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解教学法是通过制表填空使学生准确、扼要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和主要写法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利于突出课文的重点、难点,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和整体与局部的联系上认识事物,发展思维能力。 以教学第八册第10课《我爱故乡的杨梅》为例,谈谈表解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一、填写图表,理解课文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常识性课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其本质还是语文课,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把握课文传递的知识和说明方法,渗透科学精神等,只是常识性课文教学的一大任务,而不是唯一  相似文献   

3.
<正>设计理念:常识性课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其本质还是语文课,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把握课文传递的知识和说明方法,渗透科学精神等,只是常识性课文教学的一大任务,而不是唯一  相似文献   

4.
几年来我在语文课中一直有意识地进行角度教学的尝试。我一方面注意向学生展示与文章有关的重要角度,一方面又注意培养学生选取角度的能力。我反复向学生强调,写任何事物的角度都是无穷多的;每讲一篇课文都要向学生说明这篇课文是从什么角度来反映事物的,反映这一事物还有哪些重要角度,这篇课文为什么要选这个角度,而不选其他角度;每作一篇作文都要让学生明白,这篇作文可以从无穷多的角度来写,并要求学生从中选一个最好的角度。实践证  相似文献   

5.
1、注重课堂教学 语文书上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要想让学生爱上作文,必须爱上语文课。因此,我将学好一篇语文课文作为基础,不但让学生们知其方法,并辅以音乐渲染,潜移默化,从而达到爱上语文课,也爱上写作文。实际上学好课文与写好作文之间是有着密切关系的。这是我教给学生将二者融为一体时的系列对应内容: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通过一篇篇课文的教学实现的。要在语文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既要把握寓于文中的思想教育的各个侧面和层次,更要抓住贯穿并统帅全文的中心思想,把教书育人结合起来。我在语文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如下: 1.分析关键词语。课文中有些词语是表达中心思想的点睛传神之笔,教学时,我抓住这些关键词语深入进行分析,挖掘它们饱含的思想感情,以打动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 2.讲清重点句子,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揭示题  相似文献   

7.
高云淑 《成才之路》2014,(14):15-15
正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悄悄地走进了中学课堂,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方便,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在语文课上,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好地体验语文课之美。一、课前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想让学生学好每一篇课文,就应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想办法引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趣,只有这  相似文献   

8.
2000年,我参加湖北省语文优质课大赛,当时我自己对获奖是很有信心的,但余蕾老师对我的期望是要引出争议,体现课改精神。为了上出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我思考了好几种方案都不满意,结果宜都教研室李祖贵老师的点拨让我茅塞顿开。我想,语文课不是为获奖而是为学生上的,这堂课的关键在“打破思维定式,营造个性空间”,把课文当作一个例子”而不是特定的知识载体,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经验对课文进行自我理解、自由表达,点亮学生的智慧。课上得非常成功,记得在课上,我从课文写作背景入手提示学生,要求学生立足课文去发现问题,结果学生真的就发现…  相似文献   

9.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家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朴实无华、豁达开朗的老人形象。课文的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教学这一课中,我品出了语文课的“语”,语文课的“情”。现摘取两个片段与大家共赏。【片段赏析一】因势利导,品味人物的高大师:扫路人的哪些地方让“我”敬佩?生:(读“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这说明天快黑了,扫路人却要一级一级地扫下900多…  相似文献   

10.
几十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分析课文当视为这种模式的核心。每篇课文无不要深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性和伟大意义。因而,对课文挖掘的深入与否成为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事实上,学生对语文课最反感的恰恰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课文分析。语文课能不能不分析课文?有的老师说,如果不分析课文那我就不知道语文课怎么上了。那么,课文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相似文献   

11.
几十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分析课文当视为这种模式的核心。每篇课文无不要深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性和伟大意义。因而,对课文挖掘的深入与否成为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事实上,学生对语文课最反感的恰恰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课文分析。语文课能不能不分析课文?有的老师说,如果不分析课文那我就不知道语文课怎么上了。那么,课文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相似文献   

12.
从语文教材编排体例的变革看选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十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分析课文当视为这种模式的核心。每篇课文无不要深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性和伟大意义。因而,对课文挖掘的深入与否成为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事实上,学生对语文课最反感的恰恰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课文分析。语文课能不能不分析课文?有的老师说,如果不分析课文那我就不知道语文课怎么上了。那么,课文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相似文献   

13.
<正>长期的教学实践工作让我慢慢清楚:语文教师对课文的解读是极为重要的。理念的落实、方法的借鉴、创意的实施、目标的达成……这一切都必须通过教师对课文的合理解读才能得以展开。只有对课文进行合理的解读,我们的教学才有可能超越形式,摆脱模仿,进一步走向教学的本质。一、语言发展层面语文课首先应该上成语言文字课。无论语文教学的理念是怎样的前卫,无论语文课的形式是怎样的花样翻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始终都是语文课的基本使命。不同的年段、不同的学  相似文献   

14.
2005年秋天,我应宜昌市宜都教研室之邀去讲学并给学生上一堂语文课。临出发前对方问我给学生上什么课文,我报了课文题目《提醒幸福》。  相似文献   

15.
各位朋友,话题“我最喜欢的一篇语文课文”引来了大量来稿,疏朗优中选优,难以割舍——原来语文课那么有意思,课文那么值得回味!孙绍振先  相似文献   

16.
几十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分析课文当视为这种模式的核心。每篇课文无不要深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性和伟大意义。因而,对课文挖掘的深入与否成为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事实上,学生对语文课最反感的恰恰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课文分析。语文课能不能不分析课文?有的老师说,如果不分析课文那我就不知道语文课怎么上了。那么,课文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相似文献   

17.
难忘的一课     
教研室的有关领导、专家到我校来督导开学工作,随堂听了我的一节语文课,我上的是苏教版第三册的一篇课文《秋天到了》。 这是一篇情景优美的文章,课前我也进行了精心  相似文献   

18.
同学们大概都认为语文课是死板的,就是背背注释、课后练习题,听听课文得了,甚至有的同学说,上语文课容易使我们进入睡眠状态……但是,如果你听了我们班上语文课的故事之后,一定会对语文树立一个新的概念。有一次,我们学习《范进中举》这篇课文,语文老师告诉我们,把这篇课文当作话剧来演。同学们听后高兴得欢呼雀跃,之后老师安排了一个角色。小江从家拿来一根肠和一桶水作屠户给范进中秀才庆祝用,小坤画一只鸡以作范进卖鸡用……接下来是分工,老师说:“谁愿意演范进?”“我,我……我也想演……”同学们都在争主角,最后,丁小龙演范进,他是我们…  相似文献   

19.
正一、语文课上"捡贝壳"———给学生一只语言自我积累的小背篓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其语言融思想美、规范美和艺术美于一体,堪称语言之典范。语文课就是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文中规范性的语言,并日积月累。我尝试用"捡贝壳"的方法鼓励学生养  相似文献   

20.
正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该是书声琅琅的。学生在读好课文的同时,也就基本上理解了文本的思想内涵,能动情、投入地读出味来,说明就已入情入境,感悟到作者的心声。因此,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一、教师范读引路,学生模仿朗读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文章的词句优美,色彩鲜明,感情充沛。教这类文章前,如能首先激起学生的情感,对学好课文就会起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