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秋石对周海婴《鲁迅与我七十年》(以下称《七十年》)近乎粗暴乃至有辱周海婴人格之嫌的“质疑批评”在学界引起强烈的不满。对此,已经有多人撰文提出批评,此风波本已渐趋平息。但笔者近来又读到秋石《〈爱护鲁迅是我们共同的道义〉一文写作发表的前前后后》和陈香《〈秋石撰文质疑周海婴写书风波又起〉一文写作、发表的前后》两文才明白,原来秋石是认为《中华读书报》实习记者陈香报道的原因,才给读者造成他粗暴对待周海婴的影响。我想,我们不如找出他当初发表的文章看个究竟。秋石对周海婴《七十年》的质疑批评文字,最初发表于2002年9月17…  相似文献   

2.
1932年冬天,鲁迅先生写下一首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他的好友许寿裳先生解释说:“这大概是为他的爱子海婴活泼会闹,客人指为溺爱而作。”“小於菟”就是小老虎,是鲁迅在感叹他的独子周海婴——一个出生在上海的婴儿。而今,6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於菟”已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住在北京木樨地一幢灰色的大楼里,过着极其普通的生活。周海婴,高高瘦瘦,头发花  相似文献   

3.
父子亲情,其乐融融 在儿子周海婴的成长过程中,鲁迅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父爱。海婴小的时候,每天深夜,鲁迅一定会在他熟睡以后,轻轻上楼,走到海婴的房间,查看他是否把被子蹬掉了,然后细心地替他盖好。平时他也很喜欢逗小海婴玩,海婴玩倦了,鲁迅就把他放在自己的手臂上,在房间里来回走动,哼着催眠曲,用轻柔动听的儿歌哄海婴睡觉。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先生的回忆录《鲁迅与我七十年》(以下称《七十年》),2001年9月由南海出版公司推出不久,即在读书界引起轩然大波。先是上海的水渭亭因署名问题发难周海婴,此事最终得以圆满解决。紧接着因《七十年》中的两处内容引起争论。一是鲁迅的死因,秋石先生对书中说鲁迅的死可能是日本医生须藤谋害的说法提出质疑。现在,这场风波基本平息了。不过,看这风波的前前后后,总觉得还可以领悟到些许有用的东西来。首先,我们得明白,后两个问题都是过往事实的澄清问题,而我们现在涉及的质疑者(包括周海婴这位叙述者)都不是历史过程的见证人。…  相似文献   

5.
秋石对周海婴《鲁迅与我七十年》(以下称《七十年》)近乎粗暴乃至有辱周海婴人格之嫌的“质疑批评”在学界引起强烈的不满。对此,已经有多人撰文提出批评,此风波本已渐趋平息。但笔者近来又读到秋石《&;lt;爱护鲁迅是我们共同的道义&;gt;一文写作发表的前前后后》和陈香《&;lt;秋石撰文质疑周海婴写书风波又起&;gt;一文写作、发表的前后》两文才明白,原来秋石是认为  相似文献   

6.
刘兰 《文学教育(上)》2011,(18):152-152
鲁迅只有一个独子周海婴,晚年得子的鲁迅对海婴疼爱有加,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而他与儿子相处,却是宠而不溺,其乐融融的。  相似文献   

7.
安文江 《学习之友》2006,(10):58-58
在纪念鲁迅先生120周年诞辰的时候,周海婴推出了30万字的《鲁迅与我七十年》,在最后补上的《再说几句》一节,海婴披露:1957年,毛主席在上海请周谷城、罗稷南等湖南老乡叙谈。其时正值“反右”.罗稷南先生斗胆向毛主席提出个设想: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毛主席沉思片刻,回答说:以我的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是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  相似文献   

8.
鲁迅四十九岁才得一子,他去世时,孩子七岁,刚入小学读书。鲁迅是完成了对独生子的婴幼年阶段的教育任务才离开人世的,这种教育为周海婴同志以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关注的今天,重温一下鲁迅对他的独生子的教育经验,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周海婴是鲁迅先生的独生子。当海婴出生时,鲁迅已经49岁了。老蚌生珠,舐犊之情,不言而喻。但鲁迅先生的爱子之心与教子之法,则根本不同于一般。海婴小时候相当调皮,常好外出惹祸。鲁迅先生虽然感到“管束颇觉吃力”,但从不纵容娇惯孩子,总是坚持正面说服教育。有一  相似文献   

10.
鲁迅育子     
鲁人 《师道》2014,(12):16-17
鲁迅做父亲很偶然。虽然,他在“五四”运动后,发表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至今读起来仍能令我们受益。并使人觉得他似乎很得育子的体悟。其实,先生的儿子周海婴的降生却在十年后,写此文时,他大约都不曾想过今生会有自己的孩子。与许广平定居上海后,俩人就曾商定不要孩子。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虽无子女,素不介怀。后顾无忧,反以为快。”连周海婴都承认自己是因“母亲和父亲避孕失败”后“意外降临人世的”。先生不想要孩子主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年龄.社会的动荡,处境的险恶。  相似文献   

11.
反对打孩子 周海婴出生于1929年9月。那一年,鲁迅年近50,中年得子,可见海婴对于父母而言是多么宝贵。“海婴”这个名字,是鲁迅取的,有“上海出生的婴儿”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12.
《新民晚报》消息,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大全集》,将实现鲁迅之子周海婴的最后愿望。近日,鲁迅之孙周令飞在北京代替病中的父亲周海婴,在出版《鲁迅大全集》附加协议上郑重签名。此后的几天,周老一直在催儿子紧盯出版社,问出版事宜进行得怎么样。《鲁迅大全集》责任编辑安波舜在电话中  相似文献   

13.
周海婴在《鲁迅与我七十年》一书中写到:九岁时,有一次母亲带他去参加某个妇女界抗日座谈会,一向对他关怀有加的阿姨们突然变得很冷淡,他不以为意,只是玩儿自己的。这时,看到一旁桌子上醒目地放着几张角票,他也未加理睬。直到解放后,其中一位阿姨才告诉他,这是她们共同策划的。因为她们发现活动经费中少了几角钱,便想以此测验一下海婴。他听说后不寒而栗,想,要是当时糊里糊涂地拿了,那不仅证明了“鲁迅儿子是小偷”,也  相似文献   

14.
鲁迅教育孩子要尊敬长辈,喜欢朋友鲁迅的儿子海婴刚学会写字时,鲁迅就教他给当时住在北京的祖母写信。每次祖母捎东西来,鲁迅都告诉海婴是谁送的物品,使他留下印象。鲁迅还教育海婴尊敬自己的朋友。每次朋友来访,鲁迅都让他出来作陪。久而久之,鲁迅用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49岁时才喜得贵子海婴,自然爱如掌上明珠。海婴刚懂事,鲁迅就非常注意鼓励他独立思考,启发他敢于向大人发问。哪怕是提出幼稚荒唐的问题,鲁迅也是含笑倾听,耐心解答,从来不使孩子失望,更不会粗暴回绝。有一次,海婴问他:“爸爸,侬(你)  相似文献   

16.
《文学教育(上)》2009,(22):158-159
由鲁迅之子周海婴担任顾问、长孙周令飞主编的《鲁迅的艺术世界》日前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鲁迅的艺术世界》收集鲁迅先生的画作、书法、篆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徽标设计以及收藏的碑帖、版画、古钱币、邮品等380余件,其中有不少作品是首次面世,充分展示了鲁迅艺术世界的广博和艺术修养的深厚。编撰者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王锡荣充分利用上海、北京两家鲁迅纪念馆、博物馆的馆藏(海婴先生帮同协调),  相似文献   

17.
据中新网消息,4月7日凌晨5时36分,鲁迅独子周海婴在北京去世。消息传到周海婴的故乡浙江绍兴,昔日的好友都感到震惊和悲痛。绍兴鲁迅纪念馆原副馆长章贵是鲁迅笔下闰土原型章运水的孙子。  相似文献   

18.
鞭打与体罚鲁迅反对小学教师鞭打儿童,但有时他也会对海婴加以体罚,那是遇到儿子太执拗顽皮的时候。但直至他去世,也不过寥寥可数的不多几次。要打的时候,他总是临时抓起几张报纸,卷成一个圆筒,照海婴身上轻轻打击,样子很严肃,海婴赶快就喊:“爸爸,我下回不敢了。”平静地谈死许广平回忆了鲁迅和海婴之间的这样一段谈话:“爸爸,人是怎么死的呢?”“是老了,生病医不好了死的。”“是不是你先死,妈妈第二,我最后呢?”  相似文献   

19.
现代著名诗人、社会活动家柳亚子曾经说过:“近世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确实,鲁迅先生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而且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晚年得子,自然喜爱万分,但他爱子不溺子,教子有方,为周海婴日后成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言,表明了他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态度。在家庭里,他是一位宽厚的丈夫和慈祥的父亲。他的教子观主要有四条。1.无情未必真豪杰。鲁迅先生在一首诗中写了这样的话“: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就是说,英雄豪杰也要懂得怜爱子女的道理,也要付出怜爱子女的深厚感情。鲁迅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天命之年得子,取名“海婴”,即在上海出生的婴儿。鲁迅先生对海婴倾注了全部的父爱。夜间上楼,他总是脚步轻轻的。如果小家伙睡觉时把被子蹬开了,他就小心翼翼地给孩子盖好。孩子睡醒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