),正面楷书直读"至治无名",背面无外廓,龙凤海涛纹饰呈典型的西南地区风格。折十钱型,青铜质地。此钱为近代出土,老坑色,表面有磨损痕迹。从其钱文、铜质及坑色来看,应为元代之物。面文"至治无名",其锋直指元朝至治年间英宗皇帝硕德八刺。"无名"意为平庸无名之辈,寓其无德无道,枉为一国之君。铸币者对至治帝的怨恨仇视之情借此币宣泄无疑。  相似文献   

19.
邮资封门票     
邮资片作为一种旅游门票使用,已经很普遍了,而把邮资封作为旅游门票使用的,还较少见。 这是一枚《西周青铜器-速鼎》普通邮资信封,发行于2004年3月18日。速鼎2003年出土于陕西省眉县。随后,陕西省宝鸡青铜器博物馆于2004年5月16日,便将这枚邮资封印制成了博物馆的门票。邮资封门票一套10枚,此枚封编号2004-2700(PF)-0208(10—6)。  相似文献   

20.
张婷 《收藏》2008,(9):97-99
曾收藏有西周毛公鼎等众多重器的清代大收藏家陈介祺(1813~1884年)号簠斋,其号缘自他曾收藏有一件古代青铜簠(fǔ)。那么簠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宝物?又蕴藏着什么样的文化密码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