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波 《文化博览》2006,(12):26-27
在美国居住、学习、工作的七年中我交往过很多美国朋友,接触过很多美国的人事。在许多文化、习俗上,我对美国文化有过怀疑、颂扬和吸收,也有过碰撞和抵触。但有三位美国朋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让我多年来思索不已。千万富翁之子当厨师Keith 是我在丹佛工作时的同事,我认识他的时候他26岁,是一个很普通的美国青年,沉默,踏实,向上。我们共事了很久以后,有一个国庆日,他请我们几个同事去他家的牧  相似文献   

2.
《文化学刊》2012,(6):127-127
陈洁在《人民日报》2011年5月19日撰文指出,过去,我们常有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的争论,提倡兼容并包者有之,视西方节日为洪水猛兽者有之。其实,过中国节还是洋节不是问题所在。真正的问题在于,无论哪一种节日,都有其文化意蕴,并通过节日这种民俗方式将其传递,而现在,这种节日的文化和精神正被现代化潮流和商业资本运作所抛弃和碾碎。如今,在政府的重视下,中国传统节日虽有所恢复,但对多数人来说,只是多了一个公休日;年轻人热衷于洋节,却很少关心其文化背景——节日日趋浮浅化、商业化是世界性的问题,是现代商业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侵蚀。所以.现在的关键不是过什么节,而是怎么过节。端午节不光吃粽子,也说说伍子胥的家世,吟两行屈原的《天问》和《国殇》,这才是真正的过节,这才是节日在当代社会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栗子 《文化交流》2011,(2):50-53
采访珍呐是在位于中国美术学院对面的Eudorastation。这里正在举办她的第五次个人画展,即第三届鸟巢移动画廊。这是一个大雪刚过的午后,西湖边的草坪上依旧白雪皑皑,但是一进Eudorastation就感受到一阵暖意:圣诞树点缀节日的气氛,  相似文献   

4.
女儿美国留学8年了。她是高中毕业赴美读大学的,去年是她博士毕业的日子,作为父母的我们,兴奋不已。 8年间,回来了两次,第一次回国是她3年读完马里兰大学的暑假。 在机场,我们欢迎女儿回国探亲,女儿留洋3年,变得怎么样了?是不是成了一个洋里洋气的女孩?会不会成了在马路上看见的那洋妞的模样,黄头发、大爆炸式的发型,是不是穿的一件露脐衫……想着想着,想不到女儿已站在了我们的面前,天真的叫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我们的国庆60周年。对于一个人,60年不算短,可能是大半辈子甚至一生,但对于一个国家,却不算长。被欧洲视为年轻国家的美利坚合众国,建国也已经有200多年了。不过,就一个国家在短短60年经历的巨变及其对世界的影响而言,中国几乎让人无法忽视。  相似文献   

6.
王子君:你是如何知道良山龙头香的?你在创作这部小说之前,是否知道良山?是否到过良山?到过几次? 杨晓升:2017年12月9至10日,经《湘江文艺》年轻编辑冯祉艾引荐,我和评论家李建军等人应邀到湖南邵东参加一次文学活动,有幸第一次到了著名的良山,而且见识了良山八角寨上的龙头香.去之前我并不知道良山,之后至今也未再去过呢.  相似文献   

7.
李静 《文化博览》2005,(4):36-38
因为匮乏所以纪念 王小波曾写过一篇题为<电视与电脑病毒>的文章,对电视节目围着节日纪念日打转的现象痛心疾首,大意是说:中国电视编导的脑子里有一本日历,每到一个节日或纪念日,就要放一些和该日子有关的电影或歌曲,结果把电视节目搞得没滋没味的.  相似文献   

8.
白羽     
退耕还林以后,山上的地都种植了树苗。几场大雨过后,树苗和杂草同时疯长起来,雨是天地之间永恒的精气,千古以来的生命主宰。我家也分到了五亩有林地。丈夫外出打工,这五亩林地只有我和我刚满九岁的女儿丹丹照料了。刚过了夏至,村子里的人都忙乎着在各自的林地拔草,希望这些树苗早日成材。在一个黄昏,我带着刚刚放学回来的女儿上山探看一下我们的林地。  相似文献   

9.
谈到南极,人们爱用一个词:极限体验。据我看,像我们这样住在长城站暖和的房子里,在离住房不远的范围内走动一番,站在海边看一会儿云、波浪和企鹅,天气好的时候,有组织地上某一个冰盖瞧瞧,是根本谈不上极限体验的,这个词对于我们始终是浪漫的夸张。不过,就在这乔治王岛上,极限体验仍然是可能的,也确实是存在的。昨天晚饭时,来了两个捷克客人,他们坐在我们的餐厅里,只喝茶,不吃饭。听说除了这两个男人,还有一对父女,也是捷克站的成员。使我们惊讶的是,我们未见到的那一对父女,那个女儿竟然只有7岁。我们站上有人遇到过这个女孩,听说他们的宿营处就在我们站的油罐后面。晚饭后,我们几人结伴去寻访他们。先到油罐后面,未发现有人宿营的迹象。我们  相似文献   

10.
有一则笑话在印度广为流传:一个美国人到印度考察,对印度人随意随地方便颇有徽词;而他的印度朋友却不以为然:"难道你们美国人就没有随地大小便的?!"到了美国,那位印度人刻意在街头寻找街头如厕者以反驳那位美国人,终于抓住了一个,定睛一看--此公也是印度人!上述笑话是否真实无处可考,但印度人随地大小便现象严重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