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平行线的判定是学生在学习了平行线的概念、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后,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通过引导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经历发现、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个判定方法,建构研究数学结论的一般方法,特别是以公理形式呈现的判定1的教学过程,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颇有益处.  相似文献   

2.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既紧密联系又有根本区别,往往容易混淆,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分清因果关系. 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相等或互补推出两直线平行,角相等或互补是前提,是因,两直线平行是结论,是果;平行线的"性质"是由两直线的平行推出角相等或互补,两直线平行是前提,是因,角相等或互补是结论,  相似文献   

3.
研究几何图形常常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图形的“判定”,二是研究图形的“性质”.在“平行线”这一节中,既要学习平行线的性质,又要学习平行线的判定. 怎样区别并正确运用“性质”与“判定”呢? 一般说来,某一图形具有的特点,就是图形的性质.如“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这就是平行线的一个性质.另一方面,根据图  相似文献   

4.
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不同,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数量关系来确定线的位置关系,而平行线的性质则是由线的位置关系来确定角的数量关系,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因果倒置的两种命题.对平行线的判定而言,两直线平行是结论,而对平行线的性质而言,两直线平行却是条件.已知两直线平行,由平行线得到角的关系是平行线的  相似文献   

5.
<正>在学习平行线的时候,我们通过实验探究获得了两个基本事实: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平行公理);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证明了其他两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也可以运用反证法证明平行线三条性质中的一条,进而证明其它两条.这就是说,我们有了以上的两条  相似文献   

6.
在初一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有关知识,学生对平行线的定义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仅是直观的,感性的认识,要说明两直线平行,只有两个途径:平行线的定义及平行公理的推论。其中平行公理的推论对条件要求较强,要有三条平行线,且其中的两条分别与第三条平行,如果用平行线定义更难以说明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因而,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寻找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更普遍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平行线的判定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两个判定定理. 对于这三个判定方法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  相似文献   

8.
转化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思想,可以说,数学解题的过程就是不断由陌生向熟悉,由未知向已知,由难到易的转化过程.我们学习的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就包含两个方面的转化:(1)课本通过三角尺的平移得出:只要保持同位角相等,画出的直线就平行于已知直线,从而引出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然后通过推理,得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这实际上是通过将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关系转  相似文献   

9.
一般地说,根据图形所具有的特征,肯定它是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图形的判定.反过来,某种图形所具有的特征,就是图形的性质.判定和性质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初学时极易混淆.下面就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学习谈几点意见.一、从因果关系弄清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平行线的判定中,两直线平行是由角的相等或互补作为判断依据的.角的相等或互补是已经知道的,是前提,是“因”.两条直线平行是推出来的,是结论,是“果”.平行线的性质正好与判定相反,它是在已知两直线已经平行的情况下,推出角的相等或互补.两直线平行是前提,…  相似文献   

10.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指出: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是证明线面平行的依据,是证明面面平行的基础,使用的关键是在平面内要找到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下面给出四种常见找平行线的方法.1.借助三角形中位线找平行线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这是产生线线平行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平面几何中解决问题有一个常用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冯桂群 《教育科学论坛》2009,(12):31-32,33,34
●教学分析 《认识平行》一课,是苏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是认识和画平行线,学习难点是理解“同一平面内”的含义,区分平行线与平行的线段,借助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相似文献   

12.
陈广南 《中学理科》2002,(11):47-58,94
本讲的内容为几何入门的基础知识,故要特别注重概念、性质(包括公理)的学习,弄清一些相近概念的本质区别,理解垂线的概念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掌握好与相交线、平行线有关的角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如果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那么两直线平行。一、两定理共用一个图形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都是建立在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时形成的“三线八角”图的基础上,要学好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必须正确理解“三线八角”的概念。二、两定理是互逆命题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题设和结论的关系是:判定的题设是性质的结论,而性质的题设又是判定               □张 雁  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的结论,它们正好是相…  相似文献   

14.
曾春雨 《中学理科》2003,(12):47-48
本讲的内容为几何入门的基础知识,故要特别注重概念、性质(包括公理)的学习,弄清一些相近概念的本质区别,理解垂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掌握好与相交线、平行线有关的角的知识.  相似文献   

15.
1地位与作用本设计选自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2节“平行线的性质”.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平行线的概念和判定定理基础上对平行线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图形的性质研究图形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它和图形的判定是几何图形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平行线的性质是学生对图形性质的初次系统研究,对今后学习其他图形的性质有示范作用.平行线的性质是证明角相等、研究角的关系的重要依据,是研究几何图形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基础,是平面几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学习简单逻辑推理的素材,它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提供了转化方法,而且也是今后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平移及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知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教材第13页关于平行线的性质中,提到如下一条性质: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教材却没有对这条性质进行证明.有些同学可能会对性质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当同学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以后.就可以试着验证这条性质的真伪.下面我们就一起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来验证这条性质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无论是平行线的性质,还是平行线的判定,都与三类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解决与平行线有关的问题时,要树立"平行"与"角"之间的转化意识.一、已知平行,求角的度数  相似文献   

18.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部分内容是学习“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基础 ,几何推理论证恰恰从“平行线”这一章开始 ,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一节内容时 ,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这里的几何概念 ,更重要的是激起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过好几何论证入门关。本文结合本节内容介绍形象教学的具体操作思路。一、教学内容难点的展示一般情况下 ,在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后 ,对照标准图形 (如图 1) ,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指出∠ 1和∠ 3、∠ 2和∠ 4、∠ 2和∠ 3分别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但对一些非标准图形问题就存在一定的…  相似文献   

19.
<正>情景回放今天备课组研讨的课题是《平行线的性质》1、2两课时,由W老师主备.W:本节课的重点是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难点是例2的推理.我的设计是用实验的方法导出性质,然后通过例1强化性质.在例1的讲解时,我会问:"梯子的各横挡互相平行"怎样转化为"符号语  相似文献   

20.
《平行线的判定》是继"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内容之后学习的又一个重要知识.这一节教学内容能够很好地为学生学习平行线有关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其地位不容小觑.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与设计活动来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